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山海情观后感(推荐15篇)作文

精选2.13W

篇一:山海情观后感

山海情观后感(推荐15篇)作文

这几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山海情》的电视剧。我的心里有许多感触,看着看着,我的眼泪就哗啦啦的流了下来,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那就从山村小学说起吧!白校长是从浙江支教来山村小学的老师,把所有的青春和岁月都奉献给了大山的他,在大山里教了一辈子的书。这里的条件很是艰苦——教室都是白校长和村民们建起来的。门、窗、房顶都是破陋不堪的。冬天学生只能挤在一起,冷得瑟瑟发抖。

因为山上缺水,苦水村刚新婚的安永富为了兑现妻子水花的承诺,要为他挖一口全村最大的水窖。不料,土石塌方,永富的腿被截肢了。这让本就贫穷的水花家更是穷得揭不开锅,这真是雪上加霜啊!

双孢菇种植在玉泉营经济开发区已经很成功了。可就在这时,凌(一农)教授却要走了,大家恋恋不舍,把自家最好的东西拿了出来。有的拿羊、有的拿鸡、有的拿茶叶……看到这儿,我感慨万千!

当看到破败不堪的山村小学时,想一想我那美丽又宽敞的学校,难道我们不该比山里的孩子更加努力学习吗?水在干旱的甘肃高原是十分珍贵的,村民们为了喝上一口浑浊的苦水,常常要走十几里路用车去拉水。在雨水充沛的江南地区,南昌号称水都,又称洪都,是全国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这里的水既甘甜又清澈,所以我们更要珍惜这得天独厚的水资源。

《山海情》讲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为了脱贫致富移民的故事。看完后,故事里有许多令我刻骨铭心的片段,白校长、水花、马得福镇长……他们的样子还深深地印在我小小的脑海里,想想山区的小朋友,在想想现在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生活!

篇二:山海情观后感

新年伊始,一部“土味”十足的扶贫主题剧《山海情》迅速窜红,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4分。从《巡回检察组》到《山海情》,一路追剧,我心灵多次受到触动,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的正义”和“以人民为中心”所折射出来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从故土难离的涌泉村吊庄迁移到玉泉营的艰辛路上的平凡故事中,我看到了坚如磐石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毅力和永镌丰碑的成果。从原本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华丽演变为有“塞外江南”之称的“金沙滩”,我看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精气神。从“马得福”等扶贫干部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用朴实无华的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异地搬迁、发展、致富想办法谋思路,我深刻地认识到”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党员干部和乡土人才是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今年是我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党带领华夏儿女完美交出解决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难题、摆脱贫困同奔小康的历史答卷之年,《山海情》是献礼伟作,“马得福”亦是广大脱贫攻坚战线党员干部的缩影。我党的百年征程,就是我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征程中,认真系统地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奋勇前行!

篇三:山海情观后感

脱贫攻坚剧《山海情》戳中你的泪点了吗?由黄轩、热依扎领衔主演的伟大佳作《山海情》最近刷屏了,剧中那道地的西北方言、那质朴的人民群众、那顽固的奋斗理念、那赤城的改革之心、那坚定的爱国情怀无不让我感动和震撼。尤其是在剧情最后当贫穷、落后、艰苦、简陋、恶劣的大戈壁被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之时,那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让我深受感触,因为那翻天覆地的改变无不显露了国家扶贫政策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山海情》的每一个瞬间都能让人泪目,尤其是当马德福为了让全村通电而去求人办事的时候,他把尊严、面子、体面和形象都抛之在外了,因为对他来说造福人民、尽心办事就是他全部的信仰,所以为了自己的职责所在、为了自己的梦想所期,马德福只能不辞劳苦地奔波在家乡和变电所的道路上,尽管他总是被拒绝、总是你被敷衍、总是被打击、总是被辜负。当然,努力的人都将会是幸运的人,马德福的举动感动了人民、感动了领导、也感动了上天,所以他成功的让全村都过上灯火通明的日子,他这种敬业精神、爱民精神、和爱国精神让我打心里觉得佩服。

而女主角水花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伟大女性,尽管她命运悲苦、经历曲折,但她绝不是一个轻易认命、轻易服输、轻易放弃的人,所以每次当她极力热爱生活、把握机会、珍惜生命的时候,我总是会忍不住为她点赞。而剧中让我最为激动和震惊的就是水花拖家带口回吊庄的那一幕,为了满足吊庄通电的要求,为了趁机改善自己一家的生活,为了拼命改变自己的宿命,水花拉着自己瘫痪的丈夫、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子在路上艰难行走了七天七夜,那四百里可歌可泣的道路让我感受到了水花的伟大和坚韧。

马德福和水花都是像水一样温柔的人,但是为了心中的信仰和追求,他们却像仙人掌一样那么坚强和励志,他们这种努力、拼搏、改革、上进、积极的态度和品质很是感染人和启迪人,我想我们每个青年都应该像马德福和水花一样用一颗赤城之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幸和挑战。

《山海情》的演绎让我真切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怀,更让我感受到了无数公职人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我真心为《山海情》这部紧佳作点赞!

