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自然 > 

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精选20篇)

2.72W

篇一: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精选20篇)

我的家乡在温州文成,这里有着与众不同的习俗。

“啪啪啪!轰轰轰!”又开始放鞭炮了。我心想:这才几点呀就开始放,真惹人烦!我把被子盖到头上,继续睡大觉,以养足精神。

八点的时候,爸爸在我耳边轻声说:“今年祭祖也带你去,快起来!”听到这句话,我欣喜若狂,立刻掀开被子,穿上衣服,套上裤子,直奔卫生间开始洗漱。洗完后,我和一群大人们开始出发去祭祖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这里黑漆漆的,只能依靠亮光看清楚一点点,四周都是砖瓦砌成的墙。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放鞭炮,正当我拿着一卷鞭炮和打火机时,却被一个人打了一下。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她说:“祭完祖之后才能放。”听完,我露出无奈的表情,心想:真是太扫兴了!

开始祭祖了。我和长辈们拿起篮子里的杯子、碗和筷子,在桌上摆好,倒上酒,摆好水果和菜之后便开始祭拜。我学着大人们的模样,弯下腰,跪在垫子上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念叨着:“我要有很多钱,大吉大利……”妈妈让我来烧纸钱,我先拿了一张,点燃后就放在盆里,然后迅速地把下一张铺开,盖了上去,重复几次后,火烧得越来越旺。

纸钱烧完后,就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放鞭炮。我拿起一大卷鞭炮放在地上,用打火机点燃那根细长的引线,然后迅速地跑到屋里面。“嘣啪!啪!啪啪!”白色的烟雾,就如同迷蒙的仙境一般。一些胆小的孩子则依偎在妈妈怀里,耳朵被捂着,而有些大人们自己也闭着眼睛不敢看。鞭炮放完后,还要把菜装到篮子里,再把倒过酒的杯子洗干净,一起放到里面。

这就是我们家乡与众不同的习俗——祭祖、放鞭炮。

篇二: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现在走在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的粽子香味,这是我家乡的端午节到了。

传说爱国的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进水里。长江有一个叫屈原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屈原显灵了,谁说食物被蛟龙给吃了,于是屈原用叶菰裹住食物,绑上五彩色的线,因为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了,投入水中。这个方法逐渐发展为现在的粽子了。

在我的回忆,我奶奶最会包粽子了。有一次我看到邻居的小孩儿拿着粽子大口大口的吃着,我看着口水都流出来了,于是就央求奶奶快点给我包几个粽子吃,我不想吃端午节,外面卖的粽子,奶奶拗不过我,只好乖乖去买食材……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子,这时我就坐在旁边去看那些食材。有一碗糯米,一些红枣,一件绿豆还有一些红豆。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不忘时刻低防着我偷吃。

我已经等了好半天了便说:“奶奶,包好了没啊?”奶奶这时喊道:“好了,你看看吧!”看见桌上出现了一个翠绿色的粽子,虽然说只看见一个包装,也能想象出馅料的美味啊!“我也要做”。我吵着吵着要做好。“好,奶奶这就教你来做”只见奶奶用木勺舀了一勺馅料,放在了几片叶子的中间,一包一捆,一个好吃的粽子就诞生了。我也学着包了几个,结果都散了,脱了皮,奶奶只看了我一下,也没多说,又包了几个。虽然她没说什么对我进行鼓励的话,可是她的动作却鼓励了我。于是我终于包了一个完美的粽子,不禁使我心花怒放了起来!

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端午节,春节,元宵节等等……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过家乡的端午节!

