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活着读后感800字(推荐15篇)作文

精选1.45W

篇一:活着读后感800字

活着读后感800字(推荐15篇)作文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题记

什么是活着?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余华所认为的。

余华笔下的福贵,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活着”。

福贵的一生是极具戏剧化的,父亲被他气死、母亲病死、被抓走充军、儿子输血死了、女儿难产死了、女婿被吊板砸死、妻子病死、外孙吃豆子,也死了。他的一生,像是只能用“苦”来形容,那个时代的所有苦楚都无情地落在这个普通农民家庭。余华用近乎冷漠的笔触描绘着,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没有怨恨世俗的不甘,也没有对生活的厌倦。他已然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位英雄,一位生活的英雄,一位活着的英雄!

《活着》中有一幕是这样的:

春生说:“我想开大车,哪怕是死了,我也愿意。”

福贵说:“我想要活着,只要这次能回去,我便要好好地活。”

后来,福贵真的活下来了,命运总是戏耍着人们,让人认为活着,就有盼头后,又是无止尽的苦难。可生命再苦,也要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福贵亲手把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葬下,他不难过吗?他不孤独吗?

诚然,他是孤独的。

福贵放牛,会喊“家珍、有庆、苦根……”说是怕牛见只有自己还在耕地会孤单、会不高兴。可是,从始至终,孤独的也只有他一人。

罗兰·罗曼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后仍然热爱生活”,他诠释了人生、疼痛、清醒、释然。有庆死后,福贵说:“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只剩他一人时,他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这是福贵的释然。

我们常常将“活着”与“幸存”比较,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福贵的一生,我认为,只有他才有这个资格去评价,那是旁人看不到的活法。

当这部小说结尾时,我想,活着的意志,已是福贵身上唯一不可被剥夺的东西了。莫纠缠、莫回头,余生还长。

很孤独啊,但,尚可活着。

篇二:活着读后感800字

余华的这本书点出了一个离我们最近又或者最远的话题:活着。是的,我们喜、怒、哀、乐,我们活着;我们失去,我们得到,我们还是活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衍生出了一个困惑了几十代人的问题:我们为何而活。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式地教育:为了以后的生活、前途而活,为了父母家人老师而活,为了成就一番事业而活……殊不知,我们抛掉了活着的本质。这些看似美妙的“大道理”,骨子中是荒唐的——因为这种活着是为了得到,是为了获得权力、金钱、认可等等。只要你失去了这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可是,为什么福贵却能活下去?

他早年失去了钱和地位,又失去了母亲、儿子、女儿……他失去了一切。但是,他为什么还活着,而且很乐观?

因为他愿意活着,他为活着而活着。丢失东西并不是最可怖的,失去了活着的意志,才是最致命的。我们活着若只为了实现哪些看似伟大实则空洞的目标,那就是机器了。活着的目的其实很小,就是活下去面对世界。定位太高,反而容易迷失自我。

现在那么多人因为事业失败自杀,自以为摆脱,实际上则是捎走了性命。他们的目的太过远大,但无非就是:钱,权。连活着的意义都没有理解,所以在失去这些后,何谈东山再起?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一种意义。福贵,在家道中落时可以自杀,在当兵时可能被击毙,在亲人去世时可能悲痛而死……但他选择了活下去。有人认为这是软弱的行为,但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活着不是第一重要的事吗?书中,曾是地主的龙二被枪决;曾是县长的春生在文革中自尽;曾是生产队队长的村长被拉去批斗……他们都“曾”是什么大人物,也都站到过人生顶峰,但都跌下来摔了粉碎;他们也都“曾”对福贵的保命行为嗤之以鼻,但最后自己却丢了命。因为他们为了钱财、权力、地位活着。解放、文革,社会大变,丢失了这些,就不活了——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把活着本身当回事,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活到最后一刻的意志。