篇四:山海情观后感

何佳其

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不仅仅将我的思绪拉倒上世纪90年代的闽宁小镇,更是回到了那些为人民奋斗、不畏辛苦、奉献青春的干部身上,到现在那些默默奋斗的干部又何尝不让人心生敬意。

不管是过去的干部还是现在默默奋斗的干事,都具有让我们学习,舍己为人以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闽宁两地人民携手奋进战贫困奔小康的故事震撼人心,也让我看懂了中国扶贫这篇大文章,习总书记多次提及到扶贫干部,“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剧中的马得福让我印象最深刻,他为了移民们能通上水和电,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非常不容易的超过了六十户,但是却因为条件恶劣,三户移民中途返回了,差一户就能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非常懊恼自己没有把那三户留下来。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

另一位让我为之所动的农业教授凌一农,他是个从福建来到宁夏的研究细菌专家。凭借一腔热情,响应国家国家号召,来到宁夏对口扶贫。闽宁双孢菇的产业化,凌一农教授功不可没。他不但带出了好徒弟马得宝,还在双孢菇下跌的严重情况下倾囊而出,把自己的工资从妻子的手里拿出垫资帮助农民渡过难关。他的这些举动让人觉得一个教授为民助民,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还有一个平时举止儒雅的教授,在面对村民利益受到侵犯时他也能不甘和人打架来阻止人民的利益流失,从而带动和鼓励闽宁镇的村民脱贫致富。

剧中有很多人让我感触极深,还有一个一心一意亲赴岗位最后遭遇车祸的张树成书记:一个活出了自我、演绎女性隐忍和坚毅不拔、能顶起一片天的水花:一心为百姓、一心记着祖先好处、认真教育后代肚饿村书记马喊水等等一些人物。正是有这些官民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有了国家互助扶贫的好政策,我们才脱去了贫困的帽子。才有了剧中那样一个有一个充满社会主义现代化风貌的“闽宁镇。”

这部剧有很多人喜欢的原因,我想是由于农村场景的真实再现,列如围着彩色“炕围”的屋内墙壁,涌泉村民家中哪用格子布拼成的花门帘、那家家户户的土围墙、那些手持烟锅的朴实的老爷爷形象……都是点燃我们回忆的导火索,直接引起了一代人的回忆的泪,我想着就是真正的好剧之感染力所在吧!

生命的颜色是什么,他不一定是功成名就,有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度过无悔的奋斗,成就了更加充实的自我,奉献造就人民更幸福的生活,也是一种美丽的令人欣赏的色彩。

篇五:山海情观后感

厚鹏娥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三方西海固的扶贫故事,这才发现原来这不就是正在热映的《山海情》的宁夏西海固么?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将真实的原型搬上了银幕,难怪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他好像讲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勤劳就能致富,奋斗就能成功,善良的人就是会有好的结局,就算没有,也会有人永远真切地怀念。当然这其中有演员和创作者们的辛苦努力,极大地还原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大家应该都记得那首“冲”天在哪里。确实是全剧的一个高潮点,黄土地上与风沙一起成长的孩子,像野蛮的黄沙一样呼喊出自己的对绿色春天的向往。有一个场景是我作为一个宁夏人也很有共鸣的。就是白老师和麦苗在饭桌上的争论。白老师说是“春天在哪里”,麦苗说:“对嘛,就是冲天在哪里。”一个人给另一个纠正“春”的读音,可另一个人就是改不过来,还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这部剧是关于宁夏的,所以这样的情景也在我家出现过,我是那个纠正的人,我妈改不过来。因为我父母的打拼,所以我可以从小学者说普通话,可以和母亲争论“春”字的读音。我在看的电视剧里那一幕的时候我就在想,会不会以后麦苗有了孩子也会是和我家一样的情境。

剧中也真实的反映出宁夏当地特色,作为宁夏最知名的一张“名片”,枸杞在《山海情》十分出彩。涌泉村村民刚到吊庄时,人心浮动,如果不能及时通电,新老住户都可能会离开,可是负责供电的变电所所长非要达到60户指标才能通电。为了这件事,马得福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希望能做通所长的工作。两人在喝水聊天中,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对话。“你要枸杞不”“我身体好着呢”;编剧没有将水花,得福,安永福三个人的关系庸俗化,水花和得福。少年时青涩的恋情,成年后各奔东西,彼此心里还会有温柔的情愫,温暖的牵挂,但成熟自卑的人不会越界。得福,是大好前途的青年干事,他正直持重,珍惜羽毛,水花是黄土地善良稳住的女儿,她全心奉献家庭,二人彼此关心,见面彬彬有礼,生成了一种不是恋人,胜似亲人的平淡绵长却厚重的情感,这才是生活,令人安心敬重的生活,如果二人牵扯不清,黏黏乎乎的,流泪煽情,甚是偷情出轨抛却责任家庭就太轻浮了,也摩亵渎了世间最珍贵的情感。水花的丈夫安永福,未出事前,是一个精明的西北汉子,他能干,高傲,能够给他老婆孩子撑起一片天,他为了在苦旱苦贫中给水花存一点水的慰籍,便去挖水窑,但天降大货,水窑塌了,他因此失去了双腿。最让我感动的是水花的两段话:“咱两的命是拴在一起的”“你在别把我和得福扯在一起了,伤你,也伤我,我是你媳妇,也是娃他妈了”让我见到了一段朴素坚贞的的情感,珍贵无比。这部剧是真的让人又哭又笑,看着看着不知道怎么泪就下来了,无敌喜欢这种克制的情感,人没了爱情不是活不下去,还有家人,还有责任,还可以创造幸福。

车马慢路途遥情谊浓,两小无猜、得偿所愿。他们是彼此的军旗和战鼓,双向奔赴的情感,足以排除万难,没那么荡气回肠,却可抵岁月悠长。这是历史的变迁,而变迁中,每一位村民都是受益者。没有任何前情可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走出了专属西海固的脱贫之路。用最朴实的手法,给我们展现最动人的故事。涌泉村有世上“最甜的水”,闽宁镇有“最可爱的人”,戈壁滩上有最美的风景。山海情——在你山眉海目间,寻过往。我最喜欢陈金山的办公室+宿舍的墙上贴着一副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直观感受就是好看,真好看,同时感受到自豪,我们国家真的很了不起。扶贫干部们了不起,努力改变命运的人们都了不起。单看剧名,山海情,还不清楚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但是看完,就明白了,山指的宁夏,海指的福建,以福建支援宁夏扶贫共同建立的情谊!

