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自然 >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精选10篇)

1.8W

篇一: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精选10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

赵若涵

春节,是一年的归宿,是一个美好的起点,也是一个温暖的终点。春节,是远方游子回家的理由,是亲朋好友美好的祝福。春节,在红色喜庆的春联里,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里,在孩子们幸福甜蜜的笑脸里。

——题记

关于春节有这么一段传说:古时候,每年腊月三十晚上会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出没,危害乡邻,后来人们发现那怪兽异常害怕红色和巨响。于是,在每年的除夕夜,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红对联,大街小巷都燃放爆竹来驱赶年兽。“过年”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记得小时候,我们每年春节都会燃放爆竹。那时,一个院子的小孩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玩得欢喜雀跃。可因为我们年纪小,所以还不敢燃放爆竹,总是在一旁看着大人们放,在淡淡的火药味里,我们跳跃着,欢笑着,空气中到处飘洒着欢乐的气息。那小孩子们玩什么呢?我们玩一种叫“手花”的东西。所谓“手花”,其实就是一根“长棍儿”,用打火机把一头点燃,就会“噼里啪啦”冒出火花,像开放在手上的花朵,煞是好看!

后来年长了一些,我敢尝试放爆竹了。第一次燃放爆竹时,我的心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一样,砰砰地跳,既兴奋又紧张。这次,感觉爆竹的声响简直是骇天震地,吓得我差点儿摔了个大马趴。不过幸运之神“扶”了我一下,那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只是引来了周围小伙伴们阵阵咯咯的笑声。就这样,在爆竹声声里,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度过了一年的最后时光,也开启了崭新的一年。不知不觉地,燃放爆竹成了小伙伴们过年最期待的事情,也成了童年时光里最难忘的回忆。

现在,虽然为了保护环境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但每当过年,我还是会想起小时候燃放爆竹时那浓浓的年味儿,和爆竹映衬下童年小伙伴们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

篇二: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不同的节日,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的习俗:有人会吃汤圆、有人会放烟花、有人会吃月饼……我们的家乡会在除夕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饺子。

看厨房!直接爸爸拿着菜刀正在剁猪肉,剁碎后加调料搅拌;弟弟拿着韭菜,放进水盆里,仔细的洗着,把韭菜切成拇指大小的小截。接着把韭菜和猪肉调合在一起,并加入调料进行搅拌,饺子馅就好了!

再看客厅!我和弟弟按紧和面的盆,舅舅则负责和面。首先放入适当的面粉,接着倒入水,搅拌均匀后开始和面,直到手上沾不到一点面为止,面粉揉成一个团就好了。

接下来我们所有人拿起一个饺子皮,再放入适当的饺子馅,将边缘对折上,就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

妈妈和舅妈把一个个饺子下入锅中,煮了二十分钟左右,再把饺子放入盘中。那饺子真的是太可爱了,白白胖胖的像个白胖子。

大家有说有笑的吃起饺子,每个人脸上都是开心的笑容,好像美丽的花一样。

除夕夜的饺子太香了,我狼吞虎咽,任凭饺子的香味,在我的嘴里荡漾,并且一直到我们的心里。

篇三: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元宵习俗之汤圆

作者罗舒颜

提到元宵节,大家一定会想到汤圆吧!

可是,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呢?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原来如此,那我们家也要团团圆圆。

想要团圆,那就得吃汤圆,这次,我要自己包汤圆。

第一步,上网查找资料,拿纸笔记下需要的材料,加工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先准备材料:糯米粉、热水、花生酱、糖。准备好后,就看我大显身手吧!以前只是看过别人做汤圆,心里也跃跃欲试,机会终于来了。把糯米粉倒入大碗里,把热水一点一点的倒入糯米粉中,直到调成糯米面团(一定要用热水,否则面团容易开裂,包的时候很难包住馅)。把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剂子,要差不多大,不然成品会大小不一致。接着在花生酱里加一点点糖,把面团压扁,然后把花生酱包入面团中,虎口收紧。右手按馅,左手收紧,动作要连贯。包完馅再轻轻搓圆,然后表面裹上干糯米粉。一个个汤圆像一群白花花的小懒猪,躺在盘子里,真可爱,我不禁开始赞叹起自己的手艺。

接下来就是煮汤圆了。在锅中添水,烧开后下入汤圆,看着一群白团子在水里翻滚,像极了夏天在泳池里嬉水的小朋友们,上蹿下跳,直到全部浮出水面,才安静下来。这就算熟了,可以盛出来了。

