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觉醒年代读后感(精选15篇)作文

精选1.2W

篇一:觉醒年代读后感

觉醒年代读后感(精选15篇)作文

虽千万人,吾往矣!

——题记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最动人的不是凄美的爱情,而是并肩同行于黑暗中,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依旧有人心向光明。

《觉醒年代》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在口碑和制作等方面都收货了一致的好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从《新青年》创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故事。

剧中篇幅最长,最精彩的一部分,莫过于五四运动了。当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了全国的公愤,以北京为首的各大高校学生全都站了出来,他们不惧北洋政府的暴力镇压,高举旗帜,激情怒喊,控诉政府的无能。李大钊等人也站在了长辛店的工厂,胡同巷子的巷口,集市口等地方展开了一系列的演讲。对外软弱,对内强悍的政府,不断用武力镇压,甚至抓捕了无数爱国的学生。他们的申诉,有谁能听到,他们的苦闷与烦恼,谁能领会。他们虽身在狱中,但他们爱国的心和高尚的品质并没有被磨灭,反而越挫越勇,他们的呐喊声如星星之火一般,瞬间燎原,唤醒了全国人民,唤醒了这头深睡已久的东方雄狮。五四运动后期,工人、商人的加入,更加壮大了力量,最终在全国各方压力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逮捕的学生,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在整个中国的历史画卷上描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说明了:青年人的力量远比想象的强大。

最让我意难平的人物是郭心刚。作为青岛人,当他得知德国要把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的时候,满腔悲愤无处发泄,竟一夜白头!学生游行示威抗议时,他划伤自己的手臂,用自己的鲜血写下的“还我青岛”的横幅,这是饱含血泪的屈辱,是饱含愤怒的抗争,也是饱含深情的爱国。抗议失败,青岛的命运无法扭转,这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带着遗憾,带着悲愤,离开了。

他这种刚毅的爱国之情,值得敬佩。胡适的选择,却让人唏嘘不已。新文化运动伊始,他用一篇《文学改良刍论》获得陈独秀的赏识,成为反封建的斗士,新文化运动的先锋。然而,在五四运动中,这个斗士失掉了他的气势。他一心想着学问,认为学术和政治不能相提并论,不可混为一谈。可事实呢?没有一个好的政治环境,根本无从谈学术。在学生运动办得轰轰烈烈时,他提出要把北京大学迁到上海,遭到众人的强烈反对,陈独秀怒而责之:“中国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就是因为,郭心刚太少,胡适之太多!”无可否认,郭心刚和胡适都是爱国的。但胡适却对时局,对自身与国家发展认识不清,希望以一种温和的改良方式来救国。或许也可以说,在当时他选择了冲突最小的那种,但满目疮痍的中国需要的不是温和。吾辈青年,当如郭心刚,在家国大义面前,不妥协,不畏惧,不退缩。

在影片中,许多革命者的结局也以字幕的形式交代结局。陈延年、陈乔年脚戴镣铐,满脸血污,但回首的那个笑容,是坚定,是无悔;李大钊被捕,面对死亡威胁,不卑不亢,慷慨待之;邓中夏血洒雨花台;无不令无数人感到惋惜与悲痛,这些青年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唤醒了、拯救了这头东方雄狮。

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导演说:“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我们从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蜕变成了正在高速崛起的“东方雄鸡”!抗日胜利、新中国成立、“两弹一星”的发射、杂交水稻的研制、“一带一路”的成功等等成就,不都是这些青年的牺牲之下建立起来的吗?这难道不是他们辛苦奋斗的结果吗?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续集吗?

这些青年们不畏艰难,不辜负自己的青春,肩负起这个社会赋予他们的期望与责任,觉醒了这个黑暗屈辱的年代。

吾辈青年,亦当不负青春,不负重任,不负未来!

