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乡村振兴研讨交流发言材料(精选8篇)作文

精选1.52W

篇一:乡村振兴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乡村振兴研讨交流发言材料(精选8篇)作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战鼓声声催奋进,旌旗猎猎踏征程。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肩负起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的光荣使命,打好“党群联动”“产业联动”“创新联动”三张牌,让乡村振兴战略火力全开、直上云端。

以“党群联动”凝心聚力,变“独唱”为“合唱”,让“振兴号子”响遏行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推进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好比“领头雁”,人民群众好比“群雁”,要想“雁阵”有气势,既需要“头雁领航”,更需要“群雁配合”,这样才能上下齐心下好一盘棋。基层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群众路线走深走实,在社会治理、产业谋划、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充分发动群众、积极依靠群众,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汇聚强大合力。同时,要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不断提升党群联盟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以“产业联动”强基固本,变“单打”为“多打”,让“振兴基业”云程发轫。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不能以“单一思维”搞“产业分割”,而要做足“土特产”文章,即立足地方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层党员干部要开动脑筋,以开放视野和大格局谋划大农业,培育大产业,将林下经济、稻虾共作、农产品深加工、农家乐、生态采摘、乡村旅游、非遗产品开发、农村电商等结合起来,通过“补链强链”中推动乡村产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让农村集体经济强起来,让农民群众腰包鼓起来。

以“创新联动”赋能助力,变“等风”为“追风”,让“振兴引擎”直上云天。当今世界,唯新不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基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创新思维,一方面要革新思想观念,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深入实施新时代“千万工程”,不断丰富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共同缔造新理念搅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强化技术应用和人才引进,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农村电商及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构建、“新种子”培育、无人机及植保机等“新机械”应用以及“新农人、田秀才、土专家”引用等方面持续发力,真正将体制机制、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聚合起来,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持续壮大乡村振兴“引擎”。

篇二:乡村振兴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奋进的征程上,总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的,要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和突破,就得用尽全部的力气、就得想尽所有的办法,真正在新时代新赶考路上“跨界探索”,勇于尝试“新模式”从而让乡村振兴“破圈出彩”。

提升“跨界能力”促干部担当“破圈”,在“十根手指弹钢琴”中答好“综合卷”。俗话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若驻村干部热情高、能力强、思维活跃,自然能以“领头羊”之姿带领群众、凝聚群众,真正做到同心奋斗共绘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特别是在当今的网络媒体上,不少干部都化身为了乡村“代言人”,在吆喝带货、介绍美食、分享风景中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为当地引来了极大“流量”,这本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次生动实践,既开拓了干事创业的思维,更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正向驱动力。所以,不断提升“跨界能力”已经成为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命题,只有主动向外取经、向内汲能,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提升攻坚能力、解题能力,愿意为了百姓的利益接收新挑战、进行新尝试,真正在“十根手指弹钢琴”中答好“综合卷”。

玩转“跨界合作”促乡村发展“破圈”,在“满眼生机转化钧”中点亮“活力景”。“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乡村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单凭一己之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善于寻求协助、强化资源整合、争取政策支持,方能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各地区当用心盘活“家底儿”、摸清“发展路径”,在积极采用“村+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不断探索“农业为根、文化铸魂、产业为形”的发展模式中,进一步吸引到资金、企业和资源的投放和支持,通过流程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市场化运转和公司化经营等,不断培树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品牌”,在玩转“跨界合作”中让“一村一品、一企一策”成为推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真正做到既鼓起了村民的“腰包”、又打响了企业的“名号”,营造“满眼生机转化钧”的活力景象,让日子有盼头、生活有奔头、奋斗有劲头。

探索“跨界创新”促火红日子“破圈”,在“欢声笑语乐开怀”中烘热“幸福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到乡村振兴红红火火,我们奋斗的方向始终不变,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好日子的定义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最基础的就是物质要丰实、精神要丰盈,既然想方设法让“致富通道”宽广了起来,更要千方百计让“幸福浓度”提升上来。从“村BA”“村超”引发的现象级讨论热潮,到民俗庆典、群众坝坝会、下乡文娱活动等烘热的人间“烟火气”,这些都是“跨界创新”的经典案例,也启迪着我们要充分借鉴其创新精神学会创造性转化,主动用好乡村广场、活动中心等现有资源,积极连接红歌比赛、书法交流、舞林大会等丰富活动,真正为建设“和美”乡村献计献策,在“欢声笑语乐开怀”中烘热“幸福味”。

