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关于郑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

精选2.67W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郑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

我们班只有一个同学姓郑。中国郑姓的人是不是很少?姓郑有什么好处吗?郑姓的由来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一次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

郑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郑姓人口数量和分

布情况。

3、通过阅读报刊,上网游览等多种途径,

搜集郑姓的名人故事。

三、资料整理

1、人口

截至2001年年底,郑姓有1014万人,总占人口0。78%。

2、好处

郑姓还是中国最好听的10个姓氏之一,因为郑跟“正”同音,不管你当什么官,处长、局长、科长什么的,是副的,一套上这个姓氏“正”,就变成正的了。

3、由来

西周末年,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姬友封为郑国的诸侯,这是西周所封的最后一个诸侯,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好臣,内忧外患,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听从太史伯的建议将家室安置在虢、会两诸侯之间。次年,“犬戎之乱”爆发,郑桓公在乱世中遇害,他的儿子郑武公继位并辅佐周平王迁都洛阳,建立东周。郑国也趁此机会东迁,灭了虢、郐两国,扩大疆土。弱肉强食,公元前375年,郑国又被韩国所灭,郑公的子孙流亡到陈国、宋国一带,以原来的国名为姓氏,这就是郑姓的由来。

4、相关知识

郑姓源于姬姓,其血缘始祖可追溯至后稷。后稷是传说中的农业神,其母有邰氏是炎帝的后裔、帝喾的元妃。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高辛者,是黄帝的曾孙。由此可见,炎黄二帝的血缘汇合成了郑姓。后稷下传25代是姬友,姬友生活在周宣王时,是郑国的始祖,即郑桓公。

战国时,郑国被韩国兼并,公子鲁率众出逃。人们在陈宋之间(今河南淮阳、商丘一带)拥公子鲁为首领,为纪念故国,他们相继改姓为郑。

韩灭郑后,在践土建城,此城址在荣泽的西北岸上,故名荥阳。因为阳是郑氏发祥、发迹之地,后来郑氏望族又多出自荥阳,所以自古就有。

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

郑氏播迁呈纵横穿插状,迂回发展,郑氏子孙的足迹遍布华夏大地代是荥阳郑氏的辉煌时期,出了6状元、8驸马、11宰相,史称“上殿半郑,下殿满床笏”

郑姓早在先秦时就出了一位名为郑国的水利专家,此后便名贤相继,世不绝。郑国,韩国人,他为秦国开水渠,灌溉良田四万多顷,使关中变内沃野,历史上称其渠为“郑国渠”。

西汉有大臣郑吉。东汉有经学家郑众,传承其父郑兴《左传》之学,兼通《易》《诗),后世称郑众为“先郑”。其同时代人“后郑”郑玄,在古文经学的基础上,吸收今文经学,集汉代经学之大成,人称“郑学”。北魏有著名书法家郑道昭。唐朝有以《鹧鸪诗》得名的诗人郑谷和“诗、书、画”三绝的画家郑虔,此外还有大长和国国君郑买嗣,九位宰相郑畋、郑瑜、郑綮等。南宋史学家郑樵,学识渊博,广涉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草木、虫鱼之学。元朝戏曲家郑光祖、郑廷玉,所作杂剧数10种,为后人所传诵。明朝有航海家郑和,他曾七次出使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对台湾历时38年的殖民统治,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从而名垂青史。清朝书画家、文学家郑燮,号板桥,擅长画兰竹,工于书法,用隶体参人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号“六分半书”,亦能诗文,为“扬州八怪”之一。

当代有林学家郑万钧、作家兼史学家郑振铎、电影导演郑君里等。

四、研究结论

1、中国郑姓的人口不少

2、郑姓是中国最好听的姓氏之一

3、郑姓是以国名取的

标签:郑姓 报告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