篇二:觉醒年代读后感

孙倍倍

觉醒,一个正式而又严肃的词语,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熟悉而又陌生。

人们常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因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就大变样了。殊不知,一个时代的更替,往往是由于有了新事件、新事物、新思想的导引。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思想觉醒的萌芽就开始生根发芽,经历风雨,也迎来彩虹,至今茁壮成长,蓬勃发展。

2021年3月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布的文章中清晰地提出一句话,我很是认同——“红色文化是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党性教育的优质资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影视行业作为一大引领社会风气的巨龙,也推出了新成果《觉醒年代》,借红色文化去助力新时代学生的党性教育。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它告诉人们:为什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通过这段时间的收看,我也受益匪浅。

(一)望得到的,才是黎明

初次相识《觉醒年代》,还是因为陈独秀先生与友人在回国船上的一段对话把我拉进情节:

——友人:“快睡吧,外面乌漆嘛黑的什么都看不见。”

——陈独秀:“看得见。”

是的,天黑了,夜静了,人们都蜷缩到自己避风的船舱里去了,只有他们睡不着。仲甫先生孤独的望着茫茫大海,仿佛要一眼望到中国,望到中国最需要觉醒的地方去,望到南陈北李的战斗中去,去追求真理、燃烧理想!

观看影片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2021年,整个百年,中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还是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全面胜利都为十四五规划开了个好局。这其中的不易和喜悦只有传承红色文化的中国人才可以切身感受到。

反观之,新时代的我们都逐渐在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然而没有了需要翻阅很多书籍才能汲取到知识的过程,现在我们过分依靠身边现代化的搜索软件,让自己活成了“行走的答题卡”。试问,如果我们在当时的年代,又有多少人可以以清醒的头脑去看待事件的本身和解决问题的根源呢?或许有,但绝不多。面对黑暗,我们大多数人也都会像当时的民众那样在白白的等待黎明,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先沉淀下来观察、思考、觉醒,再带动整个社会的觉醒和改变,就像仲甫先生那样望到黎明。

(二)放得下的,才是渺小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帝国主义侵略者不断践踏中国的主权,卖国贼不断委曲求全,好多的留学生、先进积极分子主动回家守护祖国。在轮船上一群中国人因为日本人欺负一对年轻的中国男女挺身而出,陈独秀先生为了和李大钊相识被动言语相机、充当一会儿假的卖国贼更是明证。

记录感悟

先进的中国人可以为了国家奉献一切,伟大的无产阶级可以为了祖国放弃一切。远有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去改变祥林嫂代表的那个扭曲社会;近有各地儿女在疫情期间放弃小家团圆,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河北、北京乃至外国需要的地方。

然而,现在的我们,这群年轻人们,还有“觉醒”吗?

朋友们,为了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为了希望,孤单没什么的,只不过是坐在黎明前的夜里,等待曙光罢了。等待固然难熬,然而曙光总会映照在脸上。无论要多久。一定会有一线光明,出现在你遥望的方向!

石玲玲

篇三:觉醒年代读后感

记得来时路,不忘梦归处

杨文博

《觉醒年代》讲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这短短六年,是有志青年为了满目疮痍的国家寻找出路的六年,是开启民智、启迪民心的六年,是打破黑暗、寻找光明的六年。从新文化运动的震荡、五四运动的那一腔热血,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风雨如晦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抹晨光,一切焕然一新。

《觉醒年代》中有一张海报让我记忆深刻,海报中陈独秀掩面而泣,李大钊目光坚毅的看向远方。我想弯腰是体恤这个落后羸弱的国家,昂首是挺起中国人的脊梁。观看这部剧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的,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将我们带入到那个的年代,回望中华艰辛觉醒历程。他们明明可以苟且偷生,可以过着体面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为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这部剧让我铭记那些历史上逐渐模糊的英雄,还记得那条名为“延乔”的路吗,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那时走向车站的他们,还不知道生命只剩下短暂的几年。那时走向刑场的他们,所见还满是血雨腥风的黑暗。世上从来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陈延年,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革命烈士,1927年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被国民党反动派乱刀砍死,时年29岁。”这是《觉醒年代》为陈延年写的最后一段话。画面中的陈延年,脸上、身上都是受过酷刑留下的血痕,但始终面带微笑,眼神中像有星光一样坚定、从容,闪烁着信仰与理想的光芒。“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这一刻,足以震撼到我,我无法想象是怎样的意志或者理想信念坚持着他们英勇赴死。

一百年的时间足以让每一个回望历史的人感受到岁月的轰鸣起伏、世事的沧海桑田。那些历史中他们的故事,在我们的每次品味中,仍旧澎湃如昨日。

青年觉醒,山河激荡。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做这世间的光。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篇四:觉醒年代读后感