篇三:乡村振兴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鼓励农村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数商兴农”的提出,既可以销售农副产品为村民增收致富,也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对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数商兴农”以“数”为前提,加快乡村数字化新转型。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化经济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线下交易不便和路程遥远的边界,借“数字”之力打开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但农业仍然是数字化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产品单一、知名度小、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是制约乡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为加快乡村数字化转型,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要找准问题、提出对策、破解难题,紧紧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让“数字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新品牌、新农人、新IP”的转型升级,在农村搭建“村播中心”基地,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强的“新农人”,让直播成为“新农技”,手机成为“新农具”,带领村民销售农产品,企业销售新产品,构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农村”。

“数商兴农”以“兴”为目标,激发乡村产业新活力。“数商兴农”的核心是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数商”工程的提出,有利于农业智慧发展、基层精准发展、文化自信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山东曹县经济走红网络、贵州榕江村超打响中国、山东淄博烧烤成功出圈,通过“互联网+乡村旅游”引导群众面向市场,使用跨界思维,以“新”方式促产业“兴”,加快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目前农村面临大量青壮年外出,留不住人才的难题,要成功解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密码,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运用,加快智慧农业产业发展,拓展一批农产品基地,树立一批农产品品牌,引进一批新兴企业,通过“数字经济”为农村“插上翅膀”,让农村产业“兴”起来、人才“留”下来、村民“富”起来,使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数商兴农”以“农”为根本,保障乡村村民快增收。数字化是农业科技和农民致富的强力支撑,“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背后是对农业数字化发展的迫切渴求。建设数字乡村,实现“数商兴农”,要直奔农村发展、直奔农业需求、直奔农民致富,以“三农”为根本,发掘“三农”需求,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深入分析,科学决策,将“数字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根据群众需求设定数字化场景,通过培训、讲座、直播示范等通俗易懂的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农民数字设备操作能力,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篇四:乡村振兴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基层组织“扎深根”、干部“选派育”、人才“引育用”,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强化组织“扎深根”,筑牢乡村振兴“硬核堡垒”,赋“保障力”。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有战斗力,才能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建强一座座支部“硬核堡垒”,为推动高质量乡村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战斗力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扎营聚能”,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定位,推行“党建+”,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产业链上、项目建设一线、村级专业合作社上,提升覆盖面,带动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优;要“扎实聚心”,健全党员教育机制,规范支部组织生活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组织生活制度,杜绝表面化、形式化,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让组织纪律更严,组织生活更规范;要“扎针祛疾”,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消灭种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组织“健康肌体”,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坚持干部“选派育”,锻造乡村振兴“头雁队伍”,赋“引领力”。头雁领飞,群雁齐追。基层干部奋战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乡村振兴离不开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突出堪当重任、善于攻坚的硬杠杠,从农村优秀农民工、退伍军人、致富能人中选拔爱工作、爱农村、爱农民,带富能力强的“领头羊”;要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坚持把热爱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发展产业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派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坚持科学组队,严格管理、量化考核;要为村“两委”干部全方位“加油充电”,完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落实学习教育计划,建立“党校+高校+基地”的师资队伍,依托专题培训、在线学习、远程教育,把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专业化内容作为培训必选课,提升“头雁队伍”能力,赋乡村振兴“引领力”。

强化人才“引育用”,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赋“支撑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关键靠人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把人才引进来、育起来、用起来,充分利用人才“支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创新机制“引”,以“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的理念,既要厚植招才“沃土”,落实激励措施,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家属就业入学等后顾之忧问题,又要通过网络直播、公众平台等打造线上线下“引才”平台,让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各类人才流向乡村一线;要“以农为本”,下足“培”字功夫,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机构,采取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培养方式,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治理人才,科技创新、推广人才,优化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推行“人才+基地+项目”模式,让人才有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增质增效。

篇五:乡村振兴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要有“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历史耐心,巧用国画中的“淡墨”“泼墨”“亮墨”技法,在“点墨上彩”中让乡村振兴实现“风景这边独好”,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淡墨绿染”起笔提升颜值,绘就“山清水秀田园美”的生态图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广阔的中国农村,既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胜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婉约,也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高远辽阔、“泉眼无声惜细流”的静谧淡然,每一个乡村都有着自己的“印记”和特色、都有着独特的底蕴和气韵,这些光影交织、四季焕变的风景,恰是游子心头的故乡、是情感深处的牵系。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推动党建与生态文明深度融合,要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巧用国画中的“淡墨”技法,以“绿染山水”提乡村颜值,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清新、明朗和秀美,杜绝“大拆大建”,要在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中让生态与现代“交映成趣”、让历史与未来“和谐共生”,让群众百姓走进田间地头、踏步堂前屋后都能望得见山水,让“风景这边独好”的标签成为乡村振兴最具魅力的名片,绘就一幅“山清水秀田园美”的生态景。