把做好的汤圆放在盘子里,端上餐桌,让全家人品尝下我的劳动成果。家人们连连称赞,爸妈每人都吃了一大碗,看大家吃的这么香,我心里也甜滋滋的。

甜甜的汤圆真好吃,尤其是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做的汤圆,让人感觉美味又幸福,生活都变得更甜蜜了。

篇四: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作万炯华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外婆家,那里的过年风俗可谓是与众不同。

常德的团年饭不一定在大年三十吃。外婆说:“一家人齐聚,无论何时何地就是团圆。”为了与家人团聚,人们会推迟或提前吃团年饭,只为享受欢聚一堂的喜悦与幸福。而在去年,因为我到外婆家过年,所以团年饭就提前到腊月二十八举行。在开阔的包厢,一位位认识不认识的亲戚陆陆续续地进来。他们相互打着招呼、讨论着过去一年的年景。兴趣勃勃的孩童、高谈阔论的大人,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我闭着眼睛,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年味儿,不禁轻声赞叹:“过年真好!”

就在这时,一阵诱人的香味儿从我鼻子前飘过,我猛地睁开眼睛。“这是饭菜的香味!”一道“油焖大虾”被服务员端了上来。人们不再谈话,纷纷坐上圆桌。可坐50人的包厢,竟座无虚席。外婆说:“吃团年饭坐圆桌,本就是过年的一种讲究,它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来年风调雨顺。”菜一道道上来了,桌上的气氛也越来越活跃。“腊猪蹄、红烧肉、铁板鱿鱼……”一道道佳肴数不胜数。“红烧排骨、年糕五花肉、青菜、芋头……”咦?在这样的盛宴里,为什么会有青菜和芋头之类的寻常菜?我心中暗暗称奇,决定问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在这么多美食中会有青菜、芋头?”“噢,你想知道吗?”妈妈笑着问。“当然了!”我肯定地点了点头。“那几道菜都有着特别的寓意。芋头寓意来年有个好兆头;粉条象征勤俭持家、细水长流;蔬菜有着健康长寿的涵义。”妈妈耐心地回答。“原来是这样。”“这还不止呢!在常德,吃团年饭会摆上一条生鱼,寓意年年有余。这条鱼还必须是鲤鱼,表达“鲤鱼跳龙门”的美好意愿。这些菜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依然是团年饭必有的菜肴,再加上味美而价廉,即使在物欲横流的现代,依然是餐桌上的常客。”

我听着妈妈的话,看着桌上那几道朴实无华的菜肴,顿时觉得它们就像历经岁月的老人,无论何时,他们依然守望着人们内心最单纯的心愿,直到永远……

走出饭店,几个忍不住诱惑的孩童已放起了爆竹。在阵阵爆竹声中,我分明感受:年真的到了!

除了吃团年饭,常德的祭祖也显现了独有的特色。在大年三十傍晚,一家人带上香烛前往祖坟祭拜,叫“送光明”。“送光明”时是不放鞭炮的。而过了午夜十二时,家家门口都会点上香烛,点燃鞭炮。在“噼里啪啦”的声响里,新的一年悄然而至。这个活动叫“迎新春”,有辞旧迎新,祝来年美好幸福的涵义。在正月初一,人们会来到祖先坟墓前祭拜,并念叨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和新的一年的计划。这些活动,都充分表达了常德人民对先辈的缅怀和尊重。先辈们绝不会因生命终止,时间的流逝,而被后辈遗忘,他们会被珍藏在内心的最深处。这就是常德外婆家的过年风俗。

我喜欢常德过年风俗。这些风俗无不显露出常德人民的勤劳善良、重情重义。你还知道哪些风俗习惯?快来和我一起分享吧!

