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自然 > 

家乡风俗作文(推荐10篇)

5.19K

篇一:家乡风俗作文

家乡风俗作文(推荐10篇)

我的家乡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朝鲜族的风俗尤为凸显。

朝鲜族的传统服装与其生活方式相吻合。朝鲜族居住以火炕为主。平时男人盘腿而坐,而妇女坐一般是双膝着地的跪式,所以衣着多是宽松。朝鲜族一般喜欢穿白色,显示出喜爱清静,朴素的特性。故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族服装我虽然没有穿过,但是看过他们穿着朝鲜族服装行走在大街上有一种公主范,男人

们则是一位绅士。

在服饰中最具特色并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的要数女装。朝鲜族女装分上下装。上装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纹漂亮的绸缎或纱缝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纽扣,以前衣襟的两个彩色带系成蝴蝶形。夏装为宽松式的彩色高腰长裙,他裹在两三层内衣使之更加合身。

与这种服饰相协调,他们习惯上多穿白色或天蓝色的船型勾鼻胶鞋。这与服饰形成一体,显示出曲线美,显得端庄大方,古朴典雅。这种打扮如今只在各种喜庆节日盛会中所见。

家乡朝鲜族的服饰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宁晗宇

篇二:家乡风俗作文

李秉科

我的家乡是首都北京,那是一座有着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级城市,也是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北京既现代又古老,历史的年轮和文明的积淀赋予了大都会北京特有的年俗。

对于一个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莫过于春节。春节又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给人们带来厄运的凶兽,每到除夕,“年”一来就要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但是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每年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鞭炮,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成就了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我最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的时候能放鞭炮、拜年、得红包,而北京过年还能逛庙会。

过年放鞭炮是我的最爱,每年的除夕夜我都会兴冲冲跟着爸爸和妈妈一起去放鞭炮。我会像一个小侦察兵一样快速扫视周围的环境,选择一片开阔、平整的地面,迫不及待的撕去炮皮,把鞭炮稳稳的放置在地上。手拿一截香柱又紧张又期待的小心翼翼地靠近鞭炮,爸爸会拿着手电帮我照着鞭炮的引线,这时候我会深吸一口气,慢慢地俯下身子,双眼紧盯引线,伸手将香柱头稳稳地靠向鞭炮,然后迅速的转身,大跨步的跑开,一下子就离了鞭炮几米开外。紧接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会响彻夜空,天空中也接二连三的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朵,胆小的妈妈会捂住耳朵,我们全家人一起沉浸在这五颜六色的夜晚,辞旧迎新的爆竹声将过年的喜庆气氛烘托到顶点。

在北京过年还有一项特殊的习俗,那就是逛庙会,北京最有名的莫过于地坛庙会啦。还没到地坛庙会的大门,迎面就能看到红红的灯笼,百盏千形、喜气洋洋。周围到处都是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脸上,欢声笑语都带着喜庆。路两旁早已被五花八门的小贩挤得水泄不通,不断传来小贩们的吆喝声和大家买卖之间的讨价还价声。仔细一瞧,还真是吃喝玩乐样样俱全。看,十里飘香的羊肉串摊位前挤满了众多食客,金黄色的热油、红彤彤的辣椒粉、黄橙橙的孜然面包裹着一串串羊肉串,在炭火上发出“呲呲”的响声,馋的人口水直下三千尺;闻,古朴幽香的不是一杯杯回味无穷的奶茶吗?时不时的吸引着人们驻足品尝,卖奶茶的蒙古族小姑娘脸上总是会露出温暖的笑容,好像奶茶也变得更加香甜啦;踩高跷、舞龙、秧歌……一出出民俗表演更是异彩纷呈。在北京的庙会里,年的味道更加浓郁。

我喜欢过年,但我更爱我的家乡——北京。

篇三:家乡风俗作文

姚磊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不同民族的大家族,每个民族都有她独特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寒。春分送暖入屠苏。”正是我家乡的风俗——过年

过年时,家家户户大扫除,也就是除旧迎新。之所以要大扫除,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传说坏神仙“三尸神”最喜欢搬弄是非,他向玉皇大帝报告,说人间那些挂了蛛网的人家正在作乱犯事。玉帝听了很生气,要惩罚人间,这事被灶王爷知道了,他通知每家每户赶紧打扫卫生,玉帝一看,人间到处气象更新,并没有像“三尸神”说的那样,于是吩咐诸神为人间送瑞添福。

