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行者无疆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作文

精选5.7K

篇一:行者无疆读后感800字

行者无疆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作文

牟心怡

我从来没有想到,在学校赠送的三本书中会有《行者无疆》,我更没有想到,《行者无疆》竟然悄悄地向我走来。纯黑的封面中,烫金的繁体字书写着整本书的名字,右下角的红色碎片暗示着这本书的散文题材,一旁的白色字体书写着这本书的作者。余秋雨,那是一个充满幽默与文化自信的思考者,那是一个绝对值得我尊重的作家。

我十分幸运,拥有它的上篇——《千年一叹》。穿过墨香的文字,我仿佛看见灿烂的两河文明,我更看见一位冒着连天炮火、虔诚寻找文明的智者,伫立在消失崩坍的遗迹前,扼腕叹息。那是一份阅读的紧张与心疼。

可是,阅读《行者无疆》却是那么轻松悠闲、优雅沉静,作者如同一位资深导游,带领我们乘着文字的巴士,一路欢唱地向着欧洲前进前进。在这里,欧洲风情扑面而来,罗马的假日、北欧的童话让我们沉醉,欧洲文明让我们遐想连篇。在这里,作者既是一名高明的摄影师,又是一名煽情的演讲者,讲述了96个让读者眼前一亮的城市故事。

读罢此书,我认为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将景物、传说、人物轶事与评论巧妙结合。他对每一个城市的描写不只仅限于它的历史与风景,更有作者对这两者的思考,对每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作出比较,对每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作出评价,这才让我们不是仅仅停留在那些迷人的风景之中,开阔视野,而是跟随作者的步伐,拾捡记忆的碎片,一路漫游一路思考,丹麦人为什么说自己拘谨,中华文明缺失的是什么。

虽然这本书是散文题材,但是我却在其中读到了小说的感觉,就是那一种想一口气读完整本书的冲动,至少到现在为止,我只在这本散文书籍中读到了小说的滋味。为什么?因为余秋雨的作品永远贯穿着他对文化的思考,对历史的评价,他的作品永远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感,这只能是大师才能拥有的气质之一,就如同我们与高人对话一般,我们会乐意听大师一直讲下去,也乐于与大师不停地谈话。

作者“行”而无疆,我们“读”而无疆。“行者”之所以“无疆”,是因为行者乐于思考,思考则会无疆,所以思者亦无疆。作者是行着脚下的万里路,写着手上的万卷书;我们是读着手上的万卷书,行着脚下的万里路。但相同的是,我们的思绪都驰骋于无边的原野,翱翔于广阔的天空。

阅读是一场修行。让我们时刻保持一颗安静的心,保持一个热爱思考的大脑,保持一个乐于驰骋的思绪,拥有无疆,保持无疆。

愿天下所有热爱思考的人都能行之无疆!

篇二:行者无疆读后感800字

周子杭

《行者无疆》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只因为有一个执着的信任,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在这里面,余秋雨历时6个月,走过了26个国家和96座城市,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

这部书以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为线索,穿插进去许多古建筑、古城堡、古文化遗址、杰出人物、艺术、饮食等文化载体,有令人震撼的庞贝古城,文化复兴时期以弗洛伦萨为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为中心的米开朗齐罗、达·芬奇、拉斐尔、伽利略等杰出人物。

作者在赞叹惋惜,羡慕哀伤过后,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暗暗地进行冷静的比较,在比较中进行反思,反思我国现有的文化为什么与西方存在那么大的差距,我国文化为什么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纳,所理解。

这部书的结语中,作者写道:“结语不是结论,任何真正的旅途都不会有结论。”他讲完路上的种种见闻后,只是一声轻轻苦笑。他说:“一连讲了那么多地方,一定夹杂着太多的错,但即便把所有的错加起来,也抵不过一个事实:我们对欧洲的了解,远远超过欧洲对于中国。”