2020年过去了,我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水、电、路、气、房、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改善,虽然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这也正是“十四五”时期决心大力发展的潜力和势能。毕竟,贫困的乡土不是现代化,不富裕的农村也承载不起现代化,我们要的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中国。从剧里,我们能看出闽宁村的发展越来越好,看住的房子,从最开始的土坯房,到平房,再到后来的瓦房,住的越来越好;看使用的交通工具,从最初的自行车,到后来的摩托车,再到后来的汽车,出行越来越好;看联系方式,从最初的写信,到后来的电话,再到最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联系越来越好;看穿的衣服,从最初的单衣,到后来的衬衣,再到小西装,以及最后想穿什么穿什么,穿的是越来越好。

我们不会忘记在家乡和国家变好的路上那些奋斗过甚至牺牲的官员和科学家,是他们带领着我们走向更好;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给自己打气,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拥抱更美好明天的梦想,不仅仅为了我们的美好明天,也为了下一代的美好明天,因为我们敢想,我们就敢干,十四亿人的梦想,也促成了国家的梦想!我们会越来越好,国家也会越来越好!

篇六:山海情观后感

《山海情》是一部土得掉渣,讲述扶贫工作的电视剧,这样的题材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讨喜,可就是这样一部剧却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在豆瓣的评分是9。4,获得了成功。

一部伟大的作品,应该是直击人心,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一部作品。文学的伟大在于直抵人性的本质和灵魂最纯粹最柔软的地方。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大多数的成长是伴随着苦难的,在一个接着一个苦难的磨砺折腾中,铸造涤荡着自己。

剧情真实不做作,演员实力派。身为80后的西北人,能够感同身受其中的一段苦难。不过我发现看这部剧的也有很多90和00后,他们不能感受那段时期,但是他们从西海固人的苦难中重拾了自己在新时代继续前行的信心。看着剧中强大演技派明星的刻画,把一个个人物演活了,主演有黄轩、张嘉译、闫妮等实力派演员,另有王凯、白宇、陶虹和祖峰等人气颇高的演技派加盟。高手过招,每一场戏,都让人看得酣畅淋漓。闭上眼睛你就能喊出每一个不同个性的人们的名字——水花、德福、德宝……

电视剧的受众是大多数。杨绛先生说:当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缘看到世态真相。这部剧更加贴近我们老百姓的底层发展,一个人想要从一个阶层跨越到另一个阶层是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奋斗是从古至今不变的主题,金字塔顶端的人们毕竟是少数的,看这部剧的是一直在为讨生活和讨前程而奋斗的大多数人。

情节丝毫不刻板,生活气息中有着不绝的笑点。不仅布景黄土漫天十分真实,演员造型也脸上衣服上都是土,让观众很轻易就能带入到剧情中。这些人物是真实的。记不清落泪多少次,记不清笑了多少次,很多时候忽然抽泣,不是默默地流泪,很剧烈,是什么打动了我,是那一份质朴的真实,也是无华的写照,是纯真的情感,是不屈命运的毅力,太多太多了,和记忆里的一样,似乎就是自己童年的故事,感慨岁月的变迁,一代又一代努力地改变和延续。笑与泪,没有任何的刻意煽情,来的都是那么自然和通透。一张张熟悉却又不熟悉的面孔,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演绎着生活百态的每一个生灵,改变,奋斗,终于建成梦想里的“塞外江南”。

篇七:山海情观后感

看完《山海情》,完成读后感,原本只是一项寒假作业。我对于“庆祝建党100周年”这个标签并没有多大兴趣。想到干巴巴的官方台词更是抵触。可我不得不完成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我只想说一句:“《山海情》真香!”

这个快餐时代,从2倍速降到1。5倍速,最后到1倍速,是我们观众对电视剧的最高评价。

降为1。5倍速是因为这部作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场没有对白的戏——水花逃婚后,为了父亲又折回,水花一直盯着得福,无言。最难过的时候只有无言。她想对得福挤出一个笑,那是对得福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安慰。可她又好想哭啊,哭她命运的可悲,但现实又不允许哭,那是她最后一丝的倔强。就好像小孩子家家强忍着哭一样,只见她嘴角颤抖,不知应是笑是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一滴也没有落下来。短短几秒的特写,道尽无奈、委屈、难过,却没有愤怒,没有绝望,让人看得心里五味杂陈。

我感受到了演员对这个角色的用心,甚至是与这个角色合二为一,她不仅知道水花是怎样的感受,还能告诉观众水花是怎样的感受。演员不但演绎了水花的苦难,还诠释了她的善良、聪慧、顽强、能干、任劳任怨、积极向上。这是一个展现新时代中国女性不一样的特质的角色。

选女主演不一定要绝世美色,但一定要会说故事。此“说”非彼“说”,不用嘴说,用肢体语言,神态表情,用心说。

当看到各个角色恰到好处的反转,我又降为了1倍速。

马喊水通晓人情世故,有远见,那李大有则是对立人物,去吊庄带着吊庄户逃走,去了金滩村经常吵闹着要回涌泉村,因灌溉麦苗不见放水就带着村民打群架,为种蘑菇的事闹到儿子离家出走。前面的剧情好像给他树立了“恶人”形象。但当金沙滩的村民告诉他其他村给枸杞熏硫磺卖出高价,让他也可以尝试这么做时,他坚定地说不熏。他相信一定会有人吃出他卖的枸杞没有熏过硫磺,会有人抢着买他的枸杞。整村搬迁政策出来后,他用他那小傲娇的方式默默支持着。

