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自然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推荐15篇)

1.32W

篇一: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推荐15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接下来,我就将为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

春节即将来到,家家户户都在28,29日的时候贴对联,挂彩灯。全家人都穿上了新衣服,大人们分好了工,男人们挂彩灯,女人们,贴对联。男人们在院子里站在凳子上把彩灯一一挂在院子的每个角落,孩子们就在一旁向上面递彩灯。他们每一次向上面递大概20厘米的彩灯,每次递的长度几乎一样。看他们那娴熟的动作,就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可以练成的。

挂完彩灯,贴完对联。孩子们就带上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小地雷,刮炮,摔炮。向大街和朋友们会军。紧接着,大街上“鞭炮齐鸣”一阵阵欢笑声传来。孩子们一直玩到吃饭,才暂时恋恋不舍地离开鞭炮。夜晚开始来临,孩子们仍然去街上玩耍,只不过多了许多灯光和火花,让黑夜变得更加美丽炫彩。

年夜饺子这可不是普通的饺子,而是带有福气的饺子。每家人都会在饺子中包上钱,花生和糖果,吃到包有钱的饺子,约着以后有钱花,吃到包有花生的饺子,意味着长寿,吃到包有糖果的饺子,意味着以后生活甜蜜。大家开始吃饺子了,谁都想吃到带有福气的饺子。突然,“啊”!“我吃到钱了”,小孩子脸上充满了激动和兴奋。接着有人吃到带有福气的饺子……大家的笑声充满了整个屋子。

每个人都开开心心,迎接亲人们的祝福,过了一个幸福的春节。

靳凯凇

指导教师:魏玉春

篇二: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我的家乡在河南新乡的一个小县城——原阳,这里虽没有大城市的繁荣,却有着独特的风韵。尤其是大年初一的踩高跷表演,更是家乡的一大亮点。

在我们家乡,只要提起踩高跷,那真叫个家喻户晓,并已然成为一种潮流。只要给人一个高跷,谁都能给你踩出各种花样来:正着踩、走马踩、斜人踩……男女老少,人人精通。一到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便早早走出家门,风风火火地向街上涌,一场盛大的踩高跷表演即将绚丽登场。

一会功夫,街道便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虽然在高跷上行动不便,但踩高跷的人们却自有一番诀窍——抖动,以这种独特的形式为大家献上最美的新年祝福。

咦?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怎么在这?看!那边的福娃好可爱呀!哇!葫芦娃可真神气……此情此景引逗的一些孩童心里发痒,也争着加入踩高跷队伍,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越来越壮大,一眼都望不到边。

队伍被观众们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悠闲自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踩高跷也渐渐进入了高潮。围观的人们喝彩声此起彼伏,表演者的动作也越来越繁复花哨,令人久看不厌,演到精彩之处,人群中便爆发出一阵惊呼,这样喧闹的场景会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精彩的高跷表演为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让人意犹未尽。

啊!家乡的高跷就如醇酒一般,醉着我们的心,醉着我们的魂。身为中华儿女,我们一定要把这份瑰宝永远传承下去!

篇三: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有的人喜欢月白风清的中秋节;有的人喜欢粽香四溢的端午节;有的人喜欢团团圆圆的元宵节……而我喜欢家乡的春节。

大年三十早上,人们一醒来穿好新衣服,开始在门上贴春联,撕掉旧的春联表示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然后把”福”字倒贴在门上,表示福气到了,窗户上贴上有关”牛”的窗花。大人们踩着梯子小心翼翼地往屋檐上挂灯笼,看着这灯笼更感觉到了几分喜庆的节日气氛。