篇三: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早上,我迫不及待地从床上起来,到厨房与家人们一起包粽子。包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粽叶、糯米、红枣等。

只见妈妈拿出两片粽叶,窝成一个小三角,将糯米放在里面,拿粽叶把米包起来,再用绳子绷紧后打结,一个完美的粽子就包好了。妈妈为了好区分,还用不同的绳子将粽子绕起来,看妈妈包的那样娴熟、轻松,我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窝好一个小三角,再将米放进去,可那粽叶好像一个调皮的娃娃,不是这儿露了,就是那儿露了,好不容易包好了,放在案板上,又塌了下去,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又包了一个,可是米又放少了,包好一看,比妈妈的小了一圈。我心想:下一个我一定要成功。在我的努力,终于包出了一个饱满的粽子。此时此刻,我感觉阳光是那样明媚,鸟儿的叫声是那样的悦耳、那样的动听。

端午节的第二个习俗就是赛龙舟了。今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湖边也是人山人海,人们都在看赛龙舟。我急忙挤进去,只见湖水清澈见底,上面停靠着各式各样的龙舟,个个都栩栩如生。

比赛开始了,队员们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卖力地划着。龙舟好比一支离弦的箭,快速地向终点飞去,我也卖力地喊着:“加油,加油!”龙舟经过的地方处处水花四溅。在队员们的努力下,穿黄色衣服的队伍取得了最终胜利。喝彩声、欢呼声、呐喊声一声高过一声,此时的场面热闹非凡!

回到家中,吃着软软糯糯的粽子,闻着粽叶的香气,我内心充满了喜悦。看着激烈的赛龙舟,处处都充满了浓浓的端午情。

篇四: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这么一句话。每年阴历的二月初二,正是庄稼播种的季节,所以在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求天赐雨,因为古人云:“春雨贵如油。”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中国每个节日都有一种特殊的美食,比如春节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等。二月二也不例外,每年的二月二,家里老人都会给我们炒一些香喷喷的糖豆子,那便是二月二独有的味道了。

记得前年的二月二,我还在老家,奶奶便招呼大家一起来剥花生,他来给我们炒糖豆子吃。不一会儿,一大群人便围着桌子剥起了花生。而我们小朋友就会不约而同地向桌子发起突击,刹那间,桌子上那些白白胖胖的像娃娃似的花生就少了一两盘。等大人们反应过来时,我们早就把花生瓜分了。这便是孩子们每年二月二的一大乐趣了吧。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大人们已经剥了满满一筐花生仁了,接着奶奶就会过来把花生拿走,去炒糖豆。

伴随着厨房中一阵翻炒声过后,我最喜欢的环节来了:吃糖豆子。只见奶奶拿着积木大小的糖豆块儿走了过来,发给了每一个大人小孩儿。

我看着手里的糖豆块儿,那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像穿上了金缕玉衣似的那么漂亮。我总是最晚吃的那一个,因为我实在是下不去口啊!直到所有大人、小孩子们的眼光向我投来时,我才把它放到嘴里,那一瞬间,焦糖的甜中夹杂着一股花生的香味,让人流连忘返。那时的我曾天真的想:如果一日三餐可以全吃糖豆子,那该多好啊!

现在我对糖豆子的味道和二月二的乐趣已经逐渐式微了,但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取而代之那糖豆子的香气的,便是那份思乡之情啊……

篇五: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龙舟下水喜洋洋。”又到了端午节,我们一家齐聚在外婆家。

刚一进门,希希妹就跑了过来,原来她已经到了,“姐姐,门上那几束绿叶是什么呀?”

我一笑,“那是艾叶和菖蒲”,“可为什么要挂艾叶和菖蒲呢?”希希妹刨根问底,我只得无奈地笑了笑,“艾叶有驱蚊虫、净化空气的作用,菖蒲则有驱除邪气的寓意。”希希妹听了恍然大悟。

端午节怎么能少了粽子呢?这不,外婆端出了一盆泡好的糯米,希希妹好奇地望着我:“粽子是怎么来的呀?”我正准备回答,妈妈抢先道:“希希妹,你知道屈原吗?”她点了点头,舅舅插话道,“他投江自杀后,百姓们纷纷涌至江边去凭吊屈原,渔民们都在河上打捞他的尸体,有一位渔夫将事先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等投入江中,自称是鱼虾吃饱了以后就不会去吃屈大夫的身体,于是人们纷纷效仿,人们想出用粽树叶包饭,用彩丝带缠起来,这就成了粽子。”希希妹点了点头。