在除夕的大早上,人们会点燃早就准备好的鞭炮,一串串的鞭炮“霹雳吧啦”的响,孩子们多躲在门后,之后再点燃一排圆形花炮,火炮“嗖”的一声声直冲云霄,再“轰”的一炸,化作一缕白烟。到晚上,家人们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外出的家人再忙再远,也要在这天赶回来,年夜饭上有象征团圆的圆子,寓意年年有余的鱼,代表长寿的面条……吃过年夜饭,长辈还要给小辈发压岁钱,红包上有“万岁千秋”“却殃除凶”等吉祥语,或者是龙。鬼。双鱼等吉祥图案,表达了长辈的关爱和祝福,孩子们收到红包也是非常欢喜。

拿过红包,小孩子们出去找玩伴,她们结伴放着花筒,燃着烟花。烟花在夜晚显得格外美丽,有红的,有蓝的,有紫的,有黄的,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孩子们还要守岁,一直要到镇远初一还算结实。

希望家乡的风俗可以一直传承下去,让年味变的越来越浓,让这种历史文化能够更加悠久的继承下去。

篇四:家乡风俗作文

偷青探险记

高子珊

偷青——听到这个词,你是否有许多疑问:你是要去偷什么东西吗?你要去有草的地方?都不是,在我的老家,小孩子一听到这个词,就开心的不得了。我也不例外,尤其是今年的偷青可谓是一次探险啊!

元宵节一大早,我吃了圆滚滚的汤圆后,就把表姐叫到一起策划今晚的秘密行动……

晚饭后,我们就去准备工具了,背筐、锄头、镰刀。等到天色一暗下来,我和表姐就偷偷从家里溜了出去。

行动开始,我们全副武装跑到了刘大爷的家里,“到这干嘛?没什么好偷的。”表姐一脸疑惑。“不慌,跟我来,”我胸有成竹地说。随即我俩小心翼翼地走到后院,我边走边说:“经过我多天观察,为了防止我们偷菜,他们把青菜种到了后院,那菜又大又好……”

天变得更暗了,暗得看不见任何东西。我和姐姐相视一笑,神秘地从背后拿出了手电筒。突然,表姐看见一条虫子,吓得大叫起来:“啊!”我连忙捂住了她的嘴。就在这时,刘大爷家的灯突然亮了,我们连忙跑到大梧桐树下趴着,不敢大声呼吸,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他们从窗外一看,可能因为太暗,什么都没看到就把灯关了。我们这才放心下来,等我们回过神来才发现衣服上全是泥,但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抓紧时机立即偷青……不一会儿,菜地里只剩下几株青菜孤零零地立在那儿。

回到家后我们早已精疲力尽,奶奶看到满身是泥的我俩,哭笑不得。这次偷青真是太惊险了!

篇五:家乡风俗作文

丁炬宏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扫除、购年货、包饺子、拜年等等简直数不胜数。

我和爸爸也按照习俗去购年货。大街小巷里,买年货的人们数不胜数。小摊上,小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摆满了鲜艳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我和爸爸又开始了疯狂大抢购,各种各样的东西被我们一扫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装了满满一大袋子。

我的家乡最少不了的一项习俗当然是包饺子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我们家当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妈妈就开始包饺子啦!包饺子还需要技巧呢!我负责擀皮,我这里擀擀,那里擀擀,简直就是四不像。妈妈给我做了示范,包饺子应该均匀地擀,让它在擀面杖上转起来,这样就可以擀得圆圆的了。我按照妈妈的办法,怎么也不能把这个“淘气鬼”制服,还是擀得乱七八糟。不过经过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艰苦训练,我终于把这个淘气鬼给制服了。

我们这里包饺子还要包里面钱呢!只要谁吃着带钱的饺子,就代表着他在这一年中平安无事,运气很好。谁要是吃的最多,谁就是一家之主。我们家也包了好几个钱呢!我和爸爸妈妈都想吃到钱。我为了得到拿到那几个硬币,于是抢了很多的饺子。嘿嘿!我们家里的钱竟然被我吃到了三个,把我的牙都快咯坏了!

吃过饺子之后,我们当然还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们男生最喜欢干的事情。我们拿起一个大烟花,迅速点燃。顿时,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的烟花,美丽极了。

我们这的春节习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过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祝福,给他们拜一个年,说一些祝福的话语。然后长辈们就会给我们一些压岁钱,发一个红包。然后再与亲戚们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表达互相之间的感情。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就是这样的,怎么样!你们的呢?