张栩晨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刻画了许多经常客串历史、语文课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也不少,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等。今天我要说的应该是每个人都熟悉的鲁迅。

片段一:鲁迅第8集出场,场面是这样的:有一个人被当街处决,但人们不仅不怕,还抢着用馒头蘸人血,愚蠢地认为这可以治百病,而鲁迅他不回头都知道发生了什么。这说明,人们的愚昧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是一种常态。

片段二:鲁迅第9集出场,就是这样一个场面:鲁迅一个人站在教育部门口,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拄着一块儿长木板,上面写着“不幹了”。在他面前人和车来来往往(有的还一副看傻子的模样看他),但他自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表达出他的决心:坚决不和张勋同流合污,体现了他的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片段三:第14到15集中,出现了鲁迅写作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具体场景。背景是这样的:鲁迅在北京和同学聚会,聚会中周作人探听到一个叫杨开铭同学的消息:

杨开铭是个热心肠,之前回了老家教书,对一个寡妇多有帮助,为此遭了寡妇的族人非议。后来有一天,他喝醉了酒,在寡妇的桌子上趴了一夜。结果第二天被人给知道了,寡妇的族人就把寡妇给抓了起来,活生生沉到池塘里面淹死了。杨开铭哪里受得了这种刺激,直接就疯了。

回到家里,鲁迅听周作人讲完杨开铭同学的信息,刚来得及感叹一句“疯了”,他表弟久荪就从门外滚了进来,嚷嚷着外面有人要杀了他,躲在桌子底下不敢出来。感情这个可怜人也因为来京一路上看见太多人饿死,受了刺激,神经错乱了。

就在之前,《新青年》编辑部找上门来,几个主笔一起请鲁迅出山。鲁迅对于之前的杂志作品给他们指出了三条缺陷,其中一条就是缺少通俗的白话文学作品,比如像白话小说。

所以当鲁迅下定决心要写稿的时候,在见识到两个疯子,尤其是让他们变疯的黑暗荒诞的社会现实之后,鲁迅决定以自己可怜的表弟久荪为原型,写作《狂人日记》。他一鼓作气写了个通宵,眼睛都红了才停笔,累了就直接躺在一地稿子上休息。

曾看到萧红女士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提到: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这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也是一个敬业投入的人。但鲁迅先生的写作,不仅是赶稿子,还是对中国当时现状的思考,对封建、迷信、愚昧的批判。尽管鲁迅先生已经逝世80多年了,但通过《觉醒年代》的演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鲁迅,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不苟言笑的斗士,也有着风趣幽默的一面。

篇五:觉醒年代读后感

郑哨银

最近,看《觉醒年代》令我感触尤深,开篇第一集描写了仲甫为了与守常见面,当众多爱国青年说出“中国无药可救”,还遭到郭心刚的唾弃,但最后结果令人满意。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在仲甫等人的不断努力下掀起一阵新的革命思潮,前八集分别写了陈独秀与李大钊初见,谈革命、创办杂志,再到去北大当文科学长。之后陈独秀邀请鲁迅撰稿,这当中每一集都看的我热血沸腾。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剧情,就是在钱玄铜去找鲁迅,而鲁迅身后是一人被斩首示众,众人原是当做看戏,当砍刀落下之时众人却又吓得连连后退。此情此景,实属令人难过、悲哀但却无能为力。

钱玄铜说鲁迅消沉,鲁迅却对他说道:“假如啊,有这么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且是万难破毁的,里边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被闷死,然而从昏睡入死,他们全然不知道就要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一声惊醒这几个较为清醒的人,但是这不幸的少数者,要去承受这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你对得起他们?”钱玄铜又反驳道;“如果我嚷几声,能叫醒那几个人,你就绝不能说,他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令我映象尤为深刻,是揭露社会情形的实事,让人身临其境。那时的政治混乱,令人担忧,陈独秀等人为此努力,想改变这个社会。他们都不怕任何势力,更不畏惧任何牺牲,哪怕是背上“卖国贼”的骂名也要为之奋斗。

李大钊先生曾与同学在大街上进行游行,被当时政府追捕,虽然对北京有着诸多不舍,但迫于形势,只能无奈前往上海。

一个民族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不断进步,最终摸索出一套最为适合本民族的制度,他驱使了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勇于斗争,也燃起了群众的民族情怀和激情,在时局混沌的情况下对着腐朽的社会不断进行着冲击。在革命斗争中,虽然充满了艰辛困苦,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他们依然苦中作乐,为了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而不断努力。

