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作文网

位置:首页 > 话题 > 

《烈士家书道不尽的爱国情怀》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作文

3.02W

篇一:《烈士家书道不尽的爱国情怀》观后感800字

《烈士家书道不尽的爱国情怀》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作文

陆子怡

“时值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时节,我们追思故人,更缅怀先烈。今天,我观看了无锡教育思政课堂,走进了两位无锡籍烈士背后故事。

(一)朱杏南烈士家书

打开朱杏南烈士英勇就义前留给后人的家书,对亲人的思念与不舍,流露于字里行间,对革命忠贞不渝的信念展现在有力的笔锋里。

首先,透过朱杏南烈士的家书,我看到了革命先烈对于社会结构和封建阶级不合理的清醒认知。“将旧社会的一切伪道法都打破它……”,这是对封建阶级下旧社会运行规则的否定,是虽身处社会的上层,却没有沦为封建社会的守财奴,在荣华富贵面前没有丝毫迷失,这是一种崇高理想下的清醒。其次,“我这种结果,你们不应该感到悲伤,而应该引为无上光荣啊……”,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为革命牺牲在所不辞的精神,在国家命运抗争中付出一份力的深深的光荣感,这是一种崇高的为国奉献的精神。最后,“给可怜的珍妹自主的存在,这是我一定的主张……”,以及“你们看到我这张遗嘱,就应该体会着我的意志,而维护他们,维护她们……”。透过朱杏南烈士的家书,我感受到了了对女性利益的维护,对男女平权的重视,以及对女性深处低位的痛惜。

(二)史砚芬烈士家书

打开史砚芬烈士为国献身前的家书,对共产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对共产党精神的感召悉数呈现在我眼前,是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荣的家国情怀。

首先,透过史砚芬烈士的家书,我看到共产党对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故我死后,不要治丧,因为这是浪费的……”,旧社会封建残余下总是对治丧过于铺张浪费,特意提醒家人将治丧作为一种浪费,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彻底的唯物主义思想。其次,“你能继我志愿,乃我门第之光,我必含笑九泉,看你成功。不能继我志愿,则万不能与国民党腐败分子同流”。我深切感受到革命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是光荣的、崇高的,以及对共产主义事业必将走向成功的希冀。最后,“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然前进,我们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透过家书中的这段话,我仿佛感受到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就在我的眼前,这种对革命必胜的澎湃信念深深的震撼到我,这是一颗共产党战士滚烫炽热的心。

每一位先烈都值得我们深深地缅怀,这种超越血缘亲情的缅怀,是一种家国情怀。这两封特殊的家书,字字滚烫,句句感人,在阅读中,仿佛能感受到战士炽热的心,信中闪耀着共产党员的坚韧无畏。他们炽热的心,温暖了每个人,他们用生命化作光束,照亮革命的道路。所以,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吧!

篇二:《烈士家书道不尽的爱国情怀》观后感800字

张俣浠

穿越历史硝烟,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中,一封封红色家书,字字滚烫。

为革命牺牲在所不惜——朱杏南。

他是一名社会上层,家境殷实的富商,但是他却心中装着国家,心中装着人民。他不慕名利,不慕荣华富贵,为了帮助民众,他先后创办阅览室,小学。并帮助穷苦孩子免费入学。企图以育救国。

1927年,朱杏南烈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鉴于朱杏南当时的低位与权利,国民党企图让朱杏南叛变,却被朱杏南怒斥。于是,国民党下令逮捕朱杏南,朱杏南不被捕,在被敌人严刑拷打后,他坚贞不屈,给家人写下遗书。在遗书中,他写到:“我这样的结果,你们不应当悲伤,而应当引为无上光荣的啊!”

就是这样一名烈士,最终还是倒在了血泊中,倒在国民党的武器下。

有我千万同志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史砚芬。

他没有与朱杏南一样殷实的家庭背景,他在国民党的屠杀下逃亡上海,在讨论“五月革命”时,不幸被捕入狱。他与朱杏南一样,宁死不屈,敌人对他束手无策,最终对他判处死刑。面对死亡他并没有畏惧,反而在遗书中说到:“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短短的几句话,我无不透露着史砚芬的无畏的爱国精神。

而在他走向雨花台的那一夜,正是中秋节的前一夜。他本应与弟弟妹妹在一起度过中秋,却为了国家甘愿牺牲自己。事后他竟还要求不要治丧,原因是这是浪费的。这是可歌可泣的!

