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精选3篇)作文

精选2.74W

篇一: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精选3篇)作文

今年以来,区经信局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定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预期、助企业、强动能,奋力推动金安工业经济质效并进。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稳定有序。围绕全区工业发展“提质扩量增效降本”的既定目标任务,强化关键指标运行监测机制,对存在的突发性问题或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研判;加大统计基础业务的指导培训,夯实数据质量;建立部门会商制度,注重协调联动。1-9月份全区161家规上企业累计上报产值101。9亿,全区累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全市排名第七,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1-9月份工业投资增长111。6%、高于全市74。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技改投资增长108。9%、高于全市77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持续推动工业企业递次纳规,联合统计局加强对培育企业的业务指导,提高上规入统成功率。截止目前,至信科技、豪斯特等7家企业已当月入规,楚南玻璃月报入规资料已提交,预计2023年全年月度入库8家,月报入规企业数创历史新高;拟年报入规的文轩新能源、双红机械等13家企业入规资料正待统计部门审核。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2023年煜晟电子成功认定为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户创新型中小企业;金安区新能源汽车电驱基础件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全市首个汽车产业领域国字号荣誉;2022年市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中大学科技园、联胜被评为优秀等级。持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立足行业产业特色、企业实际需求和政策支持方向,争取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行业示范标杆项目,今年已建成“5G+工业互联网”项目11个,并推荐上报6家企业申报市级示范应用。

三是项目投资有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大力实施“积树成林”工程,至信科技、豪斯特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当年建成、投产、纳规;科大国创、新华畜牧等项目已运营生产;鸿劲铝业、鑫林模具、翊洋新能源现场正在加班加点,预计年底可基本建成试产;合力铸造、伟源科技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实物工作量明显。预计全年我区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5个;新投产项目数30个,纳规企业数15个。全年完成工业投资完成52。5亿元,同比增长101。0%;其中技改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83。4%。项目申报工作硕果累累,推荐安健天窗申报2023年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森宇物联、保威特梭、应流航空已成功获评2023年第一、二、三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明天氢能、酷豆丁科技等6家企业获评2023年安徽省数字化车间,占全市总数(14家)四成以上,数量全市第一;泓济环境、龙兴汽车已认定为2023年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全市仅认定3家;铂悦厨业已认定为2023年省级绿色工厂,全市认定8家;酷豆丁科技申报2023年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擎住工申报2023年国家级绿色工厂均已公示。

四是创新驱动激发活力。强化政策宣传,树牢企业转型意识,举办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宣贯培训会,面向100余家企业宣传数字化政策、典型应用案例等,增强企业转型意识和认识。开展评估诊断,全面为企把脉问诊,截至目前,已完成41家重点企业数字化诊断工作,帮助企业精准研判问题所在,一对一制定解决方案。推广应用软件,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推动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免申即享”工作,助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降本,截至目前已实现100余家规上企业认领应用。

五是惠企服务持续加码。制定出台政策,给予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出台《金安区工业企业“培优、提质、壮强”实施意见》,支持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近两年新增规上企业30家,建立80家企业在内的“规改股”企业库;修定完善《2023年金安区工业发展要点》、《金安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促进企业提质扩量增效。积极兑现企业奖补资金,加强政策扶持,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各级助企惠企政策,依托“皖企通”平台、涉企资金平台分别于2023年1-2月拨付2022年度提质扩量增效政策资金(第二批)市区两级奖补资金共240万,惠及7家企业;拨付2021-2022年度金安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项目奖补共4055。194万元,惠及企业110家。提升企业家素质,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多次邀请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金安大讲堂、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培训、2023年数字化政策宣贯暨工业互联网培训等活动,11月中旬,在同济大学举办一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专题培训班。帮助企业招工引才,截至当前共摸排三批规上工业企业用工需求,涉及缺工企业68家,需求人数2324人,目前区人社局已基本完成送工;大力引进人才,“政录企用”工作共为10家企业引进人才21人。协助区人社局摸排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42人。