“吃午餐了!”外婆朝我们喊了一声,我们坐上餐桌,哇!粽子、黄瓜、黄鱼、鸭蛋黄、黄鳝……外公还倒上了一杯类似雄黄酒的酒,“咦?怎么黄瓜、黄鱼、鸭蛋黄、黄鳝都有黄字?”希希妹挠了挠头,“因为它们都是‘五黄’之一呀!”我一笑,希希妹好奇极了:“那还有剩下一种呢?”“最后一种是雄黄酒,因为里面有毒,现在已经不喝了。”“原来是这样啊!”外婆补充道:“因为古时五月是毒月,瘟疮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所以有了‘五黄’之说。”

我们全家品尝着清香扑鼻的清水粽,金灿灿的咸鸭蛋……唇齿之间满是浓浓的亲情。

篇六: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郑凯升

在我的老家宁海,风俗那叫一个多,数都数不过来。

比如“谢老爷”这个风俗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它是用来祭拜祖先的,另外感谢祖先之前一直保护我们,想让祖先在新的一年继续保护我们。过程是这样的:先摆好一桌饭菜(不一定要全熟,但一定要一只鸡),再摆上一桌酒,往家里大门的方向插三炷香,再烧纸,拜一拜就行了。

还有做麻糍,宁海的麻糍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宁海做的不是红糖麻糍,而是青麻糍和白麻糍。做青麻糍,首先要准备一盆糯米,煮熟后放入石缸中,再加入青米混在一起,边加水边用锤子锤,使它们混合在一起,吹半个小时后放在桌上,撒上松花粉,缩成长条,按成长方形,再用刀一段一段切下来就好了;而做白麻糍就更简单了,只要去除加青糯米和加松花粉就行了。

盐蟹,一种等着就能吃的食物,顾名思义,就是用盐腌制的螃蟹,其做法也很简单,用盐把切成块的死白蟹腌起来就行了。我爸跟我说传说在古代,一位贵公子想吃蟹,于是他在一家小有名气的店去吃螃蟹,他说:“小二,给我来一份煮甜蟹。”他还说:“一定要活的!”但那时正是黑夜,螃蟹都死了,但做煮甜蟹要一晚上才行,于是,厨师长就放了几把糖腌了起来,但那时他放错了,放成了盐。第二天,贵公子已经来了,早早地就拿走了还在腌制的盐蟹。到家后大快朵颐吃了起来,没想到,用盐腌制的螃蟹竟然如此好吃,很快全城都知道了盐蟹。这种盐蟹也可以避免浪费,也是一种节约的好方法!

舞龙,一种很有技术的表演,一般分两种,一段和多段。宁海的是多段龙,可以让表演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这就是宁海的一些有趣的风俗了,你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呢?

篇七: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的风俗都不一样,每个人的风俗习惯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邵东市,在别的地方大年初一的早上有的吃饺子,有的吃面条,还有的吃的是大鱼大肉,但是在那里的大年初一的早上必须吃油煎糍粑。糍粑是普通的糍粑,油是普通的油,煎出来却是特别的香味。油煎糍粑的香味我永远忘不了,油煎糍粑被煎的外酥里嫩,撒上一点糖,糖瞬间融化在刚出锅的糍粑的表面,甜甜的糖融入米香,甜甜的米香味让我至今难忘。

大年初二,街道上,人会少一点,因为初二出嫁女儿要回娘家拜年,所以我们就会回到外婆家吃午饭,一般外婆为了迎接我们会特意杀鸡,外婆家的鸡又嫩又鲜还不肥,这种鸡汤跟穇子粑一起炖是最好吃的做法了。

在过年期间我们小朋友们都会放炮仗,炮仗的种类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的花炮,噼噼啪啪的的连珠桶,还有吵闹的“黑老大”。“黑老大“是男孩子们的最爱,“黑老大”盒子侧面有一个条白磷纸条,“黑老大”一擦就可以点燃,可以扔到水里当“鱼雷”,也可以直接扔到空中当“导弹“。