克服困难,不断成长,中华民族必定会站起来,不再受外人的欺负,在中国的领土上真正的当家做主。那些艰难的日子,使我们奋勇向前,终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这是数代人义无反顾奋斗换来的。让我们向那些先烈致敬,也提醒了我们珍惜现在生活的同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篇六:觉醒年代读后感

数百年前,中国还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让外国人称自己为“东亚病夫”。那时的中国没有船坚利炮、没有发达的商业工业,只有少数人有一腔热血,力图救国救民。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袁世凯下令同意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根据这个条约,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日本在中国南满和蒙古东部享有的特殊权利等等。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遭到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如北京、广州、武汉、青岛等地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誓雪国耻,表现出坚定的爱国立场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流亡海外的孙中山、黄兴等人,呼吁革命者回国倒袁。听到这个消息,一群爱国人士,如在日本的李大钊、陈独秀都悲愤不已,立刻决定回国,倒袁,中国那时的爱国人有很多,我最佩服的就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陈独秀是《新青年》的编创者,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热情、大大咧咧、敢爱敢恨,爱国、喜欢结交朋友。他写的敬告青年震憾了中国所有的青年,他说:“我写新青年,就是想告诉那些还在吃苦受罪的中国孩子们,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只要坚持不懈,将来必成大器。”他更是一个有胸襟,不计较,善于发现优点的明智父亲。他有两个儿子,都已成为青年了,他们一直记恨着父亲,因为那时陈独秀被所抓,那时他的父母双亡,不能赶回为父母送终,而他的儿子以为他是为了自己享受,去了日本,所以他们一直恨他父亲。那天,家里请客,他们把一只青蛙放在陈独秀的碗里,吓了大家一跳,他们把为什么恨他父亲的原因说了出来,陈独秀一言不发,事后,他却大笑起来,跟大家说:”他们记恨我不回去给父母送终,说明他们是懂仁义的人,他们宁可吃苦也不依赖我,说明他们是自立自强的人,如今乱世,能有这两种品质,难道不值得高兴吗?”可见,他是多么明智呀!而李大钊,他坚决不做官,只想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他为了爱国不怕牺牲,同时他也是个慈祥、正确引导孩子们的好父亲,他间接告诉孩子们做官虽然有钱,但是官是为有钱而活的,而他,只一心想为祖国做贡献,哪怕身无分文。中国因为有他们,才一步步走向成功,正因为有这些不怕牺牲,一心向国的共产党人,中国才站起来,飞速地前进。历史将永远铭记着他们,而我们也会永远记住他们。

篇七:觉醒年代读后感

近期热播的《觉醒年代》以纪录片的形式将黎明前风雨交加的中国历史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必说毛泽东的意气风发,也不必说李大钊的坚定执着,单是说陈延年与陈乔年的自立自强,便叫人拍案叫绝。自立自强,是当代青年不可或缺的品质。

自立,方能自强。延年、乔年自幼离家,在混沌乱世,他们靠自己扛沙袋为生,两人一起啃着发霉的面饼,也坚决不愿接受父亲陈独秀的帮助。而即便是在如此艰辛的生活中,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地向穷人伸出援手,将爱与温暖撒满人间。“我们就是要靠自己,这是我们的原则。”简单的一句话,胜过成千上万句响亮的口号。这样的人生,才算精彩!大洋彼岸,他们的父亲在战火纷飞中更是独树一帜。陈独秀联结众多仁人志士,深入了解各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历史。他创办报刊杂志《新青年》,推崇马克思主义,号召广大青年在混沌中自立,于昏暗中觉醒。只有拥有独立的人格,才能创生伟大的思想!

自强,方能圆梦。影片的一个镜头中,延年、乔年身着被血浸透的衣衫,拖着沉重的脚镣,微笑着向前走去,道路的尽头是烟火人间。被捕宁死不跪,救国绝不后退!以身许国,至死无悔!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才是中国青年应有的拼劲与担当!无独有偶,中国的亿万青年也在向着光明不断迈进。无数的游行接踵而至,五四运动“罢课”“罢工”“罢市”,这无不彰显着中国青年的自强精神与救国决心。“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中国人民的声音,响彻云霄!