六是党建引领凝聚合力。认真落实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以“三会一课”为载体,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党支部凝聚力。通过集体学习、专题党课、研讨交流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书香”机关创建,坚持将“书香机关”建设与中心工作发展、为民为企服务等紧密有机结合,聚力打造党建品牌,提升党员干部学习风气和政治素养,实现党建引领经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运行增长压力较大。一方面新建项目见效不快,落地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如科大国创、兰翔智能等,建设进度虽快,但投产达规进度较慢。另一方面负增长企业较多,建材行业受房地产及基建市场萎缩影响最为明显,全区37家规上商混建材类企业中有一半建材企业产值持续下降,如东升建材、恒业建材、天成建材等企业始终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是中小企业转型基础薄弱,应用层次水平不高。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绝大多数规上中小企业转型意识不强,数字化水平较低,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薄弱,即便是已实施开展的部分龙头企业也多停留在基础应用初级阶段,且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间协同转型不足,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是聚焦提质增效,构建企业培育新格局。不断深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开展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及递次纳规行动,加大对新建投产入规企业摸排,动态监测航特科技、翊洋汽车零部件、鑫林精密模具等有望明年月报纳规的项目,提前跟踪辅导,密切关注投产后3个月的产值、纳税情况,第一时间帮助申报纳规。优化产业配套,推动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提高产业协同效率。

二是聚焦优势突破,扩大产业发展新增量。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轻纺服装产业链,形成特色优势;着力引进“补链型”、“旗舰型”产业项目,完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链;重点推动金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搭建“产-销”平台,促进“零-整”合作,提高我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整车企业供应链配套比率。牵线搭桥建合作平台、出台政策扶持企业技改、推动本土企业和新招商引资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等。

三是聚焦数字赋能,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引导企业“上云用平台”,为服务商和企业供需对接平台等,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制造经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应用,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扎实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及应用工作,同步开展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推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聚焦纾困解难,提升为企服务新能力。完善契合金安实际的产业发展政策,及时兑现惠企资金;全力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创新服务企业工作模式,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争创一流营商环境;结合“企业+班长+首席”机制,全心全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贷款、项目申报等各方面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继续利用“金品推介”等平台继续开展产品推介,定期举办产需对接活动,帮助金安优质产品“走出去”;建议增加政录企用岗位,为企业引进更多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篇二: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经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等会议精神,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和“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全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为主要抓手,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持续强化暖企惠企,统筹工贸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工贸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现将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下半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指标完成情况。

工业方面:1-5月,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6。9亿元,增速13。1%,全市第3;制造业投资1。48亿元,技改投资1亿元,增速50。8%,全市第2。1-5月,我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电信业务总量0。9亿元,增速24。5%;1-4月,规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53。6%,全市第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增速0。9,全市第9。商务方面:1-5月,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亿,增速8%,全市第9;限上批零住餐增速分别为11。3%、11。6%、50。3、31。3%,全市中上游;外贸出口总额4。3亿元,增速52。1%,全市第2。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优平台促开放,“地瓜经济”提能级。一是促进对外贸易倍增。以“十业百团千企”出海拓市行动为契机,鼓励东启、迪特、信立达等企业积极参与境外展会,抢抓国外订单。截至目前,区内企业参加境外10个展会,预计成交额0。8亿元。二是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推进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及中印尼产业园建设。三是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助企挂钩服务机制,帮助化解货物仓储、物流运输、报清关、出口退税等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已收集企业问题32个,化解29个,化解率达90%。

2、求创新谋转型,“数字经济”强赋能。一是强化核心产业提升。做好数字经济核心现有企业和增量企业的跟踪和服务,推进风电零碳产业园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服务工作。目前,碳酸锂材料、运达海上风电等3个超亿元项目已完成签约摘牌,运达储能主体已结顶。二是强化工业数字融合。委托温州智研院启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企业触网服务”行动,在全区规上企业开展“标准化”诊断服务工作,诊断率达到87。2%,我区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到70。07%。三是强化要素优化。联合部门、街道、运营商共同推进数字通信新基建建设和协调工作,1-5月,新建铁塔基站4个,改造48个,新开通5G通信基站54个,完成率90%,居全市第2。

3、抓整治强项目,产业发展积动能。一是推进园区改造。加快__海洋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目前,杨文工业园区道路提升工程已接近尾声,南塘工业园区道路提升工程、蓝领公寓工程和杨文工业区垃圾综合处置中心按计划有序进展。二是推广节能技改。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倒逼整治低效企业转型升级。截至6月19日,全区成功创建市级四星级绿色工厂2家,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6家,腾出用地空间90亩,腾出用能空间550吨标煤。三是优化项目服务。紧密跟踪服务13个重大涉地制造业项目,其中优瑞欣有机硅项目已完成竣工备案;诚意鱼油、方舟新厂房、二期石脑油等项目已建成待验收;运达储能、冠乔气体、康铭医疗、牧声科技、嘉恒金属正在主体建设;运达总装基地、西屋电气、固友等项目正办理施工许可;杨文A5绿色智造基地地块正在开展场地清理。目前全区增资扩产项目开工3个,竣工1个,累计完成投资额1。1亿元。