当时我还想着是编剧想给他强行洗白,可后来仔细琢磨,这才是一个圆形人物,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他有固执、自私、没远见的一面,但他也是每一个纯朴无邪、知恩图报的中国劳动人民的化身。

白麦苗,一开始也是一个极其令我厌恶的角色。动不动就对自己的父亲发脾气,甚至有时候有些无理取闹。可有时候想想,我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她,我又何尝没有做过这样伤父母心的事呢?后来她去福建打工,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海吉人而感到自卑,她自爱,她爱自己的根,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海吉人也是很优秀的。

凌教授,原本以为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教授,没想着会有反差萌。不仅有超高的理论学识和培菌技术,他会来到凡间,与劳动人民共同体验劳苦生活,为了不让劳动人民失望,自己垫钱为他们支付报酬,甚至教训那些黑心商家,与他们打了起来。

这部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不是活在云端的神仙,他们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是剧中的角色,也是我们。

我作为一个观众,真的觉着现在的电视剧,很多已经不能被称为“作品”了,只能说是影视行业商业化的产物。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篡改历史,闹剧化,偶像化,流量化,劣质塑料感,注水严重,剧情拖沓且趋于统一,老掉牙的套路,海量的复制,这些都像抽烟机上的残油,厚重、污浊不堪,使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而《山海情》则是观众心中的月光。这是一部至真至纯的作品。这部剧并没有用官方语言跟我们讲一些漂亮的大道理,而是用生活化的艺术使我们感同身受。用剧中人物的故事诉说着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这不是偶像剧,却比偶像剧有更大的魅力。布景风沙满天,演员灰头土脸,十几年前将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人是什么样的,他们就是什么样的,是最原汁原味的。甚至是各种名称“涌泉村”“水花”“水旺”“喊水”也记录了劳动人民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表达对水的渴望,对生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部剧让我知道原来看影视剧也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说法。

篇八:山海情观后感

流岩

近日新抚区委组织下派干部观看《山海情》电视剧。因没有几部能让自己心动的剧,所以已有很久没看电视剧了。当我看到《山海情》这部剧,不论是是剧中的情结还是剧中人物刻画,已经紧紧的栓住了我的心,我被剧中的真情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以至误入剧中,其中有许多感人事迹,深深触动了我,在内心深处倍受鼓舞和教育。或许因为我是下派基层干部,感触更深一些吧。

《山海情》主要讲述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党和国家为了让宁夏西海固地区老百姓摆脱贫穷落过上好日子,实施“吊庄移民”政策,动员他们从贫困的西海固地区搬出来,迁到交通便利,有利于庄稼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发展生产再建家园的故事,这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从1996年开始,中央确定福建作为宁夏的对口帮扶省份,多年来,涌现出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为推动宁夏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剧中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创业面临的风沙等恶劣环境,20多年在扶贫工作战线上,默默坚守和奉献,他们经受住了环境和时间的考验,故事感人至深。剧中的水花,用板车拉着残疾丈夫和年幼的孩子,用七天七夜,走了400多公里来到迁移新村,不向命运低头,演绎了贫困地区的百姓对新生活的渴望,还有剧中的白校长,在群众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也要对教育有“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守,有些场景令人震撼,催人泪下……

剧中的马得福是扶贫工作典型代表,他积极向上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他从下派干部到代支书,虽然是刚刚走出学校的年轻人,但他心系百姓,是百姓心中的主心骨,他踏实基层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群众白手起家,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他从动员群众迁移工作开始,到联系当地供电单位,解决迁移新村供电问题,稳定了迁移民心。再到帮助群众解决无水灌溉农田浇问题。为了带领群众摆脱掉贫穷落后,勇于担当奉献,在山区百姓不认可的情况下,为了让大家能看到致富光景,带头冒险尝试养殖双头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领大家摆脱贫困。他对老区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是我动员带出来的,我会对你们负责的。他的一系列决定让我们看到一名下派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事事已群众利益为重,无私奉献,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长期艰苦的扶贫道路上,涌现出许许多多马得福似的好干部,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摆脱掉贫穷落后状态,在默默奉献和坚守着,它们是我党在扶贫工作中的真实写照,剧中的故事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我作为下派社区的党员干部,决心要像剧中人那样,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不断加强和提高社区党建工作,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尽到第一书记的责任,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街道和社区党委,依靠社区党员和群众,努力工作,积极传播正能量,加强党建引领作用,促进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派驻单位优势,积极为社区排忧解难,多为社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不愧对社区第一书记的光荣称号。

篇九:山海情观后感

李燕宁

《山海情》收官,豆瓣评分高达9。4分;戳心、动情、耐品,是观众在弹幕上自发给出的评价。一部“扶贫”题材电视剧竟能破壁破圈引发全年龄层观众的追剧热潮,这对当下现实题材主题剧的创作具有值得讨论的标杆意义。

一是自然环境之“难”。“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与其去吃沙,我不如留在山里吃土,土比沙子细好消化。”故事发生在宁夏西海固,这里古为萧关。“凉秋八月萧管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是岑参对萧关恶劣自然环境的生动刻画。这里满眼望去尽是戈壁,群众吃不饱,缺水缺电,交通不便,医疗教育严重落后。一望无际的黄沙戈壁,除了沙子就只有吃沙子的人。在这里,车是不可能开得过来的,因为根本无路可开,至于飞机铁路,那更是天方夜谭。自行车,便是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1972年,它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