要我说,社会永远在变化,你也在不断在挪着位置。你随时有可能得到一切,也随时有可能丢失所有。其实成功并不重要,因为成功只是让生活更好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在最困难的时候活下去。而这时就要确定一件事:我们只为了活着而活着。

篇三:活着读后感800字

晨光熹微,渐有人声。翻来覆去,毫无睡意,偶然瞥见桌角之书。

四方,端正,似有两股清泉,又如沧桑之证,两个小字“活着”。再次遇见,已为挚友,阅后所历,恰似千帆。

这是一个人,福贵,他一生所历。年少时纨绔,以致赌光家产,他背着铜钱,忍受着身心之痛;劳作,为了医母之病,入城,却被抓去当兵,归来其母已逝;儿子被抽血致死,他心如刀绞,却无可奈何;女儿难产至死,他哀伤,可生活仍旧得继续。妻子、女婿、孙子接连去世,他每次都如发疯般绝望,可也只能面对,面对现实,面对活着这幸运却不幸的事。他买了即将被屠之牛,与其继续面对生活。

这同样是一枚证章。

初读《活着》,我在字里行间所感受到的,是福贵这个人遭受的苦难。很难想象,亲人已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如此大的痛苦,会令他受到多少折磨。这是直白的现实,这是足以令人崩溃的力量。透过“福贵”,我望见了几十年前那段黑暗却充满温情的时光。我钦佩于他的毅力,也动容于他平凡生活中对亲人不一般的珍视。

再读《活着》,是另一段人性的旅行。我望见,战争时期国民军阀残暴的场景,我同样看到,福贵战争下与难友的真挚友情。我看到,为了救县长妻子,人们的草菅人命,我同样感受到,福贵杀子之仇下的释然与大度。丑恶的人性与真挚的品行交织,这正构成了善恶交融的社会。于《活着》中,作者所披露的,所赞颂的,对人性的讨论引人深思。

最后一遍精读,我却感受到《活着》不一样的魅力。书中福贵虽历经沧桑,但并未失去活着的信心,而是平静地、沉稳地面对。这是一种信念。或许活着不止于为他人而活,更是为自己而活,为活着本身而活。这是人与命运相奏鸣谱出的动人乐章,是历经万难后的超然。

一段人生,一份苦难,一种人性,一篇华章,一丝释然。《活着》所想传达的,正是命运之路上人与宿命的友谊,人与内心的圆融。或许,不该抱怨、控诉现实,而应以高尚展示现实,展示“活着”不一样的,富有价值的美。

合上书,四方,朴实,放于桌角。

日至中天,光亮四射。

我想,我找到了活着的幸运。

篇四:活着读后感800字

冯昊

人总说,时间会掩盖一切…可那一切像是春风吹又生的枯草,总是在人们的心中放映着。“活着”,那个黑暗的时代亦像是逝去了又像是仍旧鲜活着;那儿悲惨的人们亦像是死去了又像是活着的。

《活着》只不过是对于世态炎凉之后的大彻大悟罢了。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书中的福贵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句话。福贵,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的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最后在贫困中醒悟,但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了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死去,伤痛还没抚平,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子也没逃过死神的魔掌。当生命里的温情被一次次撕碎,只剩得老头与一头老牛在阳光下慢慢回忆。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大山。”福贵生活的时代是悲惨的时代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接二连三地发生。毫无疑问,当时的时代气氛好像弥漫着一股硝烟,好似不经意地摩擦就能引发一场暴乱。百姓的家园变成了充满硝烟的战场,每一天都有人在忧心着明日的安危,总有数以千计的人们奔赴死亡。

活着!正如作者余华所说,活着本身就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地活着,正因为异常地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生活本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坚定地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才能体会到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生活的甜。从古至今,有谁没遇到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有些人却像是墙角的杂草顽强地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活着!”这是生命最根本的韧性和骄傲,也是面对痛苦、挫折、毁灭,无声坚持、无声忍耐的最好答复。

