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读此生只为守敦煌有感作文

精选2.45W

马克思先生曾得出过一条简单朴素却一针见血的理论——“人,必须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后,才能够追求更高等的满足。”这诚然是经得起推敲的至理名言,但有的人却在例外。

读此生只为守敦煌有感作文

在遥远的那边,那座炽热的沙城,有人在那里守护者历史车轮的留痕——敦煌。《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是作家叶文玲创作传记,2020年6月首次出版。它记叙着一群品行高洁、志存高远的仁人志士,为了守候敦煌,放弃优渥的生活,虔心守候,努力修复敦煌的伟大史诗。

书中从常书鸿的少年开始讲述,直至常书鸿病榻前的人生回顾。常书鸿出生在西湖边的艺术家,早年留学法国,因画功成名就。但就在事业、生活双丰收之际,他邂逅了敦煌,人生之路也从此改变。

1936年,他毅然放弃了法国的安定生活和创作环境,在战火纷飞的中日战争乱世中,回到祖国。1943年,他又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由此开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此后风人生中,常书鸿尝尽了家庭离散、横遭迫害的苦酒。但即便如此,他一生都保留着这样一种使命感:敦煌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舍命也得保护它。

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在法国的优越生活和稳定的绘画创作环境,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带领工作人员在荒芜凋敝、飞沙扬砾、物资匮乏、交通闭塞、陋屋斗室、无水无电的艰苦条件下,筚路蓝缕,开创基业。

他一生秉执一事,终生毕一事,就是把敦煌守护好、利用好、开发好,将个人的职业事业、理想追求、奋斗拼搏,同一件伟大的事情关联起来,因此他自身也获得了伟大。常书鸿倾尽一生都是为了保护好敦煌,利用好文物,让敦煌莫高窟这些尘封了几百年上千年的石窟、壁画、雕塑等文物活起来,造福人民。常书鸿毕生都在为这项工作而努力、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在这个过程中,他牺牲了自己优裕的生活,乃至牺牲了家庭幸福。如果他不去守敦煌,不放弃原来很好的生活,他跟陈芝秀的爱情可能也会是幸福美满一辈子,可能也会一直都是令人艳羡的神仙眷侣。但是,因为守敦煌,因为苦守大漠孤灯,他可能就对自己的妻儿造成了一些疏忽和亏欠,或者说他也会心存某种愧疚,换言之,他无疑做出了巨大牺牲。在书的最后,作者以常书鸿的口吻对他的一生进行了“盘点”和剖析,这也可以看作是常书鸿的心声。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物是有反省精神的,他选择了正确的职业和事业,但他并非事事正确永远正确。随着时间的流逝,常书鸿对自己的前妻陈芝秀其实也慢慢地谅解了甚至是理解了,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常书鸿选择了最艰难的,陈芝秀却希望从这种艰难中“逃离”。

常书鸿的一生启示人们:人生应该如何度过,如何才能过得更有价值、更不虚此生,也就是,一个人活着,应该考虑为人世间做点什么、贡献些什么,为历史留下些什么。常书鸿的这部传记,或者他的人生选择,自然也就具有一种励志的价值,能带给读者以思想的启示。每个读者在阅读这部传记时,都可以通过常书鸿的人生照见自己,思考来路,做好选择。人生就是一道道选择题,在每个节点、每个时间的关口或者人生的路口,都要力争作出正确的抉择。因此,《常书鸿传》实际上为人们提供了一面镜子。

该书最生动的是曲折的情节,作者对常书鸿如何发现前妻的婚外情,包括这桩婚外情是怎么星火点燃的,描写得非常细致:渴的时候有人给她端茶送水,饿的时候有人送来美味,最终,陈芝秀和赵忠清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在常书鸿尚未发觉的时候,两个人发生了婚外情。当常书鸿发现妻子舍弃幼儿离家出走后,他当即骑马穷追妻子,这个过程也很生动。最后他摔断了腿,幸亏被玉门石油工人孙建初救下,故事由此得以继续。又譬如,常书鸿跟李承仙在战乱年代的初次邂逅,和一年后两人再次相遇,由沈福文做媒,这两个相差23岁的人出人意外地走到了一起,结果竟成就了一段令人欣羡的婚姻。这样的故事也很生动。

包括那些普通人、小人物的故事,虽然笔墨不多,但也都很动人。比如窦占彪这位平平凡凡的敦煌的画工,一辈子追随常书鸿,坚守在敦煌,忠心耿耿,不屈不挠,这样的小人物带给人的是温暖和善美的感觉,形象也很感人。国民党的陈县长,是当官不作为、官僚主义的典型,当常书鸿向他求助时,他说本县只需贴一个布告让老百姓不要去偷窃敦煌的文物就行了,常书鸿向他请求拨款砌一堵墙保护敦煌,他就是不给经费。国民党的李师长在陈县长的陪同下,到敦煌去强索雕塑文物,被常书鸿坚决拒绝,但他善于与之周旋,过程相当曲折,最终没让对方得逞,常书鸿只答应让他们从自己女儿的画里挑一幅,对方觉得常沙娜的画比得上飞天壁画的优美,又“得寸进尺”挑走了两幅。这寥寥数笔的描写都能看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作家叶文玲笔下,书中的人物活临活现,更体现了守护文化遗产的伟大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