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自然 > 

关于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的调查报告(推荐3篇)作文

2.2W

篇一:关于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的调查报告(推荐3篇)作文

春节是中国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趁着寒假,我对春节有哪些习俗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2、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就是除夕晚上不睡觉,一直熬过午夜12点,守护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有的人家要吃到深夜。

3、放爆竹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开门爆竹”一说古已有之。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哗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4、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

5、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春节团圆的意义也变得更大了。

篇二:关于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的调查报告

我利用这个假期调查了春节的习俗,报告如下:

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历史悠久,从战国时期就有了最早的春联——桃符,也就是在桃板上刻一些乞求降福的咒语,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会有福。后来,用红纸代替木板,写上对仗的吉庆语句,贴在门的两边,就成了现在的春联了。

守岁

守岁就是从前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三十,一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初一早上不睡觉,意味着辞旧岁迎新年,这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高兴的一夜,这一夜里,可以看春晚,可以玩,可以放鞭炮……

压岁钱

孩子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就是压岁钱了。孩子给老人拜年时,老人就会给孩子压岁钱,这些钱寄托着老人对孩子的祝福,祝福孩子无病无忧,平平安安。在以前,因为各家各户的生活条件都不太好,压岁钱是不能真给孩子自由支配的,往往交给了孩子之后,让孩子压在枕头底下喜爱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就会还给大人。

篇三:关于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的调查报告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趁着假期,我对春节习俗做了一次调查。以下列举了几项重要的春节习俗。

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传说小年时灶王爷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各个家庭的是非善恶。为了确保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讲好话,不告状,人们就用糖瓜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灶王爷的嘴变甜了,只能为这家人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当然灶王爷是不存在的,所以给它吃的糖也就变成了小朋友最爱的灶糖。

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贴春联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这是春联最早的形态。到宋代时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喜欢热闹,在除夕前颁布旨意,要求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贴在门框上迎新春,由此“春联”正式得名与推广。

放鞭炮

在中国,过年放鞭炮的传统由来已久,传说“年”是一种凶兽,每到除夕夜会出来危害人间,年惧怕噼里啪啦的声响,因此,人们在除夕夜燃放爆竹以驱赶它,后来燃放鞭炮又兼具了迎神纳福的寓意。

年夜饭

年夜饭象征着幸福憧憬,是家庭团圆的时候。年夜饭的菜色对应更多的好意头:腐竹意味富足,豆腐意味富贵,生菜即生财,鱼象征“年年有余”,鸡象征“吉祥如意”,年夜饭里,涵盖了人们的追求、希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