大人们又忙碌了起来,厨房里冒出了油烟味,还时不时传来“当当”的声音,剁肉、切菜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这几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欢快的交响乐。年夜饭做好了,端上桌,好丰盛啊!有肥而不腻的红烧肉,百吃不厌的糖醋排骨,热气腾腾的饺子,一股股香味飘散出来,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吃完饭后,我们坐在沙发上有说有笑地看精彩的春晚,一边看电视一边等待午夜钟声的敲响,到了十二点响起了新年的钟声,与此同时外面放起了烟花,那烟花好像一朵绽放的鲜花,也像一个喷水的泉眼,又似繁星满天,把天都照亮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起得非常早,因为这是我们最喜欢的一天。我穿上新衣跑出去给长辈拜年,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祝福着,长辈们给了我压岁钱,我就一溜烟跑没影了。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风俗,我最喜欢的节日,仿佛一幅风景画,收藏在我的记忆当中。

篇四: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金黄的,霓虹的,暗黑的空中被炫彩的烟花点亮,闪烁在我眼中,分外好看。我想,这就是春节带给人最美的祝福吧。

喜欢油饼入锅时一瞬间爆发出来的一阵“呲啦”声,像一个气球,慢慢鼓胀起来了,胖乎乎,面团一瞬间变成了金色,扑鼻的麦香仿佛让人看到了一望无尽的麦田,被风撩起层层波浪。顾不上烫,急匆匆拿起来咬上一口,浓郁的幸福感将你层层包围时的满足,别提有多快乐了!

而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年夜饭也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陪伴。还记得每年的年夜饭上都有一道水煮鱼,谁都不能动。要等到大年初一再吃,寓意新的一年“年年有余”。熬到晚上零点,外面突然放起了烟花,在空中爆破成耀眼的流光溢彩,红色和绿色的搭配,比想象中的还要好看。声音阵阵,好似雷鸣,“轰隆隆”地盘旋在人的耳边,砰砰的响让人心跳加速,感受的到溢出来的欢喜,孩子们挑着灯笼都跑出来了,一盏盏,各式各样,走马灯俏皮可爱,小花灯闪耀着五彩的光芒,又是谁说普通的大红灯笼逊色了呢?红彤彤的一片,给深沉的夜添一份通红的火。孩子们并排走着,成了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线。与烟花相互辉映,把黑夜照成了白天。不经想到诗句“暮然回首,我身正处灯火阑珊中。”

偏爱新春中的一抹红,喜欢油锅里的一片金。春节的美,迎客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篇五: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胡叶森

饭桌上香喷喷的年夜饭,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电视上精彩的春晚,这!就是除夕!

这天,人们都停止了工作,大人们在集市上购买年货,为春节做准备。小孩子们放鞭炮,穿新衣,我也不例外。记得小时候,爷爷总会带着我去集市上买鞭炮。有一次我突发奇,问:“爷爷,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啊?”爷爷笑着回答道:“很久很很久以前,每到过年时,就有一个叫‘年’的怪兽闯入村庄,祸害人类。后来人们发明了鞭炮来驱赶他,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听后,我恍然大悟。

傍晚,爸爸装上鞭炮,开车带着我到长辈的墓前放鞭炮,说是为了给去世的长辈长辈“暖床”,让他们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不再寒冷。我也十分积极,从车上拿出炮台,放上双响炮,那双响炮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迫不及待地飞上了天空,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从暮色苍茫的天空中传入耳朵,不得不令人产生爱慕之情。结束后,爸爸又从车上拿出水,把那一区域淋了一遍,又仔细检查,确认没有残留的火星后,才驾车离开。

这天晚上,人们都要守岁,等待着新的一年到来。这时,无聊的人可能会打打牌或看春晚。到了12点,家家都会拿出一挂“新年红”,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人人们还会“烧香山”,祈求在新的一年内得到保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习俗,而现在,有些习俗正在慢慢消失,而我们正是这些习俗的继承人,需要我们传承下去。

篇六: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春节,一个喜庆之节,欢乐之节,是人们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就这样,春节迈着轻盈的脚步与人们相拥。欢乐永远是春节的代名词。