篇五: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也有一项独特的风俗活动:做艾叶斋。

艾叶斋又名青团,艾叶粑粑,它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有一次,我也跟着大人们一起做艾叶斋。先将采来的新鲜艾叶洗干净,放入加了食用碱的开水中冲洗,捞出来沥干水放置一旁。糯米粉和米粉按1。5:1的比例混合,再将艾叶按1:1的比例与粉掺和,用手大力按揉,直到艾叶都碾碎成绿色的面团,再揪下一块大小适中的面团放在手心揉成扁圆的球形,但无论我怎么揉,和父母做的相比,我做的简直是歪瓜裂枣。

我们家吃的一直是没有陷的,有些人家会包上馅料,虽然加上馅料更有风味,但我还是更喜欢原味。

把做好的艾叶斋放入蒸锅中,蒸1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往往这时,我会迫不及待用筷子夹起一块,吹一吹就直接往嘴里送。或蘸上豆粉、白糖都是不错的选择。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满满的都是春天的气息。再配上它翠绿的颜色和清新的香气,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风俗各不相同,不同时空,不同快乐,每种风俗却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并存在着。

篇六: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你知道“兴东福地”是哪儿吗?没错,就是我的老家安丰(安丰镇属于兴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风俗文化也不一样。我的家乡就有个很特别的风俗:十六夜。

为什么说十六夜特别呢?大家都知道,中国在正月十五会过元宵节,而在安丰,大家却在正月十六闹元宵。大概是应了那句老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吧!其实十六夜的由来有两个传说:

宰相李春芳回家乡过十五元宵节,然而在路上耽误了,十六才到兴化,宰相回乡,乡亲们又聚集一起点灯笼,热热闹闹的“十六夜”就一直传下来了。

十是朱元璋打败了张士诚,由于之前损失较大,迁怒兴化,就想点兴化人解解气,于是定在正月十五这天到处杀人。谁家门上有灯就说明谁家过得好,就得杀。刘伯温知道了,就想救下兴化老百姓。于是告诉他们正月十五不要过元宵,也不要要点灯玩灯,否则会有灾祸。到了正月十五,朱元璋派的人到兴化了,看见整个兴化基本没有人点灯,几个不相信刘伯温的人点了灯,被杀了。从此以后,兴化不再过元宵,只过十六夜了。

安丰的十六夜,只是闹元宵吗?不更重要的是跨火把!“十六夜,跨火把,跨了火把霉气叉。”每到正月十六的晚上,大街上四面八方都涌来了人。街道旁的小贩卖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兔子的,有飞机的,有娃娃的……人们提着花灯,牵着小孩,聚在街道上。不一会路上变得水泄不通。人群中间,有一块空开的场地。上面燃着火堆,火焰“噼哩啪啦”地笑着,和人们一起欢呼十六夜。

接着十六夜的高潮开始了!人们在火堆几米远的地方助跑,然后飞快地越过火堆,身体从几米高的火焰中穿过去。看得人心惊胆战,但又跃跃欲试。听我妈妈说,她小时候过十六夜,都会穿旧的衣服,因为担心穿新衣服会有火星跳到衣服上烧坏了。妈妈还说,跨火堆要跨三次,第一次是跨掉旧年的烦恼;第二次跨入来年的美好,第三次跨入幸福的大门。

“十六夜,剥糍粑,吃了糍粑划连叉”(划连叉又指侧手翻,安丰的方言。)奶奶在十六夜里,还会烙糍粑。用水和米粉调成厚粥状,倒入抹过油的锅中煎烙成两面金黄的糍粑。希望当年能买田置地。

安丰的十六夜还有“炸老鼠眼”、“送鞋子”“偷船桩”等习俗,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安丰镇玩一玩!

篇七: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看,一幅幅喜庆的春联,听,一阵阵响亮的鞭炮声;闻,一股股年夜饭的香味。盼着,盼着,春节就来到了我们身边。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无论大人们有多忙,都要回家和家人们团圆。临近傍晚,大人们开始准备一年中最后一顿饭了。年夜饭中得有一条大鱼,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年年有余”,还有一盘丸子,寓意着“团团圆圆”,有一盘如玉一般晶莹的大白菜,代表着“遇百财”。等人都到齐了,就开始细嚼慢咽地吃年夜饭。这顿饭要慢慢吃,边吃边守岁。较小的孩子都睡去了,大人们就静静地守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一年中的第一天。人们备好了压岁钱,把红包交给小孩子们,小孩子们会乐得合不拢嘴。压岁钱还有一个有趣的由来: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崇”的怪兽,在大年初一的晚上来吓小孩子。有一户人家的小孩子得到了八枚金币,他在临睡前把金币用红布包住,放在枕头边。当“崇”来吓这个小孩时,用红布包着的金币突然金光一闪,把“崇”给吓跑了。原来那八枚金币是八位老仙人变的。村子里的人知道后,纷纷效仿。由于“崇”与“岁”同音。所以就变成了“压岁钱”。