“生当盛世,当不负盛世”。从古至今,自立自强都是历史发展中亘古不变的旋律。数百年前,他们以此唤醒祖国,数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应以此续写光辉!请,笃信一个梦!

by:张柳莹

篇八:觉醒年代读后感

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陪我看了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对于我这个平时只爱看动画片的小女生来说,电视里的故事跟我以前看的动画片完全不一样,也跟我们现在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我一集一集看,爸爸妈妈一集一集跟我讲里面的故事,我逐渐知道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批革命先辈,知道了“南陈北李”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倾注了心血、付出了生命,也知道了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爸爸告诉我,陈独秀和我是老乡,他的妈妈也姓查,我一下子感到很自豪,不知不觉中对陈独秀一家也亲切起来,更加关注陈独秀一家的故事了。当我看到陈独秀的两个孩子陈延年、陈乔年烈士英勇就义时,不禁流下了眼泪。他们曾经是那么可爱,那么坚强勇敢,但是不到三十岁却牺牲在革命的道路上,血染面孔不见未来。1927年29岁的陈延年被捕,他直立不屈,誓死不跪,站着从容就义,被刽子手乱刀砍死。一年后,26岁的陈乔年也宁死不屈,被残忍杀害,就义前他大声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我想,我现在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不就是享受着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幸福么?

听爸爸说,在我们合肥有两条路,分别是“集贤路”与“延乔路”。“集贤路”是以陈独秀墓地所在地集贤关命名的,“延乔路”是为纪念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而命名的。两条路相伴相依,双双通往繁华大道。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延乔路,延乔路两侧绿树成荫,路边有陈延年、陈乔年的人物介绍,在展板下方,放满了鲜花,我也将带来的鲜花摆好,恭恭敬敬地敬了个礼,以此缅怀两位革命先烈。顺着延乔路就走到了繁华大道,路上妈妈对我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我默默地记在了心里,我知道如果没有陈独秀、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等一批革命先烈的英勇付出,哪有我们现在的繁华大道。习爷爷教诲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学生,强身健体、好好学习就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

看了《觉醒年代》后,我更加坚信了决心,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一定要时刻牢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好好学习,奋发图强,长大以后以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九:觉醒年代读后感

在这个繁荣昌盛国家的背后是一幕幕无法抹去的历史。—题记

他们拯救了这个国家,唤醒了这里的人们,造就了这个辉煌的年代;他们有着崇高的精神,有着伟大的目标,在当时那个腐败的国家里他们创造了多么伟大的奇迹!鲁迅以笔代“刀”,以惊人的文采唤醒了人们麻木的灵魂,以锋利的笔触点燃了一颗又一颗的爱国魂。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地——北京大学,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随后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编辑部,此时北京大学的一些顽固的保皇党也与新青年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诞生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不断进步。

在探索和发现真理时,过程十分艰难,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加上白话文的迅速传播,如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巨作横空出世,大大推动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国道路的步伐。

在当代也有很多风云人物,他们的服饰习惯也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繁杂和混乱,比如留着长辫子端着烟袋讲国学的辜鸿铭教授,张勋的辫子军领兵复辟及海外留学回来,西装革履的胡适等人,这些极具色彩与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我们眼帘,而他们的人物特点也十分鲜明。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也让我们过目不忘,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有一批爱国人士正在不惧艰难险阻,努力寻找救国之路使中国登上历史舞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句响亮且肯定的句子是来自周恩来爷爷口中,他亦是英雄。在北洋政府当道,袁世凯称霸的环境下,有谁有这个勇气?这句话讲进了中国人的心坎里,恰似暖流温暖了冰冷的海水,又恰似火焰融化了积雪,让凛冽的冬日出现了新的转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爷爷引领着中国走向了新时代,他的故事为什么能千古流芳?因为他和很多革命志士一样,流的是龙之血,拯救的是华夏人民,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永垂不朽!深深的映入了我们的心中,我骄傲我生在五星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骄傲这个国家有他们,我骄傲我是黄皮肤,黑头发,我更骄傲我是中国人!