春节——一年中最令人振奋的日子。一到快过节时,人们就像蜜蜂忙碌起来,一早便准备着过节的年货:炸丸子、炸鱼块、备酒肉等还要为儿女准备新衣裳、压岁钱,整个春节就没有闲在的时候。但有了春节的热闹,一切苦累就都烟消云散了,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大年三十,一家人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大人准备团圆饭,小孩儿则出门放烟花爆竹,胆小的孩子紧捂耳朵,胆大的孩子欢呼雀跃。一声声炮响划破天野,让春节的喜庆氛围越来越浓,欢喜笼罩着大地。

“吃饭喽——”大声的呼喊将人们引入饭桌,一家人手举酒杯,相互贺年,小孩子们大声喊着“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大人们大口大口吃着美味佳肴,全然将前一年的烦恼抛除脑后,人人喜笑颜开。小孩子个个穿新衣,“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玩具。大年初一春节到,喜气洋洋乐淘淘。这一天是属于中华儿女的团圆夜,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息仍弥漫空中,沁人心田。

篇七: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我们家乡也不例外。

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初夕。在这一天,人们都要贴春联、放鞭炮,来迎接新的一年。关于除夕,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村子突然来了一个巨大的怪兽,名字叫夕,把人们吓得心惊肉跳。有一个叫年的小孩,他灵机一动,用点燃的鞭炮和红绸来吓怪兽,最终把怪兽吓跑了。以后人们都在每年的最后一天贴春联、放鞭炮。

除夕的夜晚,家人们都要在一起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饺子要多煮,意在年年有余。一旦饺子煮破,可不能说破,要说挣了,也就是赚的意思。饺子里还要包钱、枣、糖等,吃到的人们都预示着吉祥发财,大家都衷心地互相祝福着。除夕的夜晚最有特色的就是放烟花了,小孩子们更是高兴得不得了。整个夜晚的天空都五颜六色,真是爆竹声声辞旧岁,欢天喜地迎春节啊!

大年初一,有拜年的习俗,大家相互拜年,互相问好。小孩子向长辈拜年的时候都会得到压岁钱,拿到红包的孩子们一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

初一过后就迎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上街赏花灯、吃元宵,仍旧沉浸在春节喜庆的气氛中。

正月十五后,春节也接近尾声了,我认为春节的意义就是让人们能好好休息几天,调整状态,来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篇八: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甘长一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在这个欢快的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

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所有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在一起,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篇九: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地方也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河南,历史悠久,民俗、风俗极多,流传最广的就是过年的民俗了。过年风俗主要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而在农村,祭灶的仪式在鞭炮声中拉开了序幕,祭灶多在晚上举行,人们食用灶糖和火烧等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的祭灶火烧,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其次就是拜年了,大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的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区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春节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寿安康,长辈将事先准备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能压住邪崇,因为“岁”与“崇“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其他的风俗还有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看春晚等等,这些风俗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篇十: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风民俗,而且幅员辽阔,真的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走进潮州,领略潮州的春节特色。

春节前的腊月二十四,是“老爷”上天的日子,这位“老爷”就是“灶王爷”,是一位保佑平民百姓、上报天帝好事的好神仙。在那一天,人们会焚香、烧纸、祭拜,把“老爷”搬到指定的地点送他上天。

直到腊月二十八那天,平民百姓们都得去那个地方祭拜“老爷”,保佑全家老小,希望在新的一年全家平平安安。

除夕那晚,人们已经贴好了红艳艳的春联、窗花,开着电视,准备吃年夜饭。在吃饭之前,我们的餐桌上会摆满鸡鸭鱼肉,但我们却不能马上吃,必须打开大门,先让在天上的祖先回家,要让他们先吃,然后我们才能坐下来吃饭。

在这除夕的餐桌上,有一道具有潮州特色的美食——粿。有韭菜粿、红粿、玉米粿,每种粿都色泽鲜艳,香甜软糯,令人回味无穷。

大年初一、初二,人们个个都穿上新衣服、新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晚辈见到长辈,要主动拜年,长辈就会把装有压岁钱的红包递给他们。初三、初四这两天,我们村就会举行“游神”活动,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抬着“财神”在街上走,同时还有村民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好不热闹。祈求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全村平安。

我喜欢家乡的春节习俗,它是那么的多姿多彩,我更爱我的家乡,那里有我童年美好的记忆。

篇十一: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风俗,那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晚上舞龙。

“鼓咚咚,咚,鼓咚咚,咚……”哪儿来了一阵击鼓声?难道有什么特别的节目在广场上表演吗?