连珠桶是老少皆宜,点燃的时候引线火光闪烁,开炮时像一枚小型烟花,冲天的火光像彩虹一样,看着彩色的烟火冲上天空,虽然天气寒冷但是烟火的五颜六色使我们并不觉得冷,一支连珠桶虽然体型纤长但是“弹药”不少,少的有二十发,多的则有八十发,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生活习惯积累之后就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人们依然过着这样的的生活,可以看见,习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篇八: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叶竹贵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篇九: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笔下春节的习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诗歌中清明的习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是文秀笔下端午的习俗。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我的家乡大连也不例外,这不,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走来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春节前夕,男女老少都要准备一套新衣服,大年30那天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新年的到来。当然啦,每家每户都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把大街小巷映衬得格外的鲜艳。除了贴对联,除夕晚上,我们一家子也少不了吃年夜饭。年夜饭的菜肴很丰盛,南北菜肴都有,而且还富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年年有鱼(余),代表着年年有余;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生菜(财),代表发财……嘿嘿,是不是很有趣呢?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就会其乐融融地围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春节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的敲响。

大连的元宵节,也很热闹。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都得吃汤圆,“圆”含有团团圆圆的寓意,以前大街小巷都会挂花灯,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但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就没有享受到那种热闹劲儿,一家人只能宅在家里看元宵晚会。当没关系,爷爷奶奶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一朵幸福快乐的花。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春节!

篇十: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按照每年春节的习俗,大年三十清晨家家都会放爆竹,杂样的儿,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噼里啪啦……”声声映入我的耳帘,我揉揉迷离的睡眼从爆竹声中惊醒。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腊肉香肠,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的过程所成的加工品,而香肠是把肉搅碎成泥状,再灌入肠衣制成的长圆柱体管状食品,外婆会把腊肉香肠挂在灶台上,挂个数月,到过年我们回到四川故乡,外婆便会把它们摘下来招待我们。

从腊月三十开始,铺户们就陆续地上架春联、鞭炮、花灯、孔明灯,这都是只在这个节日出现的。在街巷里,吆喝声似乎也比平常多了些,也复杂了些,“卖糍粑喽!香蓬蓬的糍粑,新鲜出炉喽!”“冰粉!酸辣粉!凉皮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喽!”“来两个叶儿粑,再加个糍粑嘛”“好嘞,等起……”这一声声吆喝声,叫得小孩口水直流。我来到一家卖红糖糍粑的店,脚步不自觉得停了下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铺上刚做好冒着热气的红糖糍粑,红糖汁从那白洁的糍粑上流下来,看得我口水直流,“外婆,外婆,我想吃……”我拽了拽外婆的衣裳,但眼神从未从那糍粑上转移下来,好似我一转眼,它就会被别人买走似的,外婆笑了笑,刮了刮我的鼻尖。“老张给我乖孙女儿来两个”“好嘞!”我笑嘻嘻的吃着糍粑,感到心满意足,”小馋猫,这么好吃嘛,汁都吃得满嘴都是。”外婆边拿纸给我擦嘴边说,我笑盈盈不语。来来回回,大街小街,逛来逛去,不亦乐乎。“嗝-”终于手里东西提满了,肚子也填饱了,“小馋猫,不早喽!回家喽!”

夕阳西下,一老一少,手里提满了年货,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篇十一: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巨大的国度里,包含着许多小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历史悠久的风俗。我的家乡——哈尔滨,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市。

说到哈尔滨,每个人都会想象到哈尔滨的冬天。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芜的,但是哈尔滨的冬天却是一片繁荣的生机。这生机的背后,正是哈尔滨最有特色的风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万众瞩目的冰雪盛宴就会来到。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样的冰雕,闪亮出众的冰灯……

每个外地游客来到哈尔滨,看到冰雕都会赞不绝口,为何?只看那冰雕花样奇多,别具匠心,一个冰雕,一个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个个如真的一样,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让人身临其境。这其中有一塑龙状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条真龙悠然地盘旋着,这不仅表现了手艺者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龙的传说的敬爱与向往。