春节最热闹的事情就是放鞭炮了。小孩们捂住耳朵,目不转睛地盯着鞭炮,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巴乐得合不拢。鞭炮的响声传遍了大街小巷,使街上增添了几分年味。

春节来也匆匆,去的也匆匆。一眨眼,充满年味的春节就过去了。

篇八: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贴对联

张雅菲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屋外传来了爆竹的声音,正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过年了,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定南有许多的风俗,我觉得最开心的那还是贴对联了。

走出房间,看见了桌子上的对联。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这个对联现在贴吗?”“对呀,过来一起贴。”我开心地应道:“行呀!”我与爷爷拿了一把剪刀,一卷胶布,一把椅子。我们先把门的两边贴好对联,我对爷爷说:“爷爷,你往左一点,别往太过,再往右一点……不,往左……往上一点,好,就这个位置,很好。”贴好两边,贴门的上面,贴好后,有一只金鱼蹦了起来,我压了压,压了怎么又起来了?

爷爷对我说来贴阳台门,我对爷爷说:“要不我来帮您贴吧?”爷爷对我说:“你居然嫌弃我贴的慢,你来。”贴了之后我才觉得贴对联真的好累,头一直抬着,可真累呀!早知道我就让爷爷来完成这下面几个了。我们又开始比划了起来,我们吵呀吵呀!终于把对联都贴好啦!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个意思是,天刚亮起,家家户户都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年。

我们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愿我们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四季平安、快乐。大人们工作顺利,小孩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九: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说的就是我的老家泰州姜堰。姜堰区有着“溱潼会船甲天下”的美誉。今天我就带你们领略一下姜堰最具特色的风俗——溱潼会船。

去年,我来到了溱潼会船节的现场。只见湖面上彩旗招展,迎风飘扬。随着主持人宣布会船节开幕式的开始。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湖面上放起了彩烟,宛如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蘑菇云雾漂浮在溱湖上空。

先出场的是代表各个乡镇的大花船。花船五颜六色,张灯结彩。船上的表演者们有的在悠扬的琴声中翩翩起舞;有的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尽情地舞龙。真是好不热闹。我环顾四周,到处游人如织,座无虚席,就连公园里的小土丘上都站满了拍照观看的人。花船驶过后,数百条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小船,在铿锵有力的豪歌声中从四面八方驶来,汇集至湖面中央,等待赛船。

比赛开始了。数百条船如拉满了弦的弓箭,向终点飞去。选手们飞篙走浆,弄潮激浪。个个都涨红了脸,憋足了气,撑船动作整齐划一。湖面上霎时涌出了一簇簇雪白的浪花。只见这个赛冲天之箭,那个似出水蛟龙。选手们纷纷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大家你追我赶,生怕一不留神就会被其他船只所超越。现场人声鼎沸,观众们不惜体力为自己支持的船队加油打气,欢声震天。这哪里是一场比赛,简直就是一场大庆典。选手们越撑越快,越撑越欢。终于,第一艘船上的选手们奋力将篙子一撑,船直抵终点。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喝彩声。

各式各样的船只,激动人心的歌曲,飞篙走浆的选手以及如山如海的观众……真是气势冲天,热闹非凡。

杨柳依依,烟波渺渺,十里溱湖荡碧波,千舟竞发逐春潮。溱潼会船名扬天下且独具魅力,成为泰州市一张响亮的名片!

篇十: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我的家乡在临潼,我最熟悉的其中一个风俗,叫“补天,补地”节,

农历正月二十前不准烧干锅,要到这天才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烙干馍,馍烙好后,先给房上扔一块是谓“补天”,再给地上撂一块,是谓“补地”。

中国神话传说中有工共与祝融之战,共工败而怒触不周山,遂使天柱折坏,天倾地陷东南,人间遭受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女娲端来东海之水,浇灭了大地上的火,又从大江河捡来彩色石子练成石浆,擀成一个又一个薄薄的石饼,首先补好了天,接着又用同样的办法,正好二十日补好了地。

由于这位女神补好了天地,使得天地之间恢复了原来的美丽,也使这次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得到了拯救,并得以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有了现在的美丽世界,人们为了纪念女娲补天,补地,拯救地球人类丰功伟绩,便把她尊为“老母”,并在农里正月二十这天吃烙馍,过补天补地节,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