4、抓消费促升级,释放经济新活力。一是提振消费信心。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多领域促消费活动,精准发放各类消费券343万元,带动消费交易额近1200万元;引导区内人本超市、开元、南洋等重点企业开展限时抢购、满减等促销活动。二是提升消费品质。制定出台商贸业提质扩容政策等,探索“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新模式,大力推进“首店经济”发展,目前瑞幸咖啡、喜茶、星巴克等品牌已落地营业,下江腩火锅已签约。三是发展数字消费。深入推进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建设,联合文成开展全省电商公益活动,组织全区电商培训,引导电商直播等新电商经济发展。目前,全区已有喜康、轩宸信息技术等10家公司设立电商直播间,星贝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获2023年省级专项资金30万元。1-5月,__区网络零售额达7。36亿元,增速达171。7%,全省第2位。

5、普政策凝合力,助企纾困优环境。一是优化驻企服务制度。推进区四套班子、涉企部门主要领导、优秀中层干部等担任助企服务员制度,聚焦重点培育的小微企业,开展网格化联系走访和服务,截至目前,共走访272次,收集企业问题106个,化解70个。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手段。制作“小微你好”政策速递,定期以原创视频方式解说、分享当下企业最关心的政策信息。开发建设“惠企政策智配器”,补齐惠企政策“直通车”前端,逐步实现“政策找企业”,实现产业政策兑现“零成本”“零次跑”。三是强化人才引留工作。建立人才供需培养机制,迪特、方舟等5家企业成功创建全市首批产教融合站点;积极开展“村企共富工坊对接”“中小企业平台公益技术培训”等活动,累计培训21场次,培训人数630余人,促成员工就业30人次。

6、强基础固根本,安全生产守底线。开展工贸领域安全生产“五治四管三防”“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培训会,累计85家企业,127名参会人员参与消防应急演练。建立多重协同管理机制与隐患问题流转交办机制,开展组团式检查服务。每周开展工贸领域安全风险“夜查、夜巡、夜访”行动,截至目前,共出动人员检查200余人次,检查各类工业企业300余家次,发现并及时整改隐患问题335个。以“当场能改即改、明确整改时限、后续跟进复核”的原则,督促企业和所属街道乡镇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整改和跟进。截至目前,针对发现的隐患547个问题,整改率达到100%。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局围绕“两个一号工程”和“十大工程”工作部署,紧盯年度目标,全力推进工业和商贸业提质、扩量、增效,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以上,出口贸易额增速30%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一)聚力运行调度,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建立“预报预测、日通报、专班指导”三项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做好经济运行逆周期调控基础。优化存量提升,制定并动态调整“一企一攻坚”方案,持续跟进中油、诚意、中燃华电、华峰能源、福福商贸等重点企业业务开展情况,鼓舞企业发展信心,深挖经济增长潜力。做好增量培育,加快优瑞欣、牧声科技、浙能LNG等月度升规培育,加速推进钜成供应链、麦子海鲜等月度上限培育,力促工贸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加快赶超”的良好态势。

(二)聚力开放平台,狠抓地瓜经济提升。依托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建设,积极对接省商务研究院,推动中印尼国际产业园申报纳入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创建培育名单。加大重点进口平台打造力度,发挥进口冻肉、水果口岸资质作用,积极争取在外温商回归,建立区域性进口、分销中心。协助中燃华电申报进口供应链平台等进口促进服务平台,为申请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奠定基础。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开拓跨境电商贸易和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探索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

(三)聚力创新提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做好现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的跟踪和服务工作,持续推动重大数字经济项目落地建设,特别是运达三季度投产纳统上规服务工作,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开展企业触网服务,建立__数字化重点项目培育库,并实行三色管理,委托专家对重点培育对象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争取下半年新增市级两化融合企业1家。

(四)聚力治理腾换,积蓄发展动能活力。加快推进杨文A5A8地块回收、清理、拆后再供地工作,协助信立达公司做好旧厂房拆建工作。加快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专项债项目建设。于年内完成杨文工业园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南塘工业园区蓝领公寓项目、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及杨文工业区垃圾综合处置中心全面开工建设。健全以质量效益、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人才支撑等为导向的“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体系。深化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依法整治高耗低效企业,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和老旧工业区改造。参照“数据得地”预评价体系,对全区工业企业进行预评估,综合“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情况,精准开展低效企业整治。