二是百姓生活之“难”。“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就能嫁人。”“扶贫下拨的珍珠种鸡被偷吃到剩下最后一只。”“冬天为了挖山头仅剩的一点茅草填炕取暖,而打得头破血流。”对于村民来说,吃黄土和沙子那是家常便饭,最好的食物也就是个窝窝头和洋芋。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仅能依靠煤油灯照明、取饮用水要到几十里之外、家中唯一的劳动力被埋而瘫痪在床……奔向火车的那场戏,把穷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得那么热烈、灿烂。西海固百姓生活的“难”跃于屏上。

三是扶贫工作开展之“难”。从吊庄移民群众安土重迁强烈反对,到给钱给物群众们把扶贫的牛羊鸡吃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这片苦瘠甲天下的土地上,脱贫实在太难了。“家里虽然穷,但好歹有间房子有块地,总比那大漠孤烟强。”过去的扶贫治标不治本“越帮越懒”,但是马德福不信邪。这个读过书、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愣头青,身上有着西北汉子不服输的韧劲儿。要通电跑供电所五六天依然毫无所获、想给作物浇水水费贵得离谱、发展养菇村民不配合、菇收获了烂在棚里客商恶意压价、在大城市联系销路但运费高昂还要涨价……每一个我们看似理所应当的事,在剧中都前所未有的艰难。主任口中美好的未来,看似是那样遥不可及。

剧名《山海情》寓意深刻,“山”代指贺兰山下的宁夏,“海”代指海西经济区的福建,“情”是相距2000多公里的羁绊纽带,是历时20年的对口帮扶,是对口帮扶两地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通过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全民富裕。体现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深切期盼。剧中所展现的扶贫故事,不仅阐述一个地区的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还聚焦到了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每个平凡人物的故事,从宏观讲述落实到细微生活,体现出了闽宁建设与个人命运的密切相关。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简单的扶贫故事,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群可爱的真实的乡亲们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克服难关,把日子给过好。让我们看到,原来脱贫攻坚这四个字,也能绘制成一幅激荡理想主义浪漫又蕴含现实主义真切的画作,而这剧里的所有故事所有人、所有山水所有路,也都在一顿一挫地说着:只要根须扎得进三尺厚,飞沙黄土也拔得出万千生机。

春天不远了,我等待着下一场盛势花期,期待着下一次芬芳满院。

篇十:山海情观后感

措熙

认真看完高分的山海情,我也来交一下作业——观后感。

讲的是在大环境国家东西部合作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两代人由山沟涌源村吊庄移民到戈壁滩闽宁镇,在新地方繁衍生息的故事。这是为纪念建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录片。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却穿插了很多感人的画面和镜头,感同身受,和剧情里的人物同哭同笑。当时看到一条弹幕说这个剧没有一根主线,我想的也是,可是后来想了想,剧中的马得福不就是主线吗?整体这个吊庄移民群众的生活境况不就是主线之一吗?所有这些看起来有些分散的剧情,其实糅合在一起,表达的同一个中心:人民日子越来越好。只是所有的部分都从侧面反应出来,而非单纯的指一件事,一个画面。

里面有两个分剧情记忆犹新,一个是水花和得福的故事,两个年轻人,相爱而爱不得,却各自美丽坚强的生活,各有一片天地。另一个是白校长对教育的重视,说若没接受好的教育,以后嫁什么人,过什么日子,自己是做不了主的。对比现实生活,可不是嘛!

故事不长不短,从九几年一直到一六年,可能电视里最后每个人的结局都相对完美,可能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大的折腾劲,没有那么多唾手可得的机遇,可能会安于现状,浑浑噩噩。但其实这部剧给我们敲响了一次钟,告知我们先辈们留下多少汗水和眼泪才打造出我们现今稍微富足些的生活,告知我们要感恩,要懂得珍惜这他们没见过的,求之不得的盛世。我们不光是为自己活,更多的是带着这种使命为他人活,在这过程中,更好的实现自我的价值。

在这里我没有重点讲剧里的故事情节,也没重点突出“山”和“海”之间的纽带关系。

只是想抒发一点自己的感想。

篇十一:山海情观后感

王晓亮

心和者,以天地立心,不以山海为远,为私者,风光一时,为公者,千古永恒,山海情,天地心!——题记

2021年开年,由厂牌正午阳光及国内一众实力派演员推出的扶贫力作《山海情》在四大卫视以及网络平台播出,收获了豆瓣9。4的高分,在各大网络平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讨论,我也在这部剧开播的第一时间就进行了观看,其中对闽宁协作,帮助西海固人民脱贫有了深深的感悟!

剧中所讲述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时任福建省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提出的对口帮扶工作,让先发展起来的东部沿海城市福建帮扶西部还处于落后的宁夏,部署了“移民吊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一群年轻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代领全村人移民脱贫,力排万难,共克时艰,最终将黄沙弥漫的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故事。

在整部剧中无时无刻的都在演绎着两个字“真实”,漫天黄沙的西海固地区,充满着喜剧特色的方言以及剧中演员们的“黑红土”的装束。第一集中就突出了西海固地区的真实,穷的真实,穷到了大批年轻人想要逃离,穷到了喝水温饱都是个问题,甚至穷到了一家三口,轮流穿一条裤子外出,这些简单而又深刻的描述,也让我对上个世纪90年代的西海固地区和人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感叹到东西扶贫的重要意义!