“泼墨泼彩”运笔产业发展,绘就“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发展图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我们可以想象:热闹集市点缀着小乡村的晨光之景、络绎不绝的游客焕活了旅游业的生命力、特色农产品爆火出圈……一个个招商项目落地、一处处精彩变化“上新”,小乡村也变成了圆梦的“大舞台”。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产业富民强村思路,敢于创新,大胆作为,尝试国画创作中的“泼墨泼彩”,积极探索“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模式,辐射带动农民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进一步挖掘本土资源、释放乡村潜力、做大做优产业、形成发展闭环。科学地选择见效快、效益好、成本低、前景佳的项目,在不断探索合作经营、企业管理、集体经济、数字赋能的道路上精准“破题”,真正造就气象万千之势,绘就一幅“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发展景。

“亮墨提神”收笔满意峰值,绘就“最美人间烟火气”的幸福图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提升群众的切身感受。对于老百姓来说,幸福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吃饱饭、穿暖衣,环境舒适、心情舒畅,这几点要求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解决好了,会受到百姓由衷点赞;解决不好,就会小事化大,甚至造成矛盾上交,影响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基层党组织要巧用国画技艺中的“亮墨”效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延伸党组织服务群众链条,倡导党员争做服务群众的“显眼包”,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小节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以“亮墨”精神用心答好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关键题,真正与群众“心意同频”实现满意峰值,让笑容成为“标配”、舒心成为“常态”,绘出“最美人间烟火气”的幸福景。

篇六:乡村振兴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首站走进义乌市李祖村,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从“水牛角村”到现在的“国际文化创客村”,李祖村的蝶变源于“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也是“千万工程”推进浙江无数乡村蝶变的缩影。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眼下,乡村振兴战略已经从“蓝图”进入“施工”阶段,基层干部要透视“蝶变缩影”,铺展“美丽画轴”,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从“千万工程”中“取真经”,聚焦“人才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建引领”激活“满园春色”,运筹帷幄绘就“人才雁阵图”,探寻“头雁领航群雁飞”的实践路向。“党建引领风帆劲,砥砺奋进开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从美化环境、盘活资源、创新机制入手,让农村地区实现了“美丽蝶变”。基层党组织要肩负组织振兴重任,以优化“两委班子”作为着眼点,将返乡大学生、创业乡贤、能工巧匠、种田能手等发展为党员,不断壮大村级党组织队伍,构建“人才雁阵”。再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载体,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将基层党建视角延伸到“田间地头”“院坝厂房”,持续强化人才支撑,重点打造基层干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乡贤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措施,让乡村人才育得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营造“头雁领航、强雁护航、群雁齐追”的乡村振兴工作氛围。

“寒木春华”延续“诗和远方”,重治重管绘制“绿色蝶变图”,探寻“绿水青山带笑颜”的实践路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浙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和要求,贯穿于“千万工程”的全过程各阶段,从最直接、最显性、最激荡人心的环境整治入手,写实“治理”“管护”“运营”三本日志,点“绿”成金,打响“金算盘”。基层干部要锚定和美乡村的发展目标,打好改水改厕、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的先手牌,让人迹罕至的“寂静村落”变成“打卡胜地”,在产业谋划、人居环境美化、农村垃圾分类、水土保护及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取真经”“下苦功”,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引来“金山银山”,变人民群众的“水韵乡愁”为“致富之道”,将农村生态环境融入推进乡村振兴之中,守住“和美乡村”,留下“盎然诗意”,以“山水如故,风貌焕新”的生态治理促进绿色生态的“价值转化”。

“深山瑰宝”变身“聚宝之盆”,深挖家底绘制“经济转化图”,探寻“百业兴旺笑开颜”的实践路向。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千万工程”聚焦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做足“绣花功夫”,制定“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实现了“村村产业有特色、户户创业有奔头、人人就业有门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基层干部要“阅典籍”“进深山”“访民宅”,挖掘“深山瑰宝”,深耕打造“一地一品”,深挖“资源禀赋”,形成价值链、增值链、产业链链条完整、产业丰富、效益联结的产业振兴新格局,让和美自然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还要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农家乐、休闲垂钓、果园采摘、非遗产品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品牌,采用“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将产业振兴和共同富裕结合起来,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引领乡村产业取得高质量发展。

篇七:乡村振兴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大部署,开启了我国信息化发展新征程,数字中国建设越来越成为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当前,基于大数据产业的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金融、5G通信网络、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对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变革。