(五)聚力消费转型,构筑新型业态模式。依托新城广场、中心街、东沙不夜港等重点商圈(街区)的升级改造,做好优质业态、首店招引等相关工作,打造多层次消费新场景。培育夜间消费集聚区,联合区住建局打造韭菜岙沙滩月光经济示范点,激发夜间消费潜力。打造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构建电商发展生态体系。加强电商示范带动,推进星级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和省级示范类创建工作,力争培育10个农村电商示范服务站(点)。紧盯国内贸易项目、时尚消费项目等招引重点,通过补丁式完善政策、优化招商服务等,全力做好贸易回归工作,力争实现贸易回归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

(六)聚力企业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围绕企业问题“全收集、快化解、都满意”,创新建立企业问题一表通管闭环管理机制,全面畅通政府与企业沟通渠道,动态掌握和梳理分析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用电用气、招工用工等共性问题,加大与“两个健康”办沟通协调力度,通过联席会议、政企恳谈会等机制进行研究会商和协调解决,力争问题化解率达95%以上。通过惠企政策“直通车”、一指减负等企业服务平台积极兑现政府性基金、降用工、用能、融资成本等方面优惠政策,实现产业政策兑现一键直享。

篇三: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市经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先后荣获2022年度全省制造业“十强十快”县(市);2022年度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中位列一类县(市、区)前九位;顺利通过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市)验收;2022年全省科技先进县(市);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2023年全省首批“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县(市、区)、开发区名单;省科技厅颁发的先进单位等殊荣。现将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24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稳中求进、真抓实干,工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1、工业经济稳中向好。2023年,全市新增规上企业41家,截至目前已有29家成功入库。预计今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达69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5%,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将达到12%左右。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88。1亿元,同比增长20。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8。7%,在芜湖市各县区中排名第2。

2、技改投资步伐放缓。2023年1-9月,我市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长有所放缓。在库技术改造项目共59个,其中亿元以上技改项目22个,约占全市在库技术改造项目的37%。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8。05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幅为-45。8%,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8。6亿元,增幅为-20%。此外,1-9月新开工制造业在库项目54个,完成投资20。1亿元,增幅为-35。6%,预计全年完成新开工制造业投资27。6亿元,增幅为-57%。

3、亩均效益改革做深落实。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出台《__市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厂房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政办〔2023〕3号)、《__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升工作方案(2023-2026)》(政办〔2023〕8号)等文件,运用土地、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推动低效闲置资产盘活工作,切实提升我市规上工业亩均效益水平。截至目前,盘活利用闲置工业厂房67宗(完成率60。9%),总面积约71。1万平方米(完成率57。3%)。完成规上企业和5亩以上规下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参评规上企业236家,亩均税收17。55万元,较上年增长了106。5%。今年8月,__市已获批全省首批“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县(市、区)。

(二)参谋服务、保障落实,民营经济潜力逐渐释放

1、全心全意做好企业培育工作。积极响应和实施__市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组织6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重点培育企业进行企业申报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国家“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2家(第二批正在申报)。不断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链条,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集群,特别是特种电缆、能源电池等产业。2。尽心尽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通过“惠企通”服务平台收集、办理企业难题,今年以来已办结企业问题68个,当前在办38个。召开企业服务工作联席会议1期,协调问题3件。

3、同心同德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宣传弘扬新时代企业家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和创业精神,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在全市营造尊重企业家、优待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推荐华菱、新亚特、华能盛业等分别成功获得安徽省百名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推荐国电电缆、东隆家纺和梁龙、刘正林获评2020一2021年度芜湖市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称号,推荐楚江新材料、弗迪电池和黄少成、项旭东分别获评2022年度芜湖市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称号。

(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数字经济活力不断彰显

1、夯实网络建设基础。今年以来,我市5G基站新建267个,累计建成1086个,完成全年基站建设任务,基本实现新建小区、商务楼宇光纤入户全覆盖。同时,5G基站建设向各乡镇行政村延伸,逐步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

2、争取数字信息化项目。全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实施了一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加速我市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的培育和发展。今年以来我市成功创建了2个市级数字化车间(徽氏和新亚特),并指导申报了我市首家省级智能工厂鑫海;成功创建绿色工厂4家,其中省级1家(楚江),市级3家(弗迪、鑫海、楚江);成功认定省级新产品7个。成功指导“三只松鼠示范工厂智能演示走廊”入选安徽省第九批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博洛克“数字货运系统V1。0”入选安徽省第十一批信息消费创新产品和2023年安徽省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采用软件产品。