篇六:家乡风俗作文

难忘的鲅鱼节

CKR

四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正在下棋。窗外传来几声鸟叫,爸爸抬头看看窗外,喝了一口茶,说:“春天到了,又到了青岛鲅鱼节的时候了!”这句话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几年前,我第一次过鲅鱼节的情景。

那是四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回青岛探望亲人,恰逢鲅鱼节,我和爸爸、妈妈去市场买鲅鱼。那个时候,鲅鱼大量上市,卖鱼的小贩多了许多,鲅鱼整整齐齐地摆在大铁盘子里,鱼肚子反射着银光,好看极了。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顾客,开心地挑选鲅鱼。我问爸爸:“为什么要买鲅鱼呢?它们又不是最好吃的鱼。”爸爸笑盈盈地告诉我:“因为鲅鱼节到了,我们要挑选鲅鱼送给我的岳父,就是你的姥爷。”我听后觉得这个节日可真奇怪。我们来到一个摊位,买了两条六斤多重,特别新鲜的大鲅鱼,便赶往姥爷家。

刚进姥爷家门口,姥姥、姥爷笑呵呵地迎上来,说:“你们回来了!这两条鱼可真不小啊!”爸爸、妈妈和姥姥去厨房准备晚饭,我陪姥爷聊天。我问姥爷:“黄花鱼比鲅鱼好吃多了,为什么有鲅鱼节,没有黄花鱼节呀?”姥爷慈祥地看着我,说:“鲅鱼节因何而来,大家都不清楚,我只知道,几十年前就有这个节了,我年轻时也给岳父送鲅鱼。黄花鱼是很有名贵的鱼,作为礼物是送不起的,而且送小小的一条也不好看。鲅鱼价格低,个头大,百姓送得起,也显得有面子,而且鲅与爸同音,也符合送礼给岳父的主题。”原来如此啊!正聊着,鲅鱼和很多美食就上桌了,我吃了一块鱼肉,味道还是很鲜美的。

“叽叽叽”一阵鸟叫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扭头看看爸爸,他的思绪似乎也飞到了鲅鱼节,飞回了遥远的青岛。我想:“爸爸一定也在思念他的爸爸、妈妈。毕竟,因为疫情我们已经近一年没有回青岛了。”我突然明白了,鲅鱼节在时间的冲刷下保留下来的原因不是鲅鱼,而是鲅鱼节所展现的子女对老人的爱和孝心。鲅鱼节不仅是送鱼吃鱼的节日,更是子女陪伴长辈的节日。

篇七:家乡风俗作文

刘祯

阿拉善左旗各民族都有信仰宗教之故俗,阿拉善历史上主要有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5教。

从建旗开始,蒙古族大多信仰喇嘛教,历代相传,延续至今,阿拉善左旗喇嘛庙颇多。

建国前,阿拉善左旗共有寺庙、教堂46座,其中喇嘛庙37座、清真寺7座、汉佛寺1座。喇嘛庙的建造规模宏大、设计精致。

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阿拉善左旗有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他们语言、文字、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同于蒙古族,信仰习俗等同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除虔诚信仰伊斯兰教、参加伊斯兰教活动外,也参加喇嘛教的各种庙会、经会等活动,但他们只承认自己是伊斯兰教教徒,不承认是喇嘛教徒。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除过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外,也同其他民族一样过春节、元旦、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解放前阿拉善蒙古族服饰分为官服、便服、喇嘛服三种。官服式样与清褂袍套相似;喇嘛服是信奉藏传佛教的喇嘛及其信徒们所穿的服装;便服有长衫、棉袍、坎肩、大皮袄等。男服镶单边者多,女服鲜艳而美观,长衫或坎肩绵镶绣花边或金银丝绦。蒙古袍还加各种修边装饰,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

蒙古族饮食大致分为三类,即粮食、乳食和肉食。乳食以奶茶、酸奶、奶酪、黄油、奶皮、奶酒为主。肉食有烤全羊、羊背子、手抓羊肉等。

烤全羊是阿拉善地区特有的名菜。多选用上等土种绵羯羊,经屠宰、烫毛、整理、填料等十几道工序后才进行烘烤。烘烤时采用特制的烤炉,并选用当地特有的干梭梭为燃料。烤出的全羊成卧姿,皮黄中泛红,外酥脆适口,肉体松软鲜嫩,肥而不腻,是阿拉善人招待贵宾最高档次的食物。