篇五:活着读后感800字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内心感到了难受,充满了压抑,甚至一两滴眼泪滴落在这黑皮红字的封面上。我曾和作者余华一起笑那耕田的老人,也曾目睹被医生抽空血而死的孩子的悲痛,但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活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曾因为为所欲为而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经过各种遭遇,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也不算晚吧。可厄运的阴影似乎一直在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了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但“活着”是一种忍受,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去承担生命赋予我们的一份份责任。

可不知是不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失去所有亲人后孤独的活了下来,靠着一只老牛,一遍又一遍的喊离世亲人的名字来陪伴自己。在经历了那么多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那如石头一般的生活压力的重压。

我几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贵的人生之路上,每打开一次书,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那苦难的沉重,重重的压在福贵的身上;甚至感受到泪水的无用,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的叹息,希望支柱似乎随时都会倒塌,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福贵几乎每时每刻都盘桓在生与死的边缘,痛苦得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一个的离去,在一次次希望破灭中坚韧不屈的依旧活着。我合上书,泪水不停下落,心中似乎在为福贵抱不平为何让一个平凡的人承受这样的痛苦。

后来我才明白,活着是一种责任。面对死亡,最痛苦的并不是逝去的人,而是那被迫承担这一切结果的生者,因为他们似乎多了一份责任,却又失去了一个能够共同承担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生者更应该坚定信念的生活着,因为他们味道不仅仅是自己的明天,而是带着希望,为了活着而活着。

看过一句活“笑着活下去”,“笑着”是一种人生态度,“活下去”则是要去践行生命的一种状态,“笑着活下去”就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并实现生命,而这,也便是像我们这样,所谓的人。

我们无权去评价他人活着是否幸福,便如贺拉斯所说:“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篇六:活着读后感800字

初见此书,入眼的便是铺满封面的压抑的黑,白色的“活着”二字突兀地立于其间,好似主人公福贵,一生都在与死亡负隅顽抗。

福贵是少爷出身,因赌博败光了家产,父亲去世,自己从少爷身份跌落谷底,接着进城为母亲找郎中却被抓去做壮丁,归家时母亲早已去世,女儿凤霞也因一场高烧成了聋哑人。后来儿子有庆献血过多失去了生命,妻子家珍也生了病。生活好不容易有了向好的苗头——凤霞出了嫁也怀了孩子。但是上天就好像执拗地要抛弃他,留他一人孑然老去——苦难化作纷至沓来的死亡,像暴风雨一般来得更加猛烈,扼住他的咽喉,重重捶打着这位老者。凤霞难产而亡,妻子在三个月后撒手人寰,女婿与外孙也先后死去。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终只留下他垂垂老矣。沐浴着霞光,载着回忆,唱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与一头老牛消失于暮色苍茫之中。

似乎,这样一个压抑沉闷的故事与“活着”这个盛满斗志、欣欣向荣的书名实在不相匹配。

但正如余华所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垂暮西山,当死亡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福贵却能在田间树下,以平淡坦然的话语,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在苍茫的田埂上独自释然,将自己曾遭受过的苦难化为继续生活的勇气,赠予过路人。

其实,福贵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无数人一生的缩影?他们被命运一次次地予以重击,却在叹息后重新拾起努力与执着,继续前行。虽生如蝼蚁,灵魂却不似蝼蚁般渺小。“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成功向来无法一蹴而就,需要经历千锤百炼般的磨砺,方能乘勇气之扁舟,渡命运之沧海。

人生是一个已能窥到结局的故事,它的尽头是已成定局的死亡。而我们穷极一生,不过是在历经苦难千帆之后,得以为此写下证明自己曾勇敢地活着的注脚。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篇七:活着读后感800字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活着”,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活着本来就是生而为人的基本要求。但对于书中主人公福贵来说,“活着”过于沉重,让人不禁思考,一个命运坎坷、历尽沧桑的人依靠什么活着?