3、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__市规上工业企业“四化”诊断,特别是在电缆产品光电一体化方面进行了数字化升级。组织专家深入企业现场诊断并出具报告和解决方案,已完成50家规上工业企业的改造计划,目前数字化转型正在稳定推进中。2023年指导企业申报芜湖市技术改造项目奖补,安徽鑫海高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绿色智能制造高精高导铜基材料等34个项目申报芜湖市技术改造项目奖补,拟兑现金额合计3534。21万元;海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获得安徽省数字化转型奖补资金500万元;龙联光栅阵列光纤传感智能电缆系统装备正在申报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4、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组织指导华能电缆、华能医用橡胶和国电电缆三家企业分别申报芜湖智造名城政策中“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和“推动企业上云”两个政策,政策拟兑现奖补资金约10。83万元。2022年我市培育了7家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培育企业,2023年申报了13家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培育意向企业。

(四)扬长补短、守正出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1、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通过“小升高”“规进高”“招引高”等行动,加速创新型企业集群建设。2023年,32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重新认定,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33家,较上年度增长17。7%;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0家,同比增长77。57%,增速位于芜湖市第1位。此外,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也达到了24。1%,居于芜湖市首位。

2、强化产学研合作。开展优质科创资源对接,加快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院所解题”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推进安徽国电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工程大学合作实施“城市公共设施用第二代B1级中高压电缆隔热防火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并获芜湖市科技重大项目支持;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到__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目前已新增产学研合作25项,技术合同登记额26。8亿元。

3、大力建设创新平台。围绕电线电缆、羽毛羽绒、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创新需求,积极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共建高端科创平台。按照“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研究院”的思路,与安徽工程大学共建大健康与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推进安徽省特种电缆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质化运行;推进东隆羽绒与东华大学等合作组建家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华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成为首批省级企业研发中心。

4、加速汇聚科技人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人才平台,增强对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吸引力。结合省、市相关人才招引政策,以“引、育”为重点抓手,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汇聚工作,跟进科技团队落地服务工作。今年已招引6支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积极招引海外人才,目前已招引海外人才4名,为__市域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工业经济增长

1、强化工业运行监测。落实1%工作法,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科学研判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发展情况,密切关注与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紧密相关的价格波动、市场波动及行情变动情况,作出预测。协调解决企业在技术、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最大程度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2、筑牢工业经济基础。依托重点企业,围绕特色产业,聚焦突出问题,鼓励企业对标国内国际领军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力争培育省级产品。同时,围绕规上企业培育任务目标分解,不断完善规上企业培育库,认真做好业务培训、政策宣传和申报指导等工作,力争在2024年新入库规上企业4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12%左右。

3、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以亿元以上投资改造项目为重点,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绿色工厂建设,重点培育鑫海、弗迪、华上等企业;指导国信、华塑、远征等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制定2024年“四化”诊断企业名单,计划为70家规上工业企业提供诊断服务,推动企业智改数转。

4、加大资源盘活力度。继续开展低效闲置资产盘活工作。完善“盘活低效闲置资产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低效闲置房认定标准,完善盘活工作中信息共享、处置推进、分级调度、成果评价等机制。计划在2024年,闲置厂房盘活率达65%,完成面积超60%。

(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1、企业培育。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的成长路径,以“成长”“招引”“引导”为主要抓手,建立专精特新企业种子库,分层次做好企业培育的指导工作。全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平台、人才、项目、资金等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领军企业围绕产业链主动投资孵化初创团队和科技型企业。力争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确保突破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达到280家。

2、为企服务。用好“最濡意”为企服务工作制度、企业联席会议制度、“惠企通”平台,加大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主动收集企业的难题,并及时解决,做到事事有回应,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1、推进产业数字化。依托工业互联网、5G、数字软件包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工业企业智造能力提升试点行动,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应用、精益化管理为重点,旨在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2、加快5G基站建设。探索实施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应用,实现全市制造业集聚区5G网络深度覆盖,确保完成年度5G基站建设任务。

3、建设“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推进数字产业化,坚持从应用侧入手,支持从华宇电缆、宇测线缆等企业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带动技术突破和产业集聚。

(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加强人才招引。开展__籍人才“凤还巢”、柔性引进人才等人才引进行动。以电线电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招引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技术成果成熟,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无创新创业。2024年目标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6支。

2、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和G60科创走廊区域的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新增产学研合作30项以上。谋划组建科技大市场,挖掘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实现科技成果供给端与需要端、高校院所研发端与企业产业端的精准对接。

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升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能力,推动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的规上制造业企业、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清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