说完冰雕,我们来一起看看冰灯吧!每到冰雪节的夜晚,光明随着夜幕照亮了这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带来光明的正是那精制而又小巧的冰灯。冰灯的起源,是早年间,靠近松花江的渔民和农民晚间用来照明用的。后来经过工匠们的改造,成为了现在人人喜爱的冰灯。做冰灯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观赏,见那冰白光四射,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威严神圣之感,远观之,见那冰光晶莹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贵宝石一样,让人不禁想去触碰、欣赏一番。那冰灯,让人在这深夜中毫无睡意,只抱着一颗激动的心,对它恋恋不舍。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冰雪盛宴。因为有了这些别具特色的风俗,我的家乡变得更美、更迷人了。我爱家乡,爱它的风俗。

篇十二: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乡无锡有清明节吃青白团子的风俗。

相传3200多年前,周文王长兄泰伯三让天下,南奔荆蛮,在现无锡梅村鸿山地区兴修水利,传教农桑,演乐修礼,传播文明,死后葬于鸿山南麓。每逢清明前后,百姓们用青白团子作为供品自发祭祀泰伯,于是,清明节吃青白团子的风俗延续至今。

青白团子,顾名思义就是青白两种颜色的团子。很多人好奇青团子的青颜色是怎么来的,告诉你吧,那可是很有讲究的哦。清明节前,麦子长势旺盛,麦叶不老不嫩,把麦叶割回来洗净,放在石臼里捣碎成糊状后,用布包起来用力挤压,青汁就流出来了,现在很多人也用艾叶代替青麦叶来做青汁。和糯米粉的时候倒点青汁进去,揉好的面团就成青色了。

做团子也很有讲究,需要准备好糯米粉、清水和馅料。口味分为三种,白团子一般做鲜肉馅,青团子一般做豆沙馅和芝麻馅。把揉好的糯米粉团均匀地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拿一个在手心搓圆,用两个大拇指朝一个方向一边慢慢旋转一边稍稍压扁,捏成一个小碗状。然后取一些馅料放入“小碗”中央,再用手指轻轻地将边上的米团往中间聚,把馅料包裹住,整圆。

最后,把做好的团子放入蒸笼蒸数分钟后,厨房里便弥漫着一股清香。蒸熟出笼时,可在团子表面均匀涂上一层熟油,一只只软糯的团子白得剔透,绿得发亮。尤其是那青团子,透着光泽犹如一颗颗精致的绿宝石,惹人喜欢。

任何人都抵挡不住这青白团子的诱惑!一口咬下去,有着糯米特有的粘劲,但又不沾牙。再来一口,麦汁的清香、糯米粉的醇香、馅料的甜蜜或咸鲜交织着袭来,让人吃了还想吃。

篇十三: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聆听中秋的月光

廖烁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也称仲秋。传说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赏赐仙药。但仙药却被后羿的妻子吃下,不受控制的飞上天去。后来为了纪念善良的嫦娥,将这一天定为中秋。

小时不明白中秋有什么习俗,直至长大,终于在妈妈口中得知。“中秋节啊,当然是要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等啦。”妈妈一字一句耐心的与我讲解,我也越听越对中秋节感兴趣,一直期盼着中秋的到来。

中秋节很快也就到了,吃过晚饭的我,搬着小椅子来阳台与家人们一同吃月饼赏月。我坐在小椅子上,抬头便看见了一轮圆月在夜空中冉冉升起,看着高高升起的月亮,宛如一个圆润亮泽的白宝石在黑夜中站岗,十分美丽,令人无限的遐想。静静地观赏着朗朗的明月,估计想起小时候妈妈常讲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不知月宫的嫦娥会不会正在思恋离他很远的后羿,就仿佛不在身边的亲人此时是不是正在思念家乡,共同望月,共同吃月饼。