刚一走向广场,就见到一片火红的灯光在路道上跳舞,看戏的人们响起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十几位舞龙者有的伴奏乐器,有的舞着龙,有的在喝彩……

只见那龙,全身都是火红的鳞片,一片连着一片,中间没有一丝缝隙。龙头上长着75度至85度的嘴,头上两个龙角向后倾斜,鼻子上长着两条又细又长的龙须,上面还有一双既圆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舞龙开始啦!只见一位魁梧的大汉手上举着一个跟足球一样大的龙珠,上面镶着五彩缤纷的花纹。龙看见后,立刻直奔龙珠,随着龙珠升腾。大汉在龙面前把手中的棒子抡了几大圈,龙也随它,一圈又一圈的盘起。过了一会儿,龙似乎累了,停留在半空,身子围成一个大圈。接着龙珠又上下摆动,龙紧追不舍,也跟随着上下摆动,犹如海面上刮起了一阵风,把浪吹掀翻了。不一会儿,龙珠直冲云霄,龙也不甘示弱,一圈一圈往上盘,仿佛这是一座黄鹤直冲太阳。龙珠见状,马上缓缓下降,准备落入人间。龙可不想放弃,仍就跟龙珠一起下凡。最后,龙珠边上下摆动,边围着广场绕圈,龙也在它的带领下形成连绵不断的山脉。

这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所讲到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篇十二: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正月十六走太平》

爆竹声声响,莺啼报新年!快乐祥和的新年来临啦!在我的家乡安徽全椒,每逢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文化习俗就是“走太平”。据说,这项“健身习俗”自东汉开始已经流传千年之久!

每到春节期间,太平桥附近就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卖春联的、卖糖葫芦的、卖各种炸串小吃的……应有尽有,各种吆喝声、叫卖声交杂相汇,热闹非凡。晚上还会有大爷大妈在跳广场舞,瞧!他们扭得可真带劲啊!像是在庆贺新年的到来!

从正月十六日的清晨持续到深夜,老老少少们会接二连三地从太平桥上走过。在踏上太平桥前,你可以在嘴里含上一颗糖,预祝来年甜甜蜜蜜。此外,你还可以买一根长长的红布条,上面写上自己的心愿,比如作为小学生的我就写了“学习进步”四个字,然后把布条拴在桥头,祈祷愿望成真!桥头上密密麻麻的红布条随风飘舞,红红火火,表达了人们对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在太平桥复古的石板路上,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见河岸边的人在放烟花,随着火星的燃烧,“砰”的一声巨响,光彩夺目的烟花此起彼伏地绽放在夜空中,美不胜收!

走太平,是我们全椒县独一无二的春节风俗,桥的谐音是“瞧”,“走桥”就是全椒话“瞧病”,大家在太平桥上祈祷着来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消灾去病!明年正月十六欢迎您来我们全椒走太平噢!