《觉醒年代》为我们展演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以深刻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这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同时赞扬了觉醒年代时期一批共产主义者的一颗颗爱国之心。

觉醒年代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我们看到中国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负众望。

也许我们的年代就是觉醒年代最好的续集……

只要人民有信仰,民族才会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

——后记

篇十:觉醒年代读后感

以前不懂先生,现在略懂先生。所以每逢看先生,总不觉泪流满面。

在刷了好几集《觉醒年代》后,我身边的亲友便每一天都在听我滔滔不绝:什么觉醒年代有多好看啊,曹磊老师演的迅哥儿有多真多可爱啊,他每一次出场都承包了一整集的饭啊等等等等。

的确,觉醒里的先生真的很可爱:包括在教育局门口杵个木牌、叉着腰表示“不干了”,包括“北大男团”在激烈讨论《狂人日记》时认真吃自己的茴香豆,包括当大家都在庆祝这庆祝那的时候问什么时候开席……总之,就是可爱。

但这样可爱的先生,却是扛起新文化大旗的旗手。他是以笔为刃,在黑暗的社会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战士。

第八集,先生在一片嘈杂混乱中出场了。一人在大街被斩头,手起刀落,血溅当场。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围观的群众将执刑现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很多人都在“官爷,官爷”地叫着,用钱从喊着“蘸血要趁热”的人手中换来一小块东西——人血馒头。一个抢到馒头的老妇,一边双手护着馒头踉跄着挤出人群,一边叫嚷着什么“我儿子有救了”。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先生只是淡定地手捧碑文,头都不回一下。好不容易从沸腾的人群中挤过来的钱玄同也不忘调侃一句“真有定力”。对此,先生答曰:不看也知道是个什么情形。不过当玄同提起拉他加入《新青年》时,他却拒绝了,说道:

“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且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到死,并不感到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一声,惊醒了几个较为清醒的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忍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你对得起他们么!”

玄同反驳,先生却只丢下一句:

“我不管这些。”

说罢,扬长而去。

但他真的扬长而去了吗?

“豫才不会自甘落后的。”孑民先生如是说。

的确,他可是先生啊。

他不可能躲进小楼,不问春秋。

于是,打这铁屋的第一枪——《狂人日记》便诞生了。

十五集,先生表弟因在来沪途中看到许多被饿死的人们,疯了。先生在送走了表弟后,神态凝重。不得不说,这里以及第十六集都细节爆炸。表弟躲的桌子上,雕了一群古人。先生右手拿笔抵在桌上,拇指还在摩挲着关公的偃月刀。第十六集,《狂人日记》问世。先生躺在一堆稿子里,骨节分明的右手疲累地搁在身上,却仍握着那支利似刃的毛笔。钱玄同这时拜访,差点没误以为豫才出事了。确实出事了,但不是豫才,是中国的历史出事了。

看到这里,我早已泪流满面。嘴上说着不管不管,但您却还是一管到底了啊。

拿着原稿的钱玄同激动得不成样子,愤愤地埋怨周树人没有提前告诉他成了,好让他这个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的阅读者带相机来,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幕。随后,他又发现末尾还未署名,便着急地问这孩子的爹是谁。

周树人听言,缓缓伸手接过稿子。翻了个身,重新握紧笔,颤抖着写下“鲁迅”二字。

“周树人,从今往后,就叫鲁迅。”

这一幕,有一滴泪珠从先生眼中滴落。

篇十一:觉醒年代读后感

闫姝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100周年《觉醒年代》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便是为了庆祝其而诞生。

在那个政局混乱,烽烟四起的年代,有识之士纷纷寻找救国的道路。在日本留学的陈独秀认为,真正救中国不能再走换人、换政府的老路,必须要踏上一条“新路”。

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树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韧。越来越多的革命家如: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加入。他们注重国人的思想启蒙,启发青少年爱国救国之思,还主张打倒“孔家店”、废除孔教三钢,认为它是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余毒。《新青年》逐渐成为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内教授辜鸿铭、黄侃等保皇党与革命党发生冲突,认为新学是崇洋媚外、数典忘宗;与父亲陈独秀有矛盾的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信仰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无政府主义,认为全世界人都应该建立一种超越友情、爱情、亲情的关系;随着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全人类首次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不少人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远在长沙的毛泽东、萧子升等人成立了新民学会……学术交融,百家争鸣,可谓是思想盛世!