“喏,你最爱吃咸蛋黄的月饼。”妈妈的声音让正在沉迷月色之中的我回过神来,接过了妈妈给的月饼。看着那小小的月饼,如此的精致,竟有点不舍得吃了,但是一口咬下去,只觉得软糯可囗,香甜美味,金黄的蛋黄露了出来,是那么可人。

正在与妈妈一同吃月饼的我,突然看见了不远处放了烟花,甚是美丽,再配上这明晃晃的圆月,真是令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了种幸福,美满的感觉。

中秋——最可惜的是家乡的中秋,最美的也是家乡的中秋。虽然有些人在外地无法相聚,但是只要心中挂念,即使相融千里也无事,因为我们看了同一轮明月,共享同拥有那一份团圆的时刻。

篇十四: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每个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我生活于潮汕地区,那里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民俗,这些不同的风俗构成了我独特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

春节时各位都吃一些什么呢?相信许多小伙伴都会脱口而出,年糕!大家脑中的年糕是否都是雪白雪白,粘着白糖的呢?而我家乡的年糕却恰恰相反,是棕偏黑的。听爸爸说这个年糕的工序和可比普通的年糕要复杂多了,但具体怎么做出来的我却不知道。这种手工制作出来的年糕粘性并不强,不会黏嘴巴。表面上没有任何修饰过的痕迹,有一种古朴的美。样子美内里更美,一大口下去,吃得满嘴都是年糕的香味。这就是我记忆中家乡过年的味道。

在吃的方面,我们家乡还有另外一道美食,那就是著名的潮汕擂茶。里面放入芹菜、香菜、茶叶和花生,再用一根又长又粗的棍子放入牙钵中,通过不断地搅拌捣碎,冲入煮沸的开水,然后主人将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有咸茶的碗中,热气腾腾的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团团围坐在客厅中,边饮边嚼,边扯家常,别有一番情趣。我听家中的老一辈说,在以前,由于擂茶工序复杂,需要的食材多,因此只有在重大节日来临之前才会制作。到了现在科技发展了,人们使用机器也可以制作。擂茶制作好后,起初是十分浓稠的,需要用开水冲泡10分钟,才算制作成功。它的香味十分浓,有茶叶的味,也有花生的味,味道可口,喝着让人神清气爽。

家乡的不同习俗,象征着地方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美味的食物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记忆里,是我对家乡浓浓的思念。

篇十五: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端午食粽

汪静萱

艾的清香满屋弥漫,我一闻就知道,端午节来到了。

黄山的端午节,人们总要包许许多多的粽子,可以吃好长好长时间,也会送些给亲朋好友们分享。

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和我讲了包粽子祭屈原的故事。

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我早已熟记在心,他因为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当时的人们为了不让鱼类吃掉他,于是就动手包粽子投进河里。从此,包粽子祭屈原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那年端午,想到包粽子是纪念屈原,我就想多包几个。可是粽子怎么包?奶奶看我手忙脚乱把芦叶揉成一团,很无奈地开口:“唉,跟着我学。首先,把芦叶的叶脉对齐,绕成一个尖尖角。”

这还不简单?不就一个尖尖角嘛。我赶快拿起勺子,往刚做好的一个尖尖角里灌糯米。

奶奶看到了,马上制止我:“这样的不能放米,你看你这底下还有小洞呢,米会漏出来的。”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把尖角做尖。

接下来该是放米和馅了。我一手拿芦叶,一手倒米。大约倒了一半,奶奶提醒我可以放馅了,我挑了一颗红枣放进去,接着,再往里面倒上一层米。

奶奶看我完成的不错,又接着说:“把芦叶往里压,把两边也压一下。然后缠个绳,打个结,好了,完成。”我看看粽子,朝奶奶投去一个得意的眼神。

粽子包好了,被奶奶一串串拿到锅里去煮。煮了一个多小时,粽子熟了,该是吃粽子的时候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我包的粽子,三下五除二剥开芦叶。

深嗅一口,嗯,是香甜可口的小粽子无疑了。透过晶莹的糯米,仿佛都可以看见里面的蜜枣了!