其中有一段我很喜欢的段落:我们说那天出事的时候没有演出,是因为十九世纪的考古学家们在清理火山灰的凝结物时没有在这里见到可认定为观众的大批“人形模壳”。什么叫“人形模壳”呢?当时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群,留下了他们死亡前的挣扎形体,火山灰冷却凝固时也就成了这些形体的铸模硬壳。人体很快腐烂了,但铸模硬壳还在,十九世纪的考古学家一旦发现这种人形模壳,就用一根管子把石膏浆缓缓注入,结果剥去模壳,人们就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连最细微的皮肤皱纹、血管脉络都显得清清楚楚。这一段在读时,看着这样的描写,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图像,人的皮肤皱纹、血管脉络,可想当时人们看到时的震撼。

我被余秋雨那种对中国文化前景的焦虑之情深深感染了。所以我推荐大家去看一看,体会文化上的升华与接触。

篇三:行者无疆读后感800字

杨茂林

一个人,天地间,于茫茫无垠中摸索前行;

一个人,山水间,于海枯石烂中抛却悲喜。

天地静寂,山水俏然,他一人上下求索。

历史是一条浑水河,蜿蜒久了才似乎透亮。也许罗马盛衰无常,可美第奇家族的符号依旧光亮;也许威尼斯的水道学会了自嘲,可佛罗伦萨的雕像犹然完好;也许庞贝古城的灵魂已经散去,可阿勒河河水仍然滚滚不息。我们从中看到了历史的欢笑与昂扬、冷清与孤寂,听到了历史的尖叫与悲啼、细语与欢歌。历史疯疯颠颠,充满嘲讽,既变也不变,只有它的离去,才能带给我们清晰的“模糊”和“模糊”的清晰。除了辛酸悲喜,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模糊”的历史中追寻清晰,在清晰的历史中求索真理。漫漫征途上,我们不仅要学会求索过去,也要懂得求索现在、静待未来。

监狱和一战前局势紧张的德国,两者本应拼接出阴森与恐怖。但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学生监狱却十分不同。当初因顽皮被关押的学生,完全不像惩罚的施加者想象的那样悲伤、痛苦。相反,他们在这里挥洒热血与青春,任张狂的涂鸦紧紧黏在墙上。倘若开头太过严肃,也不妨喜剧收尾。曾经的瑞士人因贫穷而受雇打仗。两方交战,与自己厮杀的,可能就是邻家腼腆的男孩。他们是忠诚的受雇于人就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欧洲大地被无数瑞士人的鲜血染红。历史心软了,终于让瑞士永远保持了中立、告别了战争。曾经受过的伤,也许就是不久后的宝藏。历史总是半边苦涩半边甜。神秘的手拨弄着世界、冷酷之中仍有温情。

我们应宽容的、诙谐的、用柔软的心去看待历史。经历过风雨跌宕的老人,往往是很平和的。历史也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不需要同情、不需要哀叹。它是广袤无垠疆土上的一条大河,我们把握不了它的方向,却能触摸到它流淌的痕迹。要明白世界上没有强者,也没有弱者,无论是刽子手还是白衣天使,都是我们所造就。好与坏只是我们拟定的评判标准,但它们都有存在的理由。因此,同情每一个人,谨记每一个,平静对待。该走的已走,就别揪住不放。我们的怨恨与谢意,的确需要有一人一物去当容器,如希特勒、华盛顿,但真正该指责或赞扬的是我们自己。

历史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我们也应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过去的爱恨情仇知道就好何必沉溺其中;面前的盛衰变化模糊就好,何必忧患重重。“不在乎明日,不在乎观者,不在乎评论,一切只给自己看。”既然看不透过去与未来,不如把握好现在。

历史是无垠的,无疆却只有一条路。我们应该以不喜不悲的心态来面对这部悲喜剧,也应以不喜不悲的心情来演好这部悲剧。漫漫无垠中,我们只好把握现在,静待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求索。

篇四:行者无疆读后感800字

张静文

从美第奇家族的府邸到巴黎现代的咖啡馆,从一所所几百年历史的大学到北欧海盗的转型地,我一次次的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余秋雨一起探索着,享受着欧洲文化的魅力。

来看《空空的书架》中的几个已经被烧毁的旧书架,这是洪堡大学永久的耻辱,但是它将耻辱体无完肤的展示给了世人,告戒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旧书架的上端还有一个石块,石块上刻着一行定形了的文字:“烧书可能是人们自我毁灭的前兆。”——海涅。就这样,这个学府用一页污浊,换来了万般庄严。不知是这所著名大学敢于以史为鉴的心让我为之动容,还是它那份正视历史的勇气让我震惊不已,总之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不禁对这所百年学府起了敬佩之心我敬重它敢于以史为鉴的勇气,更佩服它勇于正视历史的心。未来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事,过去的错误终究是错了。因此,我们应在未来一一改掉。我们或许也应该正视历史,不忘初心。也许这就是欧洲文化的奥秘吧!