最令人激动的还是周树人,也就是鲁迅,他亲眼看见迷信的人们为了治病吃人血馒头,麻木不仁的人群像看杂技似的“观赏”刽子手杀人;亲耳听到老人们议论刽子手的砍刀没有清朝的快。鲁迅甚至一度认为这样的中国无可救药,但在朋友的劝诫开导下,在新文化与旧封建体制社会的陋习恶俗的冲击下,他意识到自己得为救国贡献一份力量。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奋笔疾书写下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他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字字击心,表达了鲁迅对中国前途深广的忧愤。

当今中国已是和平的,繁荣昌盛的国家,这都有赖于那些伟人们穷尽毕生所追求的真理。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青少年身上依然承担着中华复兴的重任,切不可沉浸在当下的岁月静好,要学习先辈以国之重任为己任的精神,奋发图强!

篇十二:觉醒年代读后感

暑假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感悟颇深。

这部电视剧几乎还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混乱又充满了抗争的中国社会,描绘了中国的革命家们觉醒和抗争的过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剧中鲁迅先生的觉醒。影片中鲁迅先生是在一片混乱里出场:一个被当街处刑的人,百姓对他的死漠不关心,只是争抢着用他的血做成“人血馒头”,去救家中的人。鲁迅先生的觉醒亦是在一场悲剧之中:一个才华横溢的亲戚,彻底被黑暗的统治逼成了“迫害狂”。和其他先行者一样,鲁迅开始斗争也是因为环境和时代所迫,若不是生在乱世,怎能成就一代文豪?

结合觉醒年代中的情节,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第一本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对小说中的某些段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就像剧中人血馒头的闹剧,中国的百姓像一个个傀儡,被高举“仁义道德”大旗的迂腐的思想侵蚀了身心,被操控着“人吃人”。鲁迅一针见血地直击社会要害,即使百年后读来也会为之震撼,因为时代的危机四伏,才会有文字的力量磅礴和作家的针砭时弊,所谓时代造人,概是如此。

如今他们的努力换来了国富兵强,山河无恙。近日看到阿富汗人民的惨剧,更加不禁感慨革命先烈的伟大,历史一次次地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应该为生在一个和平强大的国家而庆幸。但是光庆幸是不行的,为了不落后,我们应该跟随时代潮流自强不息。

网上有这么一段对话:“《觉醒年代》有续集吗?”“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续集。”

篇十三:觉醒年代读后感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阳光。

——题记

假期里在家追了《觉醒年代》这部剧,看完后我才发现原来历史课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真的有人当做毕生的理想与信念去奋斗。没看这部剧之前,我对那个年代只停留在老师课堂上有时给我们讲一讲,几句带过,并没有真正了解过。而现在,一群人把他们演绎了出来,一幕幕的情景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年代,让我切实地感受那个社会。

我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吃人”的会,会有那么一群人,愿意为了国家而献身,不惧困难,逆流而上。为中国寻找一条救国之路。出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陈独秀先生,衣冠不整,头上好似顶着个鸡窝,谁看都像一个乞丐,但眼神坚定不移。很那把那个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联系在一起。他创办了新青年,他坚信,救中国就一定要让年轻人懂得新文化,只有年轻人才能救中国。陈独秀还有俩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在走向刑场的时候回过头笑了一下,当时很不解。后来才知道,他们笑是因为他们知道真理是什么,胜利是什么,所以他们露出了笑容。

还有鲁迅亲眼目睹人血馒头事件,我当时真的不敢想象,在当时的中国,国人竟然这么的愚昧。怪不得那么多名人志士以死明志,怪不得那么多为中国寻找出路的人会绝望道:“这样的国家还有救吗?”