时代在发展进步,技术浪潮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力量,数字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扩展了产业发展规模、对接着广阔市场蓝海,有助于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增强乡村振兴的发展韧性和后劲,它的广泛运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基层干部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不断放大数字产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跑快“数”路,因“势”利导为产业发展注入“智慧基因”,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如今,数据已成为继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被誉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黄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基层干部要抢抓数字时代新机遇,用好“互联网+”,立足地区发展实际、补齐产业短板,不断加大数字技术在企业技改、农村电商、网络直播、“虚拟”产业园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云端力量”与乡村特色产业和传统工艺相结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工业迭代、产业升级”,不断做强做大乡村特色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智慧基因”,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拓加“数”面,一“网”情深为和美乡村开启“智慧生活”,当好智能推广“排头兵”。信息革命时代潮流浩荡前行,数字技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电子支付、“刷脸”进景区、扫脸入住、智能布草、智能床垫、自助语音导览、智慧停车系统、WiFi全覆盖……如今,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倍增。广大基层干部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动学网、懂网、用网,善于通过云端课堂进行充电蓄能,通过网络互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及时回应人民关切。同时,要着力完善优化“掌上办”“指尖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数字政务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信息服务,让数字技术向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农业等领域加速渗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奔向数字化发展的“新愿景”。

强高“数”养,向“新”而动为乡村振兴解锁“崭新业态”,挺起敢为人先“新担当”。数字时代,唯新不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从2G到5G,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从北斗组网到神舟飞天……创新已成为数字技术发展最鲜明的底色。面对数字化新技术的变革风口,唯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方能驭浪前行、屹立潮头。“百舸争流,唯创新者进。”基层干部要砥砺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进取的精神,将数字化力量充分渗透入乡村农业产供销“全链条”,打破信息壁垒、突破空间限制,为乡村振兴解锁“崭新业态”,培育新型“职业新农”,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已到凌云仍虚心”的进取之姿改革创新、不断攀登,善于“跳起来摘桃子”,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不断抢占发展“制高点”、跑出发展“加速度”、交出发展“新答卷”。

篇八:乡村振兴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11月16日,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基层干部当“勇挑重担”,以“学”“干”“为”三字箴言,演绎逐“绿”天下,舍我其谁的乡村振兴“新史诗”。

“党建引领”孕育“绿色蝶变”,横平竖直勾勒“学”字箴言,演绎“逐绿而行,舍我其谁”的乡村振兴“新史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通过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保卫战、“厕所革命”等一系列举措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生活幸福感显著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奋进新征程,广大基层干部要继续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的作用,坚持“生态之山”与“经济之山”双峰耸立,以“行稳致远”的决心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为人民群众留住“水韵乡愁”,让“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人居美景作为和美乡村的“标配”,做到点“绿”成金、逐“绿”而行,推进湿地保护、“口袋公园”等绿地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舒心,幸福日子更可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升级进阶”。

“乡间小路”巧变“致富新路”,笔锋遒劲勾勒“干”字箴言,演绎“点绿成金,舍我其谁”的乡村振兴“新史诗”。“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产业振兴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可靠保证。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广大基层干部要剔除“赶考惰气”,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以“一山接连一山找”“一户紧挨一户寻”“一本典籍叠加一本典籍查阅”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张蓝图绘到底,让“小特产”成为“终端货”,促进“深山瑰宝”变成“致富名片”,打造价值链、增值链、产业链“三链并进”,形成链条完整、产业丰富、效益联结的融合发展新格局,从而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增美。在产业“强链”“壮链”的“赶考”中,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胆识和气魄,战艰斗险、永不停歇,精心作答“时代问卷”,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产业振兴场景,努力考出人民满意的高分成绩,助力乡村振兴在崭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人才雁阵”飞入“和美乡村”,方中藏圆勾勒“为”字箴言,演绎“伴绿而生,舍我其谁”的乡村振兴“新史诗”。“功以才成,业以才广。”如今,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道民生“新考题”,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中,广大基层干部要立足本土经济发展现状,不拘一格招引人才,让具有开拓精神、实干能力、奉献情怀的人才成为新型“乡土工匠”,以“视民之不安,如疾痛在乃身”的爱民情怀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之中,形成“人才雁阵”。要想激发出人才的创新之力,基层干部还要当好“勤务员”,立足岗位实际尽心尽力为人才办实事解难题,着力解决好“新农人”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操心事和烦心事,不断增强乡土人才的幸福感,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细服务温暖人才,让他们扎根基层,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