回到剧中,在剧情中,有那么几个“可爱”的人,值得我们去致敬和学习,第一个就是剧中黄轩扮演的金滩村村书记马得福,作为一个“后生”,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家乡,去外面寻求发展,而是主动的挑起了全村的扶贫大任,积极帮助村子里任何有关村民们福祉的事情,从刚开始的“吊庄移民”,村子里大多数人思想比较落后,不愿意移民到新的地方,马得福便开始动员,给乡亲们苦口婆心讲解了国家的移民政策和未来生态移民区的展望,这期间也缕缕碰壁,但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还是完成了移民区的移民指标,到了移民区,马得福也没闲着,开始努力的为了移民们办实事,开垦农荒,农田浇灌,基础设施建设,代领全村村民寻找新的致富路,这一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马得福并没有轻言放弃,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甚至最后不惜代价赌上自己的官路,给县领导“告状”,也不愿意让村民们的利益受损!作为体制内的最基础的小村官,马得福却为我们展现出了最勇敢的担当,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值得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学习,这两年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我们就应该学习“马得福式精神”,遇到困难不怕困难,永远为了人民的福祉而着想!

那剧中也有另外一个来自福建的科研工作者,也是时时刻刻为了吊庄移民着想,帮助他们走向致富路,他就是以“菌草之父”林占熺为原型的福建援宁科技工作者凌一农教授,他为了移民区的发展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带领村民们研发出适合在宁夏地区种植的双孢菇,不仅帮助村民们种植双孢菇,还给村民们寻找双孢菇的销路,在这一过程当中,凌教授为了降低双孢菇的空运价格,百忙之中让得宝用摩托车带着去机场,碰巧遇到了得福。在路途中,受到了低价收购蘑菇的客商的言语威胁、动作挑衅,粗野辱骂,三人忍无可忍与其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最后因寡不敌众,三人都受了伤,凌教授肋骨骨裂住进了医院,在去医院的过程中,三个人垂头丧气滑稽的挤在一辆摩托车上的剧照,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爆火,剧照滑稽的让人捧腹却也让人心疼不已,最后,为了广大移民的利益,让菇民们拿到蘑菇2元的高售价,不惜把自己个人的钱倒贴,还让自己的徒弟保密,这种高尚的人格和品质让人肃然起敬!作为一名年近40岁的科技工作者,本可高枕无忧的在实验室里完成科研工作,却毅然选择了在西海固这片热土上,撒下激情,播种希望,这是何等的大无畏精神,更是我们大学生所要学习的精神!

其实剧中还有很多人物值得我们去敬仰和学习,比如福建过来宁夏挂职扶贫的陈金山县长,肩负着福建省委省政府如何具体落实闽宁协作任务殚精竭虑的吴月娟主任,还有为了教育,一辈子扎根在村小学一线教育的白老师以及第一批赴闽务工勇敢,优秀的西吉女工们!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西海固地区的广大移民们,他们勇敢面对各种困难,抱着对国家政策的信任,共克时艰,硬是在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规划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移民新村,他们和援宁的福建干部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最后回顾整部电视剧,《山海情》无疑是今年年初最真实、最接地气、最感动人心的电视剧,没有华丽的服化道,也没有动情的配音,这部剧厉害之处就是它能直接把看剧人拉回那个纯真困苦的年代,看剧中的人与事,让我们不禁感同身受!那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山海情》是父辈经历过的时代,是这辈子不能忘记的苦难记忆,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忆苦思甜,在历史滚滚长河之中,我们不能忘记先辈的困苦,要以他们为精神,努力奋斗!为脱贫攻坚,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十二:山海情观后感

浪遏飞舟

大年初一,一口气看完了23集《山海情》,感慨良多。扶贫真就是一场攻坚战,首先是攻克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攻克短视行为,根治惰性,克服形式主义。每前进一步,都是这么难,但还得继续往前走。到新的岗位任职,所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要实现海建房地产公司“脱胎换骨”不是靠说出来的,写出来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要拿出真本领,拿出无畏的勇气,攻坚克难;要坚定信心,着眼于长远,久久为功。

陈水花一个不愿一家人就此被困在大山里永远过苦日子的农村妇女,拉着一辆破车,拖着残疾的丈夫和年幼的闺女,跋涉四百多公里,几天几夜,来到移民新村,其实新家也只有一片黄土地,她却很乐观地说:“好得很,好得很!”她以中国妇女特有的勤劳、贤惠、善良和本份,不断寻找新的出路,她积极地参加扶贫工作队组织学习种蘑菇种植培训班,一面安抚和开导经常因为身体残疾抱怨生活对他不公平的丈夫,一面下定决心贷款把自己家的菇棚建起来。

剧中的白崇礼校长,温文尔雅,执着坚定,为了村里孩子们的光明未来,不仅在三尺讲台尽职尽责,而且还上乡县政府呼吁改善农村学校设施,勇敢地与所有家长抗争,阻止适龄孩子辍学出去打工,全村只有他一个人坚信读书有用,只有他明白,唯有读书才能真正改变命运。他用尽全力让村里每一个孩子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样的校长,会有多少孩子被迫困在黄土地上,一辈子把贫困怪罪给黄土地。

还有从福建来传授蘑菇种植技术的凌一农教授。他看似木讷清高,却有满腔的热血和赤诚善良的心。他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村里的蘑菇产业。他看到学着种蘑菇的人因为待在臭气熏天的蘑菇棚里,对着肥料干呕不止,不愿意继续种蘑菇,凌教授没有报怨他们,而是耐心地鼓励引导他们,手把手教他们。他积极地带着村民们跑市场,在销售蘑菇中曾受到一个客商的人身攻击,肋骨被打到断裂,但凌教授心里想的还是怎么帮村民们把蘑菇卖出去。

《山海情》不仅仅是一部脱贫攻坚的故事,而是一个人一群人的真实经历,更是新时代写给我们每一个人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们以坚定的信念,用满腔热血和赤诚善良的心,用最坚实的行动,谱写着扶贫致富进行曲,从他们的身上你会发现生活远远比人们想象的美好,你会体味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海建房地产正需要一批像陈水花、白校长和凌教授这样平凡而伟大的践行者,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