福贵年少时本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少爷,却因赌博输光了家产,成为了一个落魄的穷光蛋。这还不够,他的父亲也离他而去,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大转折。随后,他又因被抓去打仗与家人分离。在此期间,他的母亲去世,女儿聋哑。好不容易回到家过了一段安定的日子,儿子又意外去世,女儿结婚后生孩子大出血死亡,妻子患病去世,女婿被水泥板夹死,外孙撑死。福贵的人生一落再落,他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命运的折磨,更是一次又一次地体会亲人离世、阴阳相隔的痛苦。所以,有人说《活着》是一本残忍的小说,徐家除了福贵都被写死了,只剩下福贵与老牛共度余生。连作者余华自己都说:“《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

可是余华也说过:“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与欢乐。”福贵的人生中不可能只存在苦难,他也有许许多多的快乐:他有一个个深爱着他的亲人。他的妻子家珍,陪伴在他身旁一辈子。面对他年少时的荒唐和长大后的贫困无半句怨言,甚至在临死前答应福贵下辈子还要和他一起过日子。女儿凤霞虽然聋哑,但天生乐观,十分体谅父母,会孝顺地为家里分担田活。儿子有庆虽然有些调皮但也十分孝敬父亲。女婿二喜更是把福贵当作亲生父亲。外孙苦根与福贵相依为命,常常与福贵在一起干活。这个暖心的家庭是福贵快乐的最主要来源,是他们让福贵有了生活的希望,也让福贵有了勇气去面对苦难,有信心活下去。他们彼此间的关爱令人动容。如果福贵数不清的困难是“冷”,像一阵狂暴的冷风侵蚀着福贵的身体,令他绝望、令他痛楚,那么家人之间的亲情就是“暖”,如一股温热的暖流涌入他的心中,让他快乐,让他欣慰。

福贵的人生充满着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但这些曲折的经历都被他以坚韧的性格给克服了。我们面对生活,也应该接受包容这些冷与暖,活出更多彩的生活。

篇八:活着读后感800字

人生坎坷,道路上荆棘丛生,每一步亦是艰辛;站在悬崖高处,我们会不禁感叹,“人生苦短”,花开花落又是一年,四季轮回,尽头又指向何处。面对这个繁华多变的世界,眼中充满了迷茫,欲问:“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

有些事总要飞蛾扑火,飞蛾的生命很短暂,却总要向火而生,向光明而消失殆尽,人也一样,活着并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承担自己身上的责任;守护历史文化是一种责任,保家卫国是一种责任,孝亲敬长是一种责任……人生来就背负着许多责任,如果一个人无责无难,那他的人生便失去了意义,趋于平淡,更做不到经历磨难后内心的恬静。作为青少年,一生中最大的责任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国家是一个更大的家庭,家庭的和谐需要我们去守护。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这句话中可见义的重要性,人生中会交很多朋友,形形色色,和而不同,能走到一起,互相结识是一种缘分。诚信,义气是我们相处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了诚信,便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失去了义气,便没有知心朋友,人活着,要做到礼义俱全,才不会失去活着的真谛!

花开一朵,脚踏一步,花朵凋谢,人生苦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许有人会懊悔,或许有人沉溺在幸福的泪水中;但往往一生无愧的人都是安详的,他们不会因为世态的变迁而感慨,不会因为自己到了暮年而唉声叹气,他们趋于平静,眼睛深邃如水,“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他们不会回答,但在他们的眼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答案。

《活着》一书讲文革时期,一个由地主变成农民的人,经历了沧海桑田,最后平静的活着,看似平淡,其实只是老人在岁月的磨难中成长,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味。人活着,背负了许多的责任与义务,这是我们生来所要做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自己的梦想,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但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做到问心无愧,这便是活着的意义!

责任,义气与国家和朋友之间相对应,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中,每坚持一秒,便会有不同的花儿开放,走出困境后,回看人生,心之淡然,这如人生真义!