家里,人手一个粽子,充满欢声笑语;屋外,提着粽子相送品尝,其乐融融。

篇十六: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炸肉丸

廖欣怡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定南的春节也不例外,这不,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响遏行云地走来了,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每次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个大铁炉,用来制作过年需要的食品,我最企盼的就是炸肉丸了。

妈妈会在春节前几天,就开始准备炸肉丸所需要的材料。妈妈总是一大早起床去买炸肉丸所需要的材料,炸肉丸的材料可多了:有冬笋,马蹄,香菇,包菜,番薯粉,鸡蛋,猪肉等。

首先妈妈会把冬笋,香菇,包菜,猪肉,放在切菜板上,剁碎,然后放到不同的小碗里边,然后再把马蹄削干净备用。随后就是把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让这个“小太阳”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接下来就是尤其重要的一步了。把所有的食材,放到一个大盆子里,用你练了十年的手,放上去用力的搅匀,加上番薯粉,盐,味精。在充分的搅匀,再放置几分钟就可以了,此时你还可以再加几个鸡蛋进去,这样可能会更好吃哦。

此时,爸爸便会不知道从哪弄了一口大铁锅,通体黝黑,浑身冰凉。妈妈把它灌满金黄的油,然后把大面团揪出许多小面团,这就是肉丸的雏形,把它们丢入烧热的油锅中,炸至通体金黄,肉丸就形成了。

每当这时,我总会迫不及待地偷拿几个,却总是被烫的上蹿下跳,父母见了便会笑得合不拢嘴,一股温馨的氛围无形的弥漫开来。

虽然现在仍有不少人坚持传统,但有一大部分人在追随潮流,崇洋媚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从春节做起吧!

篇十七: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番薯饼

宋清泉

宜春,那是一个山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地方。

这几天,外婆会给我们一种美味的食物,不过在说他之前,我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紫红藤,地上爬,藤上长绿叶,地上结红瓜。打一种蔬菜,看你们都应该知道了吧,没错答案就是番薯。

这次我回了宜春,外婆就打算去做番薯饼,常见的番薯有很多种做法,如可以番薯洗净后用火烤着吃,也可以蒸熟后吃。两种吃法都非常美味。

做番薯饼,首先要将番薯洗干净,去除他表面上的泥土。然后用刀将番薯对半切开,整整齐齐的放入锅中,蒸熟。真是后夹子把番薯夹到盆子里,别看番薯的外面全都蒸的黑乎乎的,其实里面非常美味,只要小心翼翼的把番薯表面的皮给剥开,一个口感美味,颜色鲜艳的番薯就现在我的眼前。凑进去闻一闻,番薯独特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沁人心脾。软绵绵的,甜可口的番薯肉,令人垂涎欲滴。一口咬下去,热腾腾的番薯在嘴里不停地滚动着,这甜甜的味道可以说是人间美味。

想要做番薯饼,先将去皮的番薯用勺子捣碎成泥,然后手上涂抹点油,不停地搓手,值到油均匀的涂抹到手上就可以了,接着拿一块大小均匀的番薯泥,搓圆成球,然后用手掌轻轻按扁,大约按到1cm的宽度就可以了,放到竹匾上,最后一步就是炸,首先将油烧热,然后将番薯饼慢慢的放进锅里,但是,一次只能放1~15个之间,用筷子不断翻动,直到番薯饼全部飘起,变成金黄色的时候,就可以捞出来浉油了。这样亲手做的番薯饼,比市场上买的既好吃又干净。

我爱美丽的宜春,我爱这个美。

篇十八: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我的家乡在梅州五华县,那里的人都十分热情好客,特别是过春节期间,街道上都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呢!可热闹了!