篇十三:山海情观后感

小柒

在手机上偶然看到的推送,细看介绍之后便被吸引。三天的时间,坐着时间的班列,从2021穿越回1991,再一步步跟着扶贫干部的脚步看着戈壁滩慢慢变成金沙滩。

山海情深,1996年,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东西合作的战略部署,福建省厦门市与海原县结为帮扶对子。历经20年的风雨沧桑,扶贫协作遍地开花,硕果累累。这部以此为原型支撑的献礼建党百年的电视剧,用最朴实的情景,再现了我国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艰难历程。

村民、干部、专家教授,每个人物的鲜明的性格都烙印在脑海中。从故土难离的涌泉村吊庄移民到玉泉营的艰辛路上的平凡故事中,我看到了坚如磐石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毅力。从原本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华丽演变为有“塞外江南”之称的”金沙滩”,我看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精气神。从马得福等扶贫干部“愚公移山”的坚毅和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异地搬迁、发展致富想办法谋思路,我深刻的认识到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思想和行动始终向着人民的重要性。从陈金山、凌教授等由福建来支持扶贫的人身上我知道了东西部对口扶贫以及科技扶贫的重要性。基层干部的每一天都过得很不容易,困难一个接一个,他们就像一棵棵白杨,坚守在戈壁滩上,带领大家一步步脱贫致富,很多时候的无奈和委屈只能自己消受。

我们这一代的生活没有剧里所表现的那么艰苦,起码对于自己的家乡云南普洱来说,我们的自然环境相对优越,有山有水。但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能够感受到在近二十年的时光里,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距离家大概七公里的路程。我们都是早上四点多起床,洗漱完毕,等一起上学的小伙伴都聚齐了,再迎着月光或打着手电筒走去学校,大概天亮的时候到达学校,花几毛钱吃个包子馒头或是油条,再去咿咿呀呀的进行早读,等下午下课了再又一起走回家。大部分的时候,我们是开心的,跟着星星月亮走,说着故事聊着天,但也有犯困不想起床或是天气不好的时候——要是学校近一点或者可以坐车子,那该多好哇!小的时候,自己好想喝牛奶和饮料,但那玩意多贵呀,舍不得买。有些时候看着家境稍微好一点的同学拿着营养快线的瓶子,心里都会有点羡慕。

现在的我回想起以前的自己都会觉得还蛮厉害的!那时候的我呀,下课了会赶紧回家,帮着爸爸妈妈做家务,让他们回家就可以洗手吃饭,如果回去早一点就去帮忙采茶,周末更是会早早起床,跟着爸爸妈妈去地里采茶,下雨或是大太阳都不会管的,背着小背篓,小手巴巴的,动作还挺快……

现在的孩子可就幸福多了,虽然学校还是有点远,但都可以住校,周日去学校的时候爸爸妈妈会骑车送,周五下课再去接回来。而且呀,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小孩子的营养和成长问题,每天会有免费的牛奶、鸡蛋或水果作为营养餐。

祖国发展起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我们这一代深切地感受着国家一点点地进步发展起来,即将成长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十四五规划已经形成,幸福美丽富强的未来蓝图已经构建,不负时代,不符韶华!

篇十四:山海情观后感

王杭之

春节假期刷完了23集电视剧《山海情》,这是一部扶贫题材的主旋律作品,制作团队是正午阳光,豆瓣评分9。4,是最近几年评分最高的电视剧。

看剧名我一开始以为演的是青海的事,看了之后发现是演的宁夏。我就开始纳闷,为啥叫山海情?我媳妇说,因为宁夏有山,福建有海啊。

哦哦,跟闽宁镇一个意思嘛,闽是福建的简称,宁是宁夏的简称。

我媳妇问我:你知道剧中的“李大有”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吗?

我说不知道,她说:就是这个人的特点,大多数人身上都有。

仔细一想还真是。在这部剧里,女演员我最喜欢水花,男演员我最喜欢李大有。

大有叔的言行举止活脱脱就是我从小遇到的大多数农民的真实写照,能说会道,易冲动,短视,喜欢争蝇头小利,见到好处抢破头,遇到困难就跑,虚荣爱显摆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在大是大非上有定力,不做脏心烂肺的事。

在社会名流眼里,李大有这种人是“刁民”,受教育程度低,难以教化。

社会名流大多是那种有文化,彬彬有礼,私德高尚,目光长远,傲骨铮铮,俯视众生,给老幼病残让座、拾金不昧的“善举”一样都没少做,但是控制上游,垄断资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让手下人996、无情割韭菜中饱私囊的大恶也一样没落下。

殊不知,李大有这样千千万的普通人,才是推动社会进程的中坚力量。只要有剧中白校长、张书记、马得福这样有先进思想和生产力水平的若干人坚决站在李大有们的立场上想问题、解决问题,把李大有们引导到正确的路上,西海固这样扶贫奇迹才能出现,而且也只能在中国出现。

李大有身上很多不讨喜的特质,真要是一五一十地落到纸面上列出来,你会发现,都是些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毛病,是人的本性。偶尔的扯后腿,他有,但是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破坏性,即便他有那个想法,也没那个能力。顶多就是把自己家的大棚烧了撒撒气。

剧中的老太爷,他们反抗上面反抗别人的手段是什么?服毒。在上个世纪,我老家村子里也出现过不少因为邻里纠纷、亲戚矛盾寻短见的人。他们虽然固执,但不是恶人。

得李大有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常凯申不懂,教员懂。

该如何看待底层人民,是值得每一个社会中上层人,或者刚刚从底层跃迁上来一点的年轻人认真反思的问题,想明白这个道理,大到如何有效的管理社会,小到如何处理各个年龄段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大有启发。