这就是家乡的一些基本习俗。

篇八:家乡风俗作文

张毓恒——六一班

我的家乡是天台,说起家乡的的风俗,不得不提的,就是家乡的年。

大年初一,“五味粥”作为春节早餐。天台这儿一律吃“五味粥”,这“五味粥”指的是用白米、红枣、红豆、芋头五种食材熬制而成。这粥原出于佛寺僧侣新年祈祷“五福”降临人间而煮此杂羹。五台素称“福地”,土民多信佛教,这种习俗就散开来,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年到头,百姓能安居乐业。不过,这是从元末开始说,这习俗是当地居民为了感谢朱元璋的义军攻占了悬城而诞生的粥。它的味道鲜美,多种食材混在粥里,鲜而不腻。

中午我们一般都吃饺饼筒,这种食物用特制的皮弄成圆形,放入食材,再将饼皮卷起,卷成长条状。然后将卷好的饺饼筒放在平底锅上煎,煎好之后就可以享用美味了!但我认为五花肉是饺饼筒的精髓,五花肉肥瘦相间,在舌尖一触即化,丰富的口感让我们欲罢不能。

晚上的天台就有许多好吃的食物了,但我最爱的是馄饨。先把不多不少的肉放在手上,一捏一个可爱的馄饨就好了。当开始煮馄饨时,就可以开始调制自己的香料了。我比较喜欢醋加辣椒,再加上香菜,配制好后馄饨差不多就好了。一碗热腾腾香气扑鼻的馄饨上桌了,吃时先把旁边的皮吃掉。再把肉放在香料上,又酸又辣又香,别提多好吃了。对了,汤汁也很鲜美,别忘了喝。

这就是天台的年,以食物搭成风俗的桥梁。

篇九:家乡风俗作文

论粽子

曾治默

粽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男女老少,皆爱。它是由艾叶包裹粽馅儿制成,味极佳。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粽子的起源呢?

屈原,为楚王宗室,担任楚王之左徒,博闻强识,志向远大。不料,却受了上官大夫的诬陷,被流放了。后来楚国的都城郢都为秦军所破,屈原悲痛不已,披头散发,抱着石头,投入汨罗江悲壮地死去。渔民们对屈原十分爱戴,怕一代忠臣之尸首为鱼虾所食,乃投米团喂鱼虾,名为粽子。

粽子本是用来喂鱼虾的,后来就成了供人食用的了,流传至今。粽子的制作材料只有艾叶和糯米。艾叶有些讲究,需又长又宽,不可枯黄,不可破损。而糯米也可佐以花生、腊肉等。粽子的制作方法异常简单,只需将粽叶裹起,倒入馅儿,封口,用线包起,放入锅中,俟粽子熟。

粽子熟了!淡青色的粽子,放在鼻前一吸,一股淡淡的清香漫入鼻中,略加糯米腊肉之味。拆开一看,艾叶上面早已沾满了黏糊糊的糯米,再把粽馅儿取出,放入碗中,就可以吃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出了很多新品,如鲍鱼的、蛋黄的,皆是美味。端午节的粽味儿就更浓了。

篇十:家乡风俗作文

刘思晨

每一个家乡都有自己的特色风俗,而我们家乡特别看重的是清明节,每当清明节来临之时,大家都会买祭品,祭奠逝去的亲人、朋友。我们家乡的人都非常的尊重这个习俗。

这一天,一大早上,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家里人,外出买祭品。我看向门前,到处是一些花,香,还有酒。这时姥姥说:“快,大家抓紧时间,我们马上要上山了,”话一说完,我看向门口。记得诗人杜牧在《清明》中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情此景可真谓是一模一样啊,下着的大雨一直没停,大家也都魂不守舍的。

而且我们家乡还有一个特点,每到清明节之时大家都要穿上素衣,身上不能戴很隆重的首饰,而且未满18岁的孩子头上都要插上菊花或康乃馨。因为这两种花的香味比较素雅,而且他们具有好的寓意,同样这也是对逝去的亲人朋友的怀念与尊重。

山路十分陡峭但又不能开车,为了显示出对故人的尊重。我们都是采用步行,走了好一会儿。终于到达目的地,大家拿着花走到墓碑旁,一个接着一个的磕头,上香。最后小孩子们要把头上的花瓣撒在上面,再磕三下头,才算是礼成。

我们家乡的风俗最大的特点就是展示了对故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