篇九:活着读后感800字

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写的小说有《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贴近生活,十分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读后给人一种内心的震撼和灵魂的触动,其中《活着》一书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小说《活着》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家的少年,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似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加上半年来的赊欠,福贵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从此一蹶不振。

日子越过越苦,厄运也纷至沓来:父亲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老娘买药时被抓了壮丁,两年后才死里逃生;回家后母亲已故;女儿凤霞因高烧失去了说话的本能;唯一的儿子有庆在一次采血事故中被医生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嫁了个好丈夫却死于生产;妻子家珍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最终死于软骨病;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连他年仅七岁的孩子苦根也因吃豆子撑死离他而去。他身边亲人都死了,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乐观地活着,因为他始终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这部作品让我明白了生活是平淡的,像一杯凉白开,这种平淡不是说生活无趣,而是指它不是异想天开的一步登天。而是需要我们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笑对生活的成败得失;需要我们懂得追求理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需要我们懂得渴望的幸福和羡慕,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力量,力量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还亮,苦难就不算什么。相信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与不幸,而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开心生活,去享受生活。

《活着》是一部永远的传奇,因为它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叙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感谢《活着》!感谢余华!

篇十:活着读后感800字

“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这是电影《活着》里的一句台词。

《活着》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生离死别,风风雨雨的那个时代的农民家庭。电影的主人公经历了国共内战、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几个特殊的时期,其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徐福贵先是因为赌博输光了家产,妻子家珍因他屡教不改,带着女儿凤霞离开了。后来,在他不再赌博时,家珍没有嫌弃他穷困潦倒,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家中。此后,福贵以皮影为生,养家糊口。

他在经历了解放战争后懂得了活着的不易。此后在大跃进和文革中小心翼翼地谋生存,即便如此,他的儿子有庆还是在大跃进中死了,女儿凤霞也在文革中难产大出血而死。电影的最后,福贵夫妇与女婿和外孙生活在一起,看似美满,却使人不得不想:要是有庆和凤霞还活着,该多好。

这部影片让我明白了活着的不易,活着需要毅力,活着需要珍惜,活着需要忍耐。

活着需要毅力。福贵如果不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如何熬得过在炮火枪声中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如何在经历丧子之痛后继续前行,如何在女儿去世后与家珍、二喜一起将外孙馒头养大。在亲眼看见战场上的那么多死人时,福贵就坚定了活着的信念,正是这种信念使他在经历了苦难之后,还能继续前行。

活着需要珍惜。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电影的名字叫《活着》,可影片却不断呈现出人的死亡。在那个年代,生命是卑贱而脆弱的,而福贵一家在经历了亲人的死亡之后,变得更加珍惜生命,一直坚强地活着。在当今的和平年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去热爱生活呢?

活着需要忍耐。活着需要忍受生活中的许多苦难,将苦难化作动力,接受生活的考验,勇敢地前行。福贵一家忍受了许多的苦难,才走到了今天,这其中的苦难,旁人都为之揪心。我们只有承受生活的苦难,才会体味到活着的快乐。平平淡淡地活着,也许才是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路上,总要有些障碍,就让我们用毅力跨过它,用珍惜的眼光看路边的风景,忍过这一时的苦难,也许就有美好的明天。

还是那句话: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

篇十一:活着读后感800字

余华不愧是一位顶级的文学家,从他笔杆子下衍生出来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那样扎心又苦涩,而他所塑造出来的每一个人物更是无与伦比的鲜明、灵活、凄苦、悲惨又贫穷,因此说读余华的书就是一种酷刑,读《活着》更是一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煎熬。

《活着》是作家余华呕心沥血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在那个疾苦、混乱、压抑、苦楚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主人公徐福贵跌宕起伏、命运多舛、风雨飘摇的一生,让人读来心酸不已、感慨不已。