文天祥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朱杏南与史砚芬的死便是重于泰山!是有意义的!

他们都死在了雨花台,死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正是他们的牺牲,才造就了如今的伟大祖国。

敌人的严刑拷打让他们体无完肤,却硬是磨灭不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强烈的爱国情怀,折不了他们一身傲骨!

雨花台,染上多少烈士的献血啊!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我们为生在一个和平国家而自豪,为拥有像朱杏南与史砚芬这样的烈士而骄傲!

愿这盛世,如您们所愿。

我辈必当努力报效祖国。虽没有你们的“捐躯付国难,视死忽入归。”的精神,但定当如史砚芬烈士所期盼的那样:不与国民党分子同流!

篇三:《烈士家书道不尽的爱国情怀》观后感800字

吴禄铭

清明节,这个节日,往往伴随着无数感动和悲伤。那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转瞬即逝。但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便是一朵“浪花”传奇的一生。

中国的历史,有辉煌和感动,也有屈辱和黑暗。每一段不堪的历史,都被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而浸染成殷红。无数烈士,绽放尽生命的光辉,燃尽生命的火光,只为驱散那笼罩在历史之上的黑暗。他们的故事,或家喻户晓,或鲜为人知。今天,我有幸了解到了两位无锡籍烈士——朱杏南、史砚芬先生的生平事迹,拜读了他们在生命尽头时的两封家书。

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公子,却走上了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道路。朱杏南先生的心中,始终燃着革命的火种,装着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荣华富贵不能蒙蔽他的心灵,纸醉金迷不能沉醉他的意志,一切,只因他始终怀着对革命的崇高理想。朱杏南先生由于在江阴的影响力和坚定革命精神,国民党多次对他威逼利诱,并数次向他伸出魔爪,但都被化险为夷。1930年9月,朱杏南先生在苏州联络时不幸被捕。惨无人道的酷刑不能让他屈服,只因一股革命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最终,他于雨花台刑场,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朱杏南先生在遗书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是他一生对于革命的真实写照。

中秋夜前一天,本该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史砚芬先生,却在雨花台刑场,在国民党无情的枪声中燃尽了生命的火花,与家人永远地诀别了。“我的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但我悍不畏死的革命精神会与你们永存”,他在对家人的遗书中这样写到。他的遗书,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还在书中嘱托妹妹要照顾好家人,劝诫弟弟要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切忌与国民党同流合污,不要屈服于“白色恐怖”之下。史砚芬先生最终于上海不幸被捕,但他在狱中坚定不屈,得知自己将要被处刑后也只是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唯一让他牵挂的,只有自己的亲人。“此生就这样与你们做结了”,这短短一句话,在平静之下,却又是那么波涛汹涌,万千思念和不舍,都在无言之中诉说出来。在狱友的日记中记录了史砚芬先生临刑前的样子,他是那么镇定自若,对于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是那么有信心。

红色家书,字字灼烫。革命烈士们,虽身死,但犹存。

不光是无锡,中国的每个角落,甚至是异国他乡,都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些烈士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与我们每一个新时代青年,担任着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来说,便是最好的精神食粮。

篇四:《烈士家书道不尽的爱国情怀》观后感800字

无情未必真豪杰

邹逸铭

清明假期,观看了《烈士家书——道不尽的家国情怀》。面对一封封革命先烈为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而英勇就义前的诀别信,感触颇多

回首。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位又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下宁死不屈,”为国牺牲”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他们把自己想对家人说的每一句话、想表达的每一份感情,都用一字一句记录在一封封家信中。每一封家书的背后,都是一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史砚芬,出生于江苏宜兴,他早年丧父,家境贫穷,和祖母相依为命,1919年,正在中学读书的史砚芬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的洪流,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7年春,北伐军抵达宜兴,在与北伐军的交往中,他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树立起共产主义信念。不久,他加入了共青团,参与发动农民运动,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1928年9月27日,史砚芬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

他在诀别信中说:”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我的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细细品味其中饱含的深情,不禁令我潸然泪下。面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面对着小家与大家的艰难抉择,史砚芬他毅然选择了洒满鲜血的革命道路,因为他坚信,祖国需要他,需要像他一样的人们去为之奋斗。革命需要牺牲,但革命终将胜利。他举过的红旗定会飘扬在祖国的蓝天里!他对干革命满腔热血、不畏生死的壮烈情感。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那份对革命的执著和坚定,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封血色家书,寥寥数语,却迸发着深邃的光华,充分表达了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每个字、每句话都是那段红色革命洪流的历史见证。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强大的祖国和人民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虽然没有遇到战争,但别忘了这一切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他们就是那些革命先烈们,我们不能够忘却历史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完善人格,锤炼意志,强壮体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五:《烈士家书道不尽的爱国情怀》观后感800字