100年后,我们生逢盛世,正如陈乔年说的话:“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篇十四:觉醒年代读后感

赵铎然

《觉醒年代》是一部极具艺术思想历史尝试的优秀电视剧。

它呈现了中国过去民国的完整经历,塑造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以及蔡元培,刘半农,钱玄同等代表群体的文学风采。

剧中共清晰地描绘了大大小小十个事件可分为:一、仲甫与孑民制造炸弹(辛亥革命)。二、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三、张勋复辟,辫子军入城。四、五四运动,青年分子上街施行罢课。五、驱张运动,毛泽东带领人们请愿驱逐敬尧。六、刘师培一伙编写《国故》。七、胡适守常争论主义。八,工读互助,延年提倡共读互助社,以失败告终。九、留法勤工俭学,也有许多人建立,支持与参加共产党小组。十、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个电视剧让我们从各个角度看待国家的历史事件和解决方法。

这部剧,将事件描写得淋漓尽致,每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尾,在电视中都很好的体现出来。让观察更全面的了解历史。《觉醒年代》从社会的角度体现了人民的绝望与希望,文化的衰老与新生,以及时代的传统与崭新画面。

演员演的动作,神情以及眼神都十分到位,常常戳中泪点,使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再一个就是细节了。可以从中看出,导演张永新是一个注重细节,细心的人。举个例子,剧中有多处描写仲甫,守常,适之和孑民路过泥潭,他们都会在路边找砖头,铺在上面过去,这寓意什么?寓意着他们这些文学巨人正在为祖国找路。在共产党成立时,镜头再一次转到那条路时,那条路已经成为了水泥路,说明救国之路被他们找到了。

吾罪当自强,历史从不是按照人的意愿而发展的。即使革命的道路中会遇到难以解决的挫折,但我们的先驱却依然呕心沥血地为他们的后代托举起自由与和平。

《觉醒年代》的事件,人物形象和细节所塑造的特殊意义,值得珍惜!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却仍有人心向光明。”没有他们的鲜血,就没有我们。没有党领导我们的一百周年,就没有我们如此美好的生活。现在我们望着五星红旗,唱着国歌,自豪之感油然而生。我们做为中国新生代,不能辜负前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坚持并奋斗。长大报效祖国!

今日的盛世,如你们所愿!

篇十五:觉醒年代读后感

青春的底色是爱国

“少年的肩上有清风,明月和国家担当,挑起时代的脊梁,而我的信仰一旦确立了,绝不动摇!”

——题记

民国初年,正值新旧交替,各种新旧思想碰撞。中国犹如一头沉睡的雄狮,在睡梦中等待一盏明灯的指引,指引其重振雄风。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蔡公说,这正是一个人才聚集的时代,不断有文人雅士,青年学生,从全国四面八方涌现,只为拯救他们这个支离破碎,危在旦夕的国家。于是,五四运动爆发了。

那是一段峥嵘岁月,也是一个悲惨年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军阀割据混战,民族没有希望,国家没有主权,政府腐朽无能,百姓无动于衷,放眼望去,满目疮痍……“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出自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那样吃人的年代,是多么的让人痛心。而那群人,他们却立志要让中国成为中国人的中国!无疑,他们是伟大的。

作为后辈,看完《觉醒年代》,我的感悟非常深刻,我会回想起那个年代的先烈们,深沉地道一声感谢。生逢乱世,或是沉睡,或是觉醒。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肩扛道义,他们要唤醒中国全体人民的觉醒,唤醒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以前,对守常先生和仲甫先生的印象只局限在历史书上,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对豫才先生的记忆,也仅仅是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那个笔锋犀利的作家;对德潜先生的了解,也只是钱学森的父亲;对孑民先生也是只知其名罢了……如今,这些只停留在表面的人物,通过《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在我心里成了保家卫国,有血有肉的大英雄——

仲甫先生会和农民工们一起过春节,工人们便笑话他,“瑞雪兆丰年,独秀写春联”,他也会淘气地把磕完的瓜子扔到蔡公面前;守常先生会时时接济自己贫穷的学生,会被自己的夫人亲切地称为“憨坨”;豫才先生会在烈日炎炎下举着一块“干不了”的木牌在教育局门口表态……鲁迅的浩浩荡荡,辜鸿铭的固执傲娇,陈家俩兄弟的舍己为国,让我看到了历史书上那些人物,不曾表现出来的可爱的一面。

回望那一段觉醒年代,已过百年,议酣血热,精神如画,敢作敢为,挥斥方遒,天真赤诚,朝气蓬勃,那才是青年人该有的模样。我们青年应牢记历史,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影片即将落幕,复兴之路在脚下延伸,历史的机遇就在眼前。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更应矢志不渝,继承前人之智慧,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如今,中国共产党成立已有百年之久,历史的先人们一定在暗暗欣慰,而吾作为青春之少年,心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