徐福贵的一生是悲惨和凄凉的,因为赶上了一个动乱的时期,所以他逃脱不了被抨击、被批斗、被打击、被教育、被排挤的局面,而富贵的家人更是随他遭受了太多太多的委屈、伤害和痛苦,乃至于他们一个个无辜丧命,最后独留下来一头年老体弱的老黄牛陪着富贵度过终身,这还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其中最让我觉得揪心的一幕就是富贵的儿子有庆去世的那一幕了,因为有庆是本着有情有义、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去积极献血的,可奈何他一下子闯进了一个吸血的深渊,所以他经受不住失血过多的考验就那样悲哀的离开了,这种结局真真是让人觉得揪心、惋惜和遗憾不已。

贫苦年代活着本来就很艰难了,可富贵的生活尤其艰难,当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相继去世之后,富贵那种震惊、悲伤、绝望、麻木、无望、凄凉之感放佛从书本中溢了出来,这不禁让人读着读着就泪流满面了。可是正因为生命如此脆弱,生活如此艰难,所以才能更加彰显出生命的宝贵性来不是吗?因此余华说活着的意志、生存的意义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了。

在我看来,余华的文字并没有煽情,因为束手无策、世事无常、命运坎坷、生死莫测就是那个时代本该有的印记,因此说《活着》这部小说是一部关于生存与斗争的生命史诗这一点也不为过。此外,读完《活着》这本书之后,我每次都会忍不住去思考活着的意义,我这一生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奋斗呢?是生存,我是为了好好生存下去而活着的,而我所谓的生存就是好好珍视生命、好好热爱生活,然后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线的光彩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来。因此,不论何时何地,都请好好的活着吧,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只有活着才有意义。

篇十二:活着读后感800字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在《活着》中写的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深思。“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福贵是一个只懂得享乐的大户人家的少爷,他祖辈曾有丰厚的基业,因为他滥赌成性,整天无所事事,最后输光了家产,他的父亲在债主龙二讨要房契时被活活气死,后来母亲病死,儿子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因病变成聋哑人,好不容易成家却因产后失血过多死在手术台上,妻子家珍也在凤霞死后三个月去世,女婿二喜在干活时,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因太饿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的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老了的福贵和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人为什么要活着”?青年时的福贵整日吃喝嫖赌,为了玩乐而活着,壮年时他被国民党抓去做壮丁,为了回家而活着,中年时经历了丧子之痛,妻子又身患绝症,他为了家庭亲人而活着,到了老年,看着亲人一一离去,此时的他无牵无挂,孑然一身,才是真正的不为金钱不为他人而活着,仅仅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余华用冷酷的笔调写出了血淋淋的现实,用福贵一生的坎坷遭遇,折射出那一年代人民生活的艰辛与苦楚,反映了上个世纪中国的困顿与变迁,而福贵勇于承受苦难的性格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力量的强大。可以说,福贵是当时社会某一人群的缩影,而这群人,他们处于社会底层,遭受着种种磨难,但不曾屈服,让人既同情又敬佩。有人说,《活着》是一面人性的镜子,让我们面对福贵的坚强乐观来反思自己的品性,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与安逸。

《活着》像一首历经沧桑的诗歌,用简单质朴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生命的脆弱,生活的艰辛。让我们明白了活着的意义,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生活多么悲惨,现实多么残酷,我们都要相信人性的光芒可以战胜一切黑暗,让我们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困难挫折,坚强地活下去。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是胜利。

人间很值得,无论如何,请你务必努力地,乐观地,简单地活下去。活着——为自己而活着,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篇十三:活着读后感800字

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断讨论生的意义,而作家余华直接以《活着》为题,以中国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来展示他心中的话。

与书名《活着》的深沉不同,书一开始描写一个旧社会的地主家的儿子福贵,他嗜赌成性,游手好闲,甚至带着妓女去当众羞辱大人。“这样的人死了也罢了吧,他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输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在父亲临终的话下,他开始重新做人,而悲剧从此在他的生活里渐次上演。