携家国情怀,续华夏新篇

朱佳敏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纵然时代日新月异变幻无穷,家国情怀也不曾褪色。接力新时代,书写家国情怀,吾辈正当时。

什么是家国情怀?了解到朱杏南和史砚芬两位烈士的故事后,我颇有感触。

朱杏南家曾是江阴夏港镇第一巨富,但富裕的生活没有迷失他内心的追求与信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为筹集革命经费,朱杏南不顾家人的阻挠变卖家产,动员妻子卖掉金银首饰,以全家的财力投身革命事业。一次联系工作时,他不幸被捕,最终壮烈牺牲。

他在给家人的遗书中写道:“今后你们要处处寻找光明而快乐的路,运用自由自主的权威,将旧社会的一切伪道法都打破它……”这铿锵有力的话语中,诠释了朱杏南先进的思想和追求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他舍身弃业闹革命,面对钱财富贵,他不屑一顾,心中永远装着处于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大公无私的价值取向和无私无畏的政治品格。

史砚芬生于宜兴,家境贫寒。就读高中时,他投身于五四运动的洪流,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加入共青团后,他不断领导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由于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英勇赴死,年仅25岁。

在他血迹斑斑的诀别信里,他教导着弟弟妹妹为人处事的道理,朴实无华的文字中透露出他对亲人的深深挂念和作为哥哥没能照顾好弟妹的惭愧与无奈。诀别信中写道:“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字字坚毅,句句真情,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都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也正是这样,他才能在临刑前迎风站立,高唱国际歌,向革命同志敬礼,表现出超脱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家国情怀在我们中华儿女的骨血里流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力量与担当。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镌刻于骨,融化于血,秉承先辈荣光,肩负起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让我们以家国情怀续写华夏诗篇,在新时代里展望未来宏图!

篇六:《烈士家书道不尽的爱国情怀》观后感800字

山河无恙

周佳

山河无恙,岁月静好,五星红旗那一尘不染的鲜红,怎少得了烈士的热血浸润?共和国建立的岁月里,怎少得了英雄的光晖相照?眼前的山河锦秀,在百年前却是疮痍满目。旅眼碧天苍穹,折射的是共产党人的宏大志向。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军阀纷战、生灵涂炭。朱杏南毅然离开富裕之家,孤身踏上寻求救国的道路。年轻的生命之花,在腐朽的黑土上绽放,散落花的芬芳,在这黑土地上飘散——朱杏南没有富裕子弟的儒弱矫情,勇敢带领北伐军与军阀作斗争。他加入共产党,不为谋求名与利,只为新中国铺设奋进的道路。

与此同时,另一位志向相同的革命者——同乡史砚芬,他的革命之路也同具特色。他不同于朱杏南的富裕出身,贫穷人家却让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他坚持读书,渴望通过书本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下,他积极投身于革命,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1927年的春天,史砚芬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参与发动农民运动和组织农民协会,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在黑暗的国民党统治下,掀起了红色的潮流。

这两位英雄,出身、经历、年龄各不相同的,但他们都有相同志向与人生目标——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英雄们与国民党反动派巧妙周旋,一次又一次立下赫赫战功,但不幸的是,他们最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同是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倒在了同样春意萌动的南京雨花台。我们可曾思考过,为什么雨花石的美是如此让人窒息,它为什么会有如此五彩斑谰绚丽的纹彩?也不知当年烈士的热血,有多少挥撒在了雨花石上;又有多少被沉积在了那铮铮岁月?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我想,这巨大的喜讯必将在南京雨花台上被一遍遍呼喊,那无数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灵,将会魂归故里永远安息!

山河无恙,英雄无数——就在今天,我又看见了新时代的英雄,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我们的岁月静好而负重前行!闷热的防护服下,不变的是那赤胆忠心。挥汗如雨下,却灭不了那冲锋陷阵的激情。哪怕自己处于险境,也要将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正是这些白衣战士们舍己为人的初心,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奉献,才有我们当下的安宁!