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节日就是春节,我们家乡的人都可忙了,又是买杂拌儿,又是买新衣新鞋,又是买爆竹的,连小孩也爱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我的妈妈曾经跟我说过春节的来源,听说:“从前,有一天天上的神鸟下凡就被一个猎人给射死了,玉帝知道了,就立刻叫上天兵天将下凡烧死凡人们,玉帝的女儿得知,不忍心伤害那么多无辜的百姓,就偷偷下凡告诉了百姓,百姓得知,十分慌张,在人们慌张的时候有一位老头想到说:“我们可以挂灯笼、放鞭炮、放烟花等,玉帝就会认为着火了,就不会再放火烧我们了。”人们听了连连称赞妙!妙!妙!啊!天兵下凡了,看见凡间着火了,连忙告诉玉帝不用放火了,凡间已经着火了。”所以我们都在正月十五这一天都是老百姓用来纪念仙女的日子。

我们过年都会包饺子,我们家乡人的饺子有五大馅,第一,栗子,第二,花生,第三,糖,第四,鱼,第五,肉。我们人人都说栗子是早生贵子,花生指长命百岁,糖指天天甜蜜开心,鱼和肉寓意着年年有余,每天能吃大鱼大肉。

在春节我们家乡人可热闹了,街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数都数不清,春节我们接送财神、倒贴福字、包压岁钱、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等,各种各样的习俗。

春节是一年之首,又称度岁,历史悠久,我家乡最隆重的是看春晚,而在很有艺术特色的就是“舞龙”才是最令我们大家无法忘怀的美好的记忆。

我爱我家乡的春节,我爱家乡的习俗,我爱我家乡丰富多彩的生活!

篇十九: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瞧,悄悄地跟在冬爷爷身后的她,一下子从时间的道路上跳出来,春节——这红彤彤的小姑娘笑盈盈地跑来了。

这红红的、浓郁的年味,从腊月就散发开来。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熬一锅香气扑鼻、又甜又糯的腊八粥。通常啊,熬粥时会在里面放入各种的红豆、黑豆、黄豆、绿豆、莲子、黑米、栗子、花生、大枣、葡萄干、桂圆、白糖等等等等。有这么多香喷喷的材料,说它是展览会也不为过。

在除夕,家家都忙着做年夜饭,酒肉的香味四处飘散。大家全部换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福字,屋里粘好窗花以及各种小饰品,四处年味浓浓。为什么这么喜庆?因为红色是春节的代言词,红色是最最吉祥、最最快乐、最最幸运的颜色。

元宵节啦!大街上到处都像办喜事,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家家挂起灯笼,有莲花的,有小鱼儿的,还有清一色的大红灯笼。而对一个原原本本的吃货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吃汤圆啊!真是一件美好的事。从满地爬的小孩子、天天工作的中年人到悠闲快乐的老人,谁不喜欢汤圆呢?在这天,先把糯米面和好,取出一小块,把中间按出一个小洞洞,把圆圆黑黑的芝麻球放在中间,把面团起来,放在锅中看它上上下下、浮浮沉沉地游泳,出锅时轻轻一咬,芝麻馅喷涌而出,给人无穷的回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鞭炮擦亮天空,浓浓的年味告诉我——这是一个无比快乐的幸福节日!

篇二十: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江苏泰州,在我们家乡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小伙伴们,我就给带大家感受下属于我家乡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作为春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虽然元宵节没有大年初一那么热闹,但是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过好元宵节,象征的整个春节的圆满谢幕!

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家家点亮盏盏精致的灯笼,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三五成群,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饭,来到非常热闹的街市,东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铺都铺满了有关元宵节的商品,大人和孩子们挑选着各自喜爱的东西,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孩子们吃着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馅料,用糯米粉包的圆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欣赏着美丽的夜景、享受着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

元宵节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习俗就数赏灯和猜灯谜了,相传汉明帝永平年间,皇家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参拜神佛。此后这种风俗便流传到民间,直至现代,人们为了增加其赏灯的趣味,便在各种彩灯下悬挂着红丝带,在丝带上写着谜面,让大家来猜谜底,大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竞猜着,人们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终于猜出谜底,脸上充满了胜利和喜悦的笑容,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走在喧闹的街上,大人们牵着小孩的手,小孩们手牵着各式花灯,尽情着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一年新的开始,享受着美妙的元宵节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