篇十三: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吴梦思

春节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日子,它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

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家家户户门前已经贴上了春联,屋里屋外张灯结彩,整个村子的气氛变得异常热闹,人人都在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欢呼雀跃,满怀期盼。

春节最不可缺的是传统的美食,比如:饺子、团子、寓意团团圆圆,吉祥如意。每一家都没闲着,人们围桌而坐,一起动手包饺子和团子,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包饺子是个技术活,没点技巧是不行的——取一块饺子皮,把饺子馅放在中间,然后对折,先捏中间,再捏两边,接着在饺子的边缘由中间向两边挤一下,这样包出的饺子既好看又结实,下锅不容易煮破。除夕夜的团圆饭,饺子可是餐桌上的主角。

吃完年夜饭,孩子们还会收到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长辈们的压岁钱。据说,压岁钱是为了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安度过一岁。

听,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破了村庄夜晚的宁静,在除夕夜里,家家户户的人们要互相拜年,送上祝福,在这个时候,小孩子是最开心的了,挨家挨户拜个年,送上祝福,说句:“新年好”,送上祝福语,红包就到手了,捧着红包满载而归,盘算着要买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真叫孩子们欢喜雀跃。

虽然春节假期只有短短几天,但这几天是孩子们的最爱,是全家人放下工作,学习压力的时刻,是幸福团聚的好时刻。

篇十四: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谈起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大家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春节。在我的家乡,正月初一的讲究可不少。

除夕熬了一夜,初一大家都要早早起床,就连小孩子也不例外。起床刚出门,妈妈就催着我去洗脸,“咦?水怎么是黑的?”我看看水盆里的水又看看妈妈,“为什么初一要用‘黑水洗脸呢?”“这是桃木煮的水,桃木能辟邪啊,拿着。”妈妈边说边把一根桃树枝放进我的口袋里,“今天还要把一个树枝放门口,挡着妖魔不让进。”“哦哦。”

吃完早饭后,就要出门拜年了。“早上好,你们去哪家?”“去南边那家。”“正好我们也去,一起一起!”一对人遇到另一队人总会热情地寒暄几句,若是不同路,就互相约着晚上去他家做客。小孩子们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跟着家人到处转悠,穿着暖呵呵的新衣服,简直像个年画里的娃娃,去到人家里,人家总忍不住多给些糖果,口袋里都塞不下了!小小的糖里包含了大家对孩子满满的祝福。

“大爷大娘,新年快乐!”这句话像口令一般,大家齐刷刷给老人磕头,大人说,这是对老人的尊敬。“哎呦!快起来,快起来!”大娘赶忙出来接客,“进来坐。”大家就笑呵呵的进了屋,桌子上有各种坚果和糖果用来接待客人,大家都可以拿来吃。

晚上,大人们常常会抢红包,打牌,小孩子们或是比着谁过得的糖多,或是去放鞭炮,又或是学着大人的样子玩牌,全家人都开心又快乐。

春节到来的时候,不管男女老少,都十分期待,十分重视。年的快乐与祥和一直伴随着我们。

篇十五: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春节

我很小时就听妈妈讲过,妈妈还说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猛的怪兽,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从而乡亲们便用桃符来保卫平安。

所以,每年我都像个小跟班一样,在妈妈爸爸贴对联的时候看着红纸黑字的对联工工整整的贴在门上,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敬意。横批、竖批……一样一样地贴在门上。

今年,我耐不住手痒,向爸爸提议自己来试试。爸爸笑了笑说:“这对联可得小心贴,普普通通的一幅对联,可承载了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呢!”我心里不由自主地赞叹中国的博大精深,连一幅小小的对联都这么讲究。接着,爸爸把竖批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地用胶带贴在周围,一步步地把对联压在门上,生怕一步错,毁坏了这神圣的红色。竖批弄好后,横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由于身高与门的差距太大,不得不搬个凳子,踮起脚尖来贴。下来一看,还是有些歪,我好气又好笑,自以为贴春联容易,笑自己贴的春联与爸爸比差上十万八千里。于是,我只好又站上去,把还没贴好的横批又取了下来,左提提、右拉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把春联稳稳当当地贴在自家大门上,看着自己的成品,我不由自主地笑了笑。夕阳的余光正好斜照在对联上,一副万象更新的祥和。

春节贴春联,给新的一年里带来了除旧迎新,不愧连古古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指导老师:夏正萍(公众号:尖尖角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