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自己: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更要以英雄们为榜样——山河无恙,你我当自强!

愿祖国山河无恙,万里江山展宏图;愿英灵安息,新时代砥砺奋进!愿所有为中国革命事业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英雄,化作共和国星座中最闪耀的星!愿亿万新星照亮碧天苍穹!

谨以此文向先烈致敬!

篇七:《烈士家书道不尽的爱国情怀》观后感800字

血髓流脉寄中华

张馨月

“有时候可能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90年前的雨花台天寒地肃,风啸猿啼,落叶纷飞,血染江堤,蚀骨夺心……两位爱国烈士也在此献出了他们能留给祖国唯一的血肉之躯。

身陷淤泥根仍洁,满腔热血少年气。变卖家产闹革命,绝笔书信传星火。朱杏南,一位出身不凡的富家公子哥,夏港镇第一巨富之子,可谓出身便含着金汤匙,本可无忧无虑度此身,但他却一枝独秀,宁山间碎骨,沉河不浮,也不愿守棺而驻,灵魂碌碌。他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创阅室,办校园,卖田产,把自己体恤民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烟酒公卖局局长这一肥职摆到他面前时,他依然拒绝,坚守自我。可惜啊!的三次围捕他都躲过了,却还是逃不过被抓的命运,最后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留下了“我这样的结果你们不应悲伤,而应以无上荣光的”的壮气遗书。

天妒英才,或许是我对史砚芬最直观的感受了。他对于革命的热诚与爱填充着他短暂而有意义的一生。在遗书中,他是这样说的“我的死是为了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必要的。”多么的荡气回肠,感人之肺腑啊;“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踏着我的血迹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这让我想到董卿说的一句话“爱是一腔赤诚,爱是愿意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史砚芬,正是热爱,把他与党深深结合在一起,把他与志同道合伙伴聚集在一起。但总是在坚强的人也有心中最柔软的部分,那就是他的弟弟妹妹。对于他们,他又道不尽的愧疚。试想:在家家团聚的中秋之夜,每户人家都张灯结彩,团团圆圆,唯有这名勇士一人孤身赴刑场,满目坚定,不畏死亡,但我想,他一定想他的弟弟妹妹了,雪夜的彻骨寒风定也吹不散那浓密而不露的思念吧!他把思念汇成了最后这句“继我之光含笑九泉;不继我之光,断不能与国名党同流合污!”

两位烈士的慷慨就义,不禁让我想到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能人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舍小我为之大我,为祖国复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因为信念,所以无畏……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怎能视之不理?我们要尽己之所能,做己之所尽,宣扬革命之大无畏精神,从自己做起,染周遭人物。

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对青少年发出宏愿:“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当自强。美哉!我中华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华少年,与国无疆。”请记:我泱泱中华,一撇一捺皆是脊梁!

篇八:《烈士家书道不尽的爱国情怀》观后感800字

是生命的逝去,也是生命的延续

蔡伊雯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清明时节在追思先辈,寄托哀思的同时,也为重温家规家训,传承优良家风提供了最佳契机。

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我们宣恩的多少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乡的土地上。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连姓名也不知道。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那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为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慨,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是我们宣恩的骄傲,也是我们宣恩的光荣。

而在本次观看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向警予,1895年生,湖南溆浦人。1919年,她同蔡和森一起赴法勤工俭学,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两人产生了爱情,并结为夫妻。1922年,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文件,发表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作干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家书是1923年1月6日向警予写给父母的信。在得知二哥病逝的噩耗后,为劝慰亲人,她于同一天连写4封家书。一边是革命,一边是家庭,她分身乏术,无奈之情可见一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向警予主动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3月20日,她因叛徒出卖被捕,敌人用尽伎俩,终无法动摇她的革命意志。1928年5月1日,她慷慨就义,时年33岁。最令我动容的便是她作为一个女性的毅力与勇气,或许我们多少都清楚历史上女性的位置,家庭对于多少女性来说已是全部,“扪心何以自安?!”坚定的决心在字里行间流露才更让人感动。我想正是有如此勇敢又坚韧的先辈才能铸就起如今一代代独立优秀的中国女性!也正是如此,“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从不是空谈,更是一种责任与勇气。

纵观历史长河,阅历五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始终不变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与满腔赤诚。新时代青年理应接续前辈精神,书写家国情怀,描绘泱泱中华商裔皇皇之盛世之景!

每一代中国人的离开,是生命的逝去,也是生命的延续。