再说说水花这个人物形象。她几乎是我们上一代女性的真实写照,她们坚韧又坚强,勤劳持家,任劳任怨,温良贤淑。代表了农村大部分女性,尤其是还有点文化的女性。

我们这一代很少有这样的女性了,资本为了捞取跟多的钱,每天给大家灌输的价值观就是女人只负责貌美如花,因为貌美如花需要花钱到他们的平台买衣服化妆品。

男女平等的基础是男女平权,是男女经济能力的平衡。可现在的网络舆论都是男的跪搓衣板、工资上交、要记得每个月的节日、不能跟女人讲道理、女人情绪化天经地义……胆敢有哪个男的sayno,小心受到女拳沉重一击。

剧中演到水花的时候,好几个特写镜头都在水花的手上,我见过很多的农村女性,都是像水花一样拘谨。怎样体现一个人在公众场合发言时的拘谨?我觉得看她的手很不自然地扯衣角、不知道往哪放,最能体现。你别看很多女性平时像王熙凤一样大嗓门,但是面对“上面”来的人,面对镜头的时候,那种不自信就体现出来了。

水花每次和得福说话,都会刻意的保持距离,而和得宝他们说话,就轻松自然的多。

当水花用地板车拉着全家搬进闽宁村的时候,我泪目了,只能用“女英雄”、“史诗”这样的宏大的字眼去形容那个画面的震撼。我媳妇说,她最喜欢水花唱的那段花儿:走咧、走咧,走远了,越走越远咧。

比起现代网络上女拳师给女权设立的种种限制,水花才是真正的女权。她不是其他影视剧里那种只有谈恋爱是正事的大女主,也不是其他影视剧里任劳任怨任打任骂逆来顺受、只在庭院中给丈夫生儿子的“贤惠听话”女性形象。她是伟大的女人,伟大的女儿,伟大的媳妇,伟大的母亲。

看完这部剧,我跟我媳妇说话时不时就要来一句“好着捏”“好得哼”。方言是这部剧的灵魂。

正午阳光的水准,扛得下所有冷僻粗粝的选题。就像西海固扶贫奇迹,只要根须扎得进三尺厚,飞沙黄土也拔得出万千生机。

篇十五:山海情观后感

刘余钱

耳畔方言土语,眼前漫天黄沙……新年伊始,《山海情》的播出把有血有肉的“中国奇迹”写进了年轻人的心。

《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对口帮扶下,西海固群众移民搬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发展办法,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以其细节处见生活,温情处见人心,奋斗中见斗志的鲜明特色,感动你我,温暖寒冬,就让我们为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致敬点赞。

剧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大概就是马得福这一角色,马得福是广大的基层扶贫干部的领导,他学历普通,出身不好,没有金手指,但他有一颗纯粹的为百姓着想的心,面对困难的韧劲,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高速公路和独木桥之间,选择独木桥的决心,脚踏实地解决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的困难,最终把未来变成了现在,可以说他的整个青春都献给了闽宁村,迁移吊庄,通电通水,种植蘑菇,劳务输出,再到后面的投资建设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他看来当初是他把大家赶来闽宁村的,他就要对村里的父老乡亲负责。但在我看来,这才是一个好干部应该做的事情,他的初心从未改变,本身他也只是农校毕业,但是塞上江南的决心一直支撑着他。最终,他证明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24年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4年割舍不断的血脉,在我们心中流淌,让改天换地的减贫历程和减贫成效,在天地间嘹亮。一开始,缺水、少电,山高路远,风沙漫天,村民有认知局限,扶贫的难,是自然环境,基础建设、人文观念的多重恶劣。一部分吊庄户移民到了金滩村后,难题依然存在,仅以种蘑菇为例,专家在西北土地上种出菌草蘑菇,需要迈科技关;说服村民出资2000元建大棚种蘑菇,需要迈勇气关;种蘑菇的人多了之后,供大于求,蘑菇滞销,又需要迈过拓市场这一关。虽然关关都难,但所有的难关,会让人知道,路途虽然遥远,可就是有人一直不放弃,就是有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事情做成了。在我们身边,也总有一些人,像剧中马得福、凌教授、白校长这样的人,愿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关键时刻,扛起重任,尽责履职,在大获全胜之前一丝不松懈,一刻不停歇,自觉带头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发挥扶贫战斗员和宣传员的作用,解决帮户提出的各种难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剧中闽宁村从寸草不生的“干沙滩”到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沧桑巨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回不去的故乡,忘不了的乡愁,由一开始的贫瘠土地变成一片绿油油,当孩子们再次踏上故土时,闽宁村也随之变了模样,脱贫攻坚的工作落到了实处,也升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如今,万象勃发的绝好荆关图卷上,丰收的喜悦传遍宁夏人的面庞,美好生活的向往跃然纸上,政策推动宁夏的明天,帮扶催开宁夏的笑脸。

山海想会,东西协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扶贫干部应当不以山海为远,勇挑责任重担,提高工作水平,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去不懈奋斗。

我非常喜欢马喊水(张嘉译饰)这个角色,喜欢到超过其他所有角色。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亲切。他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什么意思呢?就是几乎接近完美。按照他的人设:传统守旧、贫苦半生、文化程度低、没有远见……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面对所有几乎违背他人设的重大事件时,都表现出了一种一反常态的通情达理。我觉得正是因为他身上的那种温和、“佝偻”、感恩、共情的亲切,让反差毫无违和感。可能会有人觉得他仅仅是出于私心,在支持儿子的工作,但我每每看到他的神态、动作甚至背影时,我都觉得他是公大于私、集体大于个人、他人大于自己。他是真正“大写的人”,屹立在每一个时代。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