他进城为母亲买药被国民党了抓了壮丁,在战场上失去了难得的朋友。几经辗转回到家,母亲已死,妻子含辛茹苦养大孩子,可女儿却是哑巴。接着妻子病倒,女儿含泪送人,唯一指望的儿子因给人输血失血而死,女儿在生孩子时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丧生,最后的亲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撑死……如果说世上真有因果报应的话,那么福贵一定是最好的体现。

面对无数次的“天崩地裂”,福贵的反应却令人惊叹。他并非拥有处变不惊的能力,而是有着超脱凡人的韧性。倾家荡产,他还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壮丁,他心里坚定着回家的念头;妻儿死去他还有哑女儿和孝顺女婿;他俩死了还有未谙人事的孙子等他抚养;最后连孙子都离开了他,他就放十块钱在枕头下让人替他收尸,终日以黄牛为伴!从令人憎恨的纨绔子弟,到让人泪流的悲惨农民再到受读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笔下的福贵用自己从旧社会开始,历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自然灾害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韧劲究竟多大。

有作家这样评论道“福贵身上是中国近代所有苦难的集合”。我认为他是亦是面对苦难时我们的好榜样,可以称其为生命的不倒翁。任凭残酷生活的拳打脚踢,他总能找到活着的重心,让自己摆回最合适的位置,就算命运残酷的像一把铁锤,将他最后一点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将它小心埋好,让自己死后的骨灰能与之相伴。

余华以《活着》为题,却专注描写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壮丽生命诗篇,却以琵琶轻轻弹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点,却像哄孩子一样温柔拍打。正是这样以平淡的口吻诉说着一个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给人以最朴实、最厚重的生命力量。

活着,在苦难中静静绽放。

篇十四:活着读后感800字

希文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拿起桌上放着的《活着》,不禁思绪万千……

《活着》是现代作家余华的作品。活着,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词语,但它也充满了力量。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条件很好的家庭,但由于土地改革等一些新的政策规定,再加上主人公本来就不怎么努力,导致这个家庭从原来的一百多亩田一下变成了五亩田,最终家破人亡,只留下了一个花甲老人和一头老牛的故事。

这本书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有庆、二喜、家珍、凤霞……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位徐家子弟——富贵,他从小就是一个阔少爷,所以他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反正他家有一百多亩田,玩得开心就好。这也导致长大后的他不顾家人反对,天天不是赌博,就是逛妓院,直到他把徐家的田赌得差不多时,他才发现一切早已变化。于是他开始努力,努力地想把自家的田拿回来,但是一切都晚了,他的儿子有庆因失血过多而死,他的妻子家珍生了病,女儿凤霞也因为发烧不能及时医治,而变成了哑巴。后来他的女婿二喜也被压死在水泥板中,连自己的孙子苦根也撑死在家中……

富贵所处的那个年代,让我们感到喘不过气来。书中人物的悲惨结局,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活着,对他们来说,太沉重,活下去,竟然是一种奢望!

合上书,我同情他们的同时,也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社会。对于我们来说,活着不再变得沉重,而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但是我们的追求不仅于此啊!

我们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精彩,那怎样才能活得精彩呢?我觉得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积极上进,不断奋斗。就像书中的主人公福贵,他出生于地主家,家境优渥,但他却不求上进,自甘堕落,这也为他后来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如果他当时积极上进,努力学习新的文化,接受新的思潮,或者有一技之长,也许能够更好地去适应这多次社会变革,也许他将会得到另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夜更深了,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的脑海中福贵和老牛相依为命的景象久久不能散去……但此时,我的心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沉重,而是充满期待。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活着不再是一种乞求,而是一种追求。

篇十五:活着读后感800字

《活着》讲述了徐福贵和他悲苦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文中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这就如同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却没有断,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论述。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却庆幸自己曾经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无遗憾!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择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就比如失去亲人,考试考差了等等,然而每当我想到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之大,或许我无法跟福贵一样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但我可以通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

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