再来看《马赛鱼汤》文中人们口中的正宗马赛鱼汤是人间的美味上帝的赐予,而实际上的马赛鱼汤:又咸又腥,小龙虾,小小一条不觉鲜美,鱼,又老又柴。一大锅的水产不知在一口大锅中熬了多久。可问题是出在哪儿呢?作者认为正宗的马赛鱼汤应该是一道美食,而将美食取代了的正是那份任何东西都不能将它取代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从资料上看:原来,当地渔民出海捕鱼时,妻子习惯于把这两天卖剩的杂碎鱼虾煮在一锅,等丈夫回来喝这就是马赛的普罗旺斯鱼汤。此间情景,温馨感人,而杂碎鱼虾一锅煮也确实有一种特殊的厚味。因而快速传开来。这般如此有亲情的美食,早已与那只是色味上有好评的美食截然不同了,它与此同时身上承载的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我想到这里不禁泪流满面,如此人间美食何而不求?也许这就是欧洲文化的魅力吧!

欧洲文化让我懂得如何正视历史,欧洲文化让我知道什么是血浓于水。欧洲文化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将它铭记于心。

篇五:行者无疆读后感800字

谢明成

余秋雨先生,本书作者,他冒着生命危险去考察数万公里外的文明故地,何不为行者?他走四方,访人家,在文化大地上开荒植树,何不为行者?既是行者,脚步所踏之处,岂受边疆限制?《行者无疆》,虽只写欧洲疆土,但心之所触,怎会只有欧洲疆土?

展望南欧。罗马的人把休假视为第一;大师的身边,少不了一群小人;在中国,人们都赞扬牛的吃苦耐劳,可这里,牛,只因它特别忠厚,被斗牛手挑衅后被杀,人们怪的却是牛。余秋雨先生,不仅去欧洲观察了那么多的文明,他一直在思考,思考文明,思考着他所能思考的一切。譬如,佛罗伦萨,一行美第奇家族的字母,串起佛罗伦萨的巨大文化复兴运动。然而,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躯,必然会带来同样巨大的阴影,很快便被他人推翻。可从城市四处都刻着这一行字母,可见他们提笔谱写了一段重要历史。

阔步中欧。啤酒节里,谁能辨认哪人没醉;荒芜的墓地、黑白的照片,这究竟是文化的下线,还是涅槃重生?我们无从得知,可余秋雨先生带着我们领略,一部书《希隆的囚徒》,是位关在狱里的文人墨客写的,他只能透过窗户望向外面的世界——平静的湖面,光秃秃的小岛,远处的青山,白皑皑的雪顶。他被四方的监狱囚禁了,可他的思想,透过窗户,送给了很多人。

移步西欧。余秋雨先生向我们讲述了胜利却又失败的一个人——威灵顿。他在滑铁卢与拿破仑对战,他赢了。可人们只记得拿破仑惨遭滑铁卢,又有谁知道他呢?又有谁不支持拿破仑呢?

驻足北欧。余秋雨先生来到一个特别的地方——丹麦。他的精神陪伴者——安徒生是丹麦人,勃兰兑斯是丹麦人,克尔恺郭尔也是丹麦人。但这些滋养他心灵的精神食粮,竟然是从寂寞的漫长黑夜中产生的。上天给了他们寂静而漫长的黑夜,可他们却散发出照耀世界的文化光芒。

回望欧洲。余秋雨先生穿越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写下了《行者无疆》。他不仅是地理上的行者,更是文化上的行者。倘若我们不问脚下,只问前方